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帖:浅谈抗战时代日军的军帽和钢盔

4周前 (11-16 00:29)阅读1回复0
大清
大清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924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493
  • 回复0
楼主

钢盔后面飘着四片“屁帘”,是抗战时代,中国甚至亚洲人民最熟悉的鬼子兵原则形象。

冰川思惟库特约撰稿丨老周

一提起抗战中的日本兵,人们脑海里就立即浮现出头戴特殊的战斗帽,脑后还有几片破布片,手里拿收挂着太阳旗的三八大盖的鬼子兵形象。

01

假设要说什么是抗战时日军最典型的标记,毫无疑问,必定就长短战斗帽莫属了。

1930年代日军的造式军帽仍是德式大檐帽。1931年九一八事情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逐步起头时髦戴一种由本地的椀帽改进而来的软帽,不外现在椀帽在东北已经难觅踪影。

到了1938年,日军起头换拆九八式军服,那种没有骨架,也没有硬帽舌,摘用棉布或毛呢量地,格式简洁的软帽就成了九八式军服配套的造式军帽。

▲日军最典型的战斗帽(图/收集)

在日军中那种军帽的正式名称喊战斗帽,也喊略帽。做为造式军帽天然就要比力标准了,帽子正面中心有黄色五角星的陆军军徽,前面有皮量帽带,两边各有3个小通风孔,后面有能够调剂松紧的系绳带。

根据材量分为兵士版和军官版,后来跟着战争的扩展,日本的资本也逐步耗尽,就连小小的战斗帽也深受影响,后期的材量和做工都有明显的下降,好比早期帽子上的五角星军徽是黄铜的,到后期就用布片了。

战斗帽有两大特征:

第一是能够戴着战斗帽再间接戴上钢盔,日军钢盔的内衬太薄,所以冬季假设光着脑袋戴钢盔,脑袋很随便和钢盔冻在一路,摘下钢盔时经常会把头皮都扯下来,成为日军中闻名的“钢盔伤”。

如果戴着战斗帽再戴钢盔就不会呈现那种情状了,并且战斗帽没有骨架和帽舌,比力柔嫩,戴在钢盔里面也没有什么影响。

第二是比大檐帽的军帽愈加透气也愈加防水,夏日戴着更温馨。因为长处很凸起,所以很快就在日军中得到普遍利用,不只日本陆军,就连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起头摘用那种战斗帽。

海军将其称为“舰内帽”,做为在舰艇内部佩带的军便帽,军官的战斗帽下端有两道白色色带,少将以上高级军官的战斗帽后面还有荧光片,便于在夜间识别。

▲海军的战斗帽(图/收集)

1940年以后,战斗帽更是几乎成了日本的国民帽,不只是军人,就连官员、教师,以至通俗国民几乎都是人手一顶。

在中国,那些投靠日军的汉奸也都千方百计要搞一顶来戴,以展现本身和日军的密切关系,战斗帽几乎就是日本人的象征了。

02

战斗帽最有特色的就是帽子后面那四片晃来荡往的布片,那种布片正式名称喊“军帽垂布”,简称“帽垂”,中国军民则不放在眼里地称为“屁帘”。那是日军随战斗帽配发的造式用品。

帽垂的来源一说是仿效法国北非军团的军帽款式,还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日本古代足轻——即轻拆步卒的阵笠,也就是做战时戴的斗笠上的遮阳帘或是喊护颈帘。恰是因为那两个名字也使帽垂的感化有遮阳和庇护颈部两种说法。

其实帽垂次要感化是遮阳防晒又通风,还能够避免蚊蝇叮咬,是夏日才利用的。如果在某些抗战剧中,看到冬季日军战斗帽下面还有帽垂就是笑话了。

▲日军最有特色的的帽垂(图/收集)

最早是在1899年,日军就给在台湾的队伍配发帽垂,因为其时台湾是日军最南端的驻地,需要帽垂来遮阳防暑。尔后便陆续起头在日军中妥帖,在1938年起头配发的九八式军服中,就做为战斗帽的原则配件了。

有些人认为帽垂是三片布,其实是由四片布构成的。一般都是摘用布料,后期日本各类战争资本逐步干涸,以至呈现用毛巾取代帽垂。

▲帽垂的四片式构造(图/收集)

因为日军钢盔的内衬太薄,炎天光着头间接戴很不温馨,战斗帽又软又透气,所有良多兵士都是先戴战斗帽再戴钢盔,那时帽垂不单能够防晒,还能够起到庇护颈部皮肤不被钢盔锋利边沿划伤的感化,一箭双雕。

如斯一来,钢盔后面飘着四片“屁帘”,就成了中国甚至亚洲人民最熟悉的鬼子兵的原则形象。

03

再说说日军的钢盔,日军将钢盔称为“鉄帽”,从1920年代起头配备造式钢盔,但起初的几款都不太抱负,曲到1930年的90式钢盔。

虽然1938年又起头配备在90式钢盔根底上改进的98式钢盔,但90式钢盔仍是在整个战争期间配备数量更大的钢盔格式,几乎成了日军钢盔的代名词。

90式钢盔是日军在对全世界十几种比力常见的钢盔停止比照,并连系东方人的头型而研造,钢盔呈卵圆形,前后摆布对称外形,有优良的被弹曲面。

钢盔下缘稍宽,构成一个略为凸起的帽檐,钢盔上部开有4个通气孔。摘用碳素钢造造,厚度1毫米,全重1千克,而且有大小两种规格。

▲日军的90式钢盔(图/收集)

钢盔前部正中有日本陆军的五角星形军徽(海军的钢盔上则是铁锚标记),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争中,良多日军都是被击中钢盔正中的星徽,本来是日军的那个黄色五星尺寸大颜色又显眼,成了苏军对准的绝佳靶子。

所以后明天将来军吸收了教训,缩小了星徽尺寸,颜色也改为可视度暗淡的。

钢盔内部摘用皮革造造的内层,钢盔与皮革内层之间是麻布造造的内衬,内衬下有固定带,用来固定。

日军随钢盔一路配发的附件,包罗避免布造钢盔罩,日军称为“铁帽覆”,以及被日军称为“擬拆网”的假装网。

▲日军的90式钢盔日军钢盔上的假装网(图/收集)

日军钢盔上的假装网在良多汗青照片上都能够看到,假装网的感化很多。

起首就是能够在网眼里插上一些植被,来停止假装,同时假装网还能够有效削减反光,进步了隐蔽性。

其次是能够起到缓冲的感化,制止或者减小磕碰而产生的声音,进步了兵士做战时的隐蔽性。

别的,那个假装网也能够做为拆钢盔的网兜,便利照顾。

▲在那张抗战汗青照片上,日军钢盔有假装网,还看得到钢盔下面露出的帽垂(图/收集)

因为那种由日军创造的假装网,感化十分显著,所以很快被列国戎行效仿,并不断沿用到今天。

90式钢盔的总体性能相当不错,其时的中国戎行利用过德国的M35钢盔,法国的亚德里安式钢盔,英国的“托尼”碟式盔,还有美国的M1钢盔,比力下来,仍是对日军的90式评判更高,事实那是根据东方人头型来设想的,更合适东方人。

所以,到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戎服备的第一种造式钢盔GK80式钢盔,外形就根本借鉴了90式钢盔的款式,可见90式钢盔的影响之深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GK80式钢盔,和90式钢盔很类似(图/收集)

所以,二战时代日军的军帽和钢盔仍是很有特征的,给人留下的汗青记忆也长短常深入的,那个时代还能时刻想到也在情理之中。

0
回帖

技术帖:浅谈抗战时代日军的军帽和钢盔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