此人灭姜维、诛钟会、杀邓艾,却为何又死在女子之手?答案很简单
提及乱世三国,前有“关张赵马黄”威震华夏,但到了后期却闪现出一派将星凋谢的气象;当然那里并非特指蜀汉一方,就是曹魏和东吴也是一样。此时固然三国几无强人,但互相争战却并未停行;而蜀汉和曹魏之间的战争仍显得夺人眼球。此中最闻名的当属“姜维”九次北伐,固然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其超卓水平也颇有“诸葛亮”遗风;可“姜维”事实没有孔明的才能,外加蜀汉朝中出了个“大寺人”黄皓,最末以致“刘禅”不战而降。
说到那里,工作并未完毕。兵败的“姜维”仍襟怀大志,仍然妄图复国;那之一步就是跟曹魏权臣“钟会”搞好关系。简单介绍一下“钟会”,此人乃是曹魏政权中无足轻重的人物,昔时司马昭命令伐蜀,“钟会”担任的就是军中主将;而伐蜀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邓艾”。其时“钟会”率十余万大军正面牵造蜀军主力,而“邓艾”却偷渡阴平,曲取蜀汉的政治中心——“成都”。
蜀汉消亡,钟会和邓艾两人功不成没;看似那两人同为曹魏“栋梁”,实则两人关系却是暗流涌动。出格是“钟会”颇有私心,手握十余万大军妄图另立门户;而兵败的“姜维”也是看准了他那一点,于是以言挑唆,本意让他拥兵自立川蜀。“姜维”此计当然是“复国”私心,可怎么说也算戳中了“钟会”的痛点,因而两人一拍即合;但工作并没那么简单,此时占据成都的却是“邓艾”。
“邓艾”是曹魏政权中的老臣,为人耿直,军功卓著,最重要的是此人对曹魏赤胆忠心;也正因如斯,“邓艾”成了“钟会”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除掉“邓艾”,钟会上表司马昭说他妄图自立;但一人之言显得薄弱无力,于是“钟会”又请出了另一位重要人物,那也是本文着重介绍的人——“卫瓘”。
此人在《三国演义》中并不是当世猛将,也不是名宿大才;但就是那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是改动汗青走向的关键。“卫瓘”既无才思也无勇力,可是他有一位无人能及的后台,曹魏政权的现实掌门人——“司马昭”;“卫瓘”与司马昭的关系十分好,以致于钟会与邓艾伐蜀之时,司马昭亲命他为“监军”要职。由此也能看出司马昭对“卫瓘”的相信水平,当然也是“钟会”要除掉邓艾,为什么请他出头具名的重要原因。
“卫瓘”与邓艾曾有间隙,也想除之;但“卫瓘”在军中并没有实权,要想除掉邓艾也只能借助“钟会”之手。既然如斯,钟会、“卫瓘”两人一拍即合,结合上书司马昭,诬告“邓艾”企图谋反;司马昭出于对“卫瓘”的相信,很快命令擒拿邓艾回京。按理说“邓艾”已被押送上路,工作总该到此为行了吧;事实却恰好相反,此时的“钟会”末于露出了野心,并迫不及待的扯起了造反自立的大旗。
“卫瓘”本是司马昭的心腹,可此时深陷“钟会”军营之中,为保人命只能假意投降;可暗里里“卫瓘”却奥秘将钟会造反的动静传给了司马昭。“钟会”虽有自立之心,“姜维”纵有复国之意,可就是因为“卫瓘”的告发,最末以致功亏一篑;能够说那场风波中更大的赢家应是“卫瓘”,不只除掉了敌人“邓艾”,还戳穿“钟会”、“姜维”,也算为曹魏政权立了一大功。
可是此时的“邓艾”还在回京的路上,关于“卫瓘”来说仍是一个严重威胁;因而“卫瓘”又专门派出杀手途中将“邓艾”置于死地。至此,邓艾、钟会、姜维那三位名将皆死于“卫瓘”那个本不起眼的小人物之手;同时,“卫瓘”在此次事务中还立了大功,更是成了司马昭面前的红人。
经此一役后“卫瓘”在曹魏政权中地位陡增,很快成了朝中无足轻重的人物,就连司马昭身后,成立“西晋”的司马炎对他也是刮目相看。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成立了“西晋”王朝,然后又灭掉了东吴政权,三国至此一统;那一丰功伟绩看似“司马炎”颇具雄才大概,实则他也有难言之隐。
“司马炎”的隐疾就是继续人,他的长子不争气,世人眼中皆认为“庸才”;可是自古皆有“传位长子”的端方,司马炎对此也颇为迟疑。此时“卫瓘”已是位极人臣,也知主公心事,于是就在一次宴会上借酒感慨,并摸着“司马炎”的龙椅说“可惜了那个好位子。”那句话咋一看是“卫瓘”有不臣之心,实则他是在以言劝导“司马炎”改立太子;司马炎也知此中暗意,但仍心中纠结,就没当寡亮相。
“卫瓘”劝导司马炎改立太子,看似忠臣谏言;可他却千万没想到,正因他那一句话埋下了杀身大祸。“卫瓘”漠视了一小我,此人既不在朝中为官,也并不是军中掌兵之人,而是阿谁“庸才太子”的夫人——贾南风;此人虽是后宫嫔妃,但颇具才气,更有昔时“吕后”的野心,于是“卫瓘”定见改立太子的言论也被那“贾南风”牢服膺在心中。
或许是天意,没过多久“司马炎”就含恨回天,最末也没能改立太子;阿谁“痴呆”太子胜利继位并非重点,关键是西晋王朝的实权落到了后宫“贾南风”的手中。昔时“卫瓘”定见另立太子的工作还被“贾南风”服膺在心,现在即已手掌大权,当然之一个要拾掇的必定是他;果不其然,“贾南风”掌权后屡兴大狱,将昔时曾谏言改立太子的人通盘肃清,“卫瓘”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只可惜灭姜维、诛钟会、杀邓艾,深得司马昭、司马炎两代君王相信的“卫瓘”,纵使昔时若何叱诧风云,却毕竟难逃后宫女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