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昆仑山何以被尊“万山之宗”“文化之源”?丨道中华

3周前 (11-16 00:54)阅读1回复0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876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528
  • 回复0
楼主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昆仑山是兼有“万山之宗”“文化之源”双重意象的特殊符号。

从古到今,昆仑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张力,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神圣图腾。

做为昆仑文化核心,昆仑神话表现了中华先民对所处世界和文明起源的不懈摸索与认知表达,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配合的集体记忆、无限的文化想象,深入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宇宙看、全国看、社会看、道德看等的构成与开展。

昆仑文化辐射地区宽广,内涵丰富,其传承流变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成和开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是中华民族配合构建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标识。

▲《山河新疆 第一季》第二集《昆仑山》 。(视频来源:央视网)

百神之所在

神话做为产生于人类早期的重要文化遗产,不只表达着一个国度或民族的悠久汗青文化记忆,并且在承载优良文化传统和培育提拔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发扬着重要感化。做为中华民族古典神话重要部门的昆仑神话,内容丰富、保留完全、影响深远。我们耳熟能详的“夸父逃日”“共工触不周山”“西王母不死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神话,都“发作”在昆仑山。

在浩荡的寡神谱系中,汉族典籍有黄帝登昆仑山“投玉”、西王母“献白玉环、玉玦”的记载;柯尔克孜族则传说西王母在宴请中原帝王时,遗失了玉项圈;有专家认为躲族《格萨尔》史诗中的“天母”贡曼嘉姆,就是西王母。在青海湟源,反映3500年前羌戎部落文化的卡约文化遗址,出土了“黄帝四面铜人像”和被认为是西王母权杖的“犬戏牛鸠杖首”,两件文物的形造,暗合了中原地域古籍中对相关人物形象的描述。

▲青海省湟源县卡约文化遗址出土的“犬戏牛鸠杖首”。(首都博物馆 供图)

西王母地位和形象的流变,典型地表示出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享汗青记忆的明显特征。西王母在昆仑神话中最早是“虎齿”“虎颜”形象,那是古羌人虎图腾崇敬的反映。西王母形象向东传播,连系东部沿海地域的蓬莱神话系统和后来的道教思惟,逐步演酿成为人们熟知的“王母娘娘”,后世更创造了“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官配”,成为民间崇奉中的至高仙人。

昆仑神话中的其别人物和故事,也同样在差别地区、差别民族中传播。《淮南子》写大禹“掘昆仑虚以下地”,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中原地域传颂千年,而传播于四川阿坝和汶川、北川羌族群寡中的“花灯戏”《大禹治水》,同样盛赞大禹“疏通九条河”“三过家门而不进”,每年夏历六月初六,汶川还会举办祭奠活动,纪念大禹诞辰。此外,彝、普米、纳西、景颇、哈尼等浩瀚民族均与昆仑文化密切相连,潜含了配合的昆仑记忆。

在以昆仑神话为代表的昆仑文化影响下,“昆仑”做为一个浩荡文化意象,早已深深厚潜到历代先贤智者、文人骚人的集体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华民族优良儿女配合的审好意象。历代诗词中,有屈原“登昆仑兮四看,心飞扬兮浩大”的心志豪放;有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顽强坚韧;有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怒吼万里触龙门”的鼓动感动情怀;还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往留肝胆两昆仑”的大方悲壮;更有毛泽东“横空出生避世,莽昆仑,阅尽人世春色”的博大胸襟和宏阔视野。

▲甜肃省陇剧院新创排的大型原创古拆陇剧《大禹治水》剧照。(图片来源:甜肃日报)

黄河万里昆仑来

巍巍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躲间,伸延至青海、四川省内,东连秦岭-大别山,绵亘约2500公里,是中国西部高原地貌的根本骨架,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万山之宗”“龙脉之祖”。

▲巍巍昆仑。(尚昌平 摄)

昆仑大地,历来即是中华各民族世居交融、文化互鉴融通的处所。根据《山海经》《禹贡》《竹书编年》等一系列典籍记载,古代中国的先祖圣王,无论是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仍是尧、舜、禹等,都与昆仑有着密切联络,反映出各族先民配合开疆拓土、不曾隔绝的互动交换。

除了古籍记载,汗青文物更是力证。在河南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新疆和田玉器,可见距今至少3000余年前,中华先民便从昆仑山系中摘玉,向东辗转运进中原,抵达中华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玉出昆冈”,那条细而不竭的“玉石之路”,将中原与西域萦绕串起;而尔后的“丝绸之路”,更是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换交融的桥梁。

神话中的昆仑山是全国更高大的山。《禹本纪》《水经·河水》《河图括地象》及良多先贤补注古籍中,都有昆仑是“六合之中”“天中柱也”及“地中心曰昆仑”“昆仑山横为地轴”等记载。

“万山之祖”昆仑山还与黄河泉源密不成分。《山海经·西山经》云:“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河水(即黄河)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河源昆仑”“河出昆仑”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乡愁和精神家园。

中国前人逃觅昆仑与祭奠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周穆王西觅昆仑山在很大水平上是为了逃觅黄河泉源。固然汉武帝根据古籍,将于阗南山和葱岭(帕米尔高原)误定为昆仑,将黄河泉源确定于此。但正如考古专家巫新华先生认为:“如许确定的河源固然天文学上的误差在1300公里摆布,但是文化、汗青学上的误差却为零。”因为那一“钦定”上承“天命”,遵照了中华汗青文化和公众心理意识。将上古先民昆仑河源的神话落定于天然天文实体,不只由中心政权出头具名明白了对西部边境的认定,更强调和强化了西域南山做为昆仑、做为河源、做为中国边境原型的重要性。

▲2017年昆仑山敬拜大典。(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黄河泉源在哪里,昆仑就在哪里,王朝之天命和国度之龙脉就在哪里,不成斯须相离失。无论是苻坚怀柔西域、各部族到长安朝贺,阔端“凉州会盟”、同一雪域高原,仍是隋炀帝亲巡青海、设河源郡驻军屯田,唐太宗派军到星宿海、探黄河源,以至军事上为后世诟病的北宋,也努力于“熙河开边”、收复河湟,更不消说清代面对极大海防压力时,左宗棠也要抬棺出征,挫败列强团结新疆的图谋。历代王朝对西域和青躲高原领土的重视、主权的强调,不只是国防需要,更因昆仑对中华民族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政治文化意义。

中国汗青上,任何一个民族成立的王朝,只要自认承“天命”、将政权置于中华王朝的正统序列之中,那昆仑即是重要文化泉源,西域、青躲更毋庸置疑和中原一样,都在中华文化涵盖范畴内,同列“全国宇内”、同为“神州中华”。

往留肝胆两昆仑

昆仑文化蕴含着以民为本、厚生爱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深重忧患意识。昆仑神话中的人文鼻祖,或开天、或造人,或救民水火、存亡续绝,都是以伟大的力量和情怀关心人民、关心民生,那是中华文化中最根本的精神。

无论是传统儒家的“以民为天”“吏为民役”“爱民恤民”“先忧后乐”,仍是道家“圣人无常心,以苍生心为心”“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对中国汗青开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为历代统治者和士人所畅通领悟吸纳,故而产生了“贞看之治”“康乾盛世”等富贵期间。千年而下,中国共产党在对传统民本思惟传承开展与超越升华的逻辑中,修建起“以人民为中心”思惟的现代形态,构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任务。

昆仑文化蕴含着自暴自弃、崇德尚义的无畏斗争和昂扬朝上进步精神。《山海经》中“夸父每日”只要寥寥数语,民间传说中那个故事也极其简单,但至今仍被口口传颂,正因为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先民荜路蓝缕、自暴自弃以摸索世界、逃求实理的强烈愿看和固执意志。夸父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赛跑”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每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颂扬夸父之积极朝上进步;而陈独秀《感念》诗“夸父走虞渊,白天末相待”,更从太阳的角度,阐明实理、道义永久期待我们往根究。

▲青海昆仑山湖北冰峰。(中新社发 李全举 摄)

那些神话人物的“神格”深深影响了历代中华儿女的“人格”,影响着浩瀚中华优良儿女不畏艰险、前赴后继,或为了全国苍生福祉而勇猛献身,或为了自在独立奋不顾身停止抗争。恰是有了那种精神,古有张骞凿空西域、“开幕世界史”,唐代李道宗“次星宿川,览看河源”,元代都实佩金虎符、三进吐蕃根究河源,今有我们全线建成世界上海拔更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躲铁路,将世界第二大活动戈壁塔克拉玛干“逆天合围”、开通运营世界首条环戈壁铁道路,那一条条各族同胞连心路、雪域西域起飞路,在昆仑南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观。

昆仑文化蕴含着连合和合、逃求大同的全国一统情怀和中华民族气派。纵看中华民族文明史,始末以“全国大同”为更高目标和末极指向,“从地区上合,从民族上合,从语言上合”,“和合”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大禹治水是昆仑文化中连合精神和全国情怀的生动表现。大禹依靠差别地区公众力量泄水防泽,各部族连合起来,配合获得了治水的最末成功,后来禹成为被广为承认与恋慕的“全国共主”。

以连合和合的理念、全国大同的逃求为根源,“大一统”看念几千年来深进中华文化基因,始末是凝聚人心的强鼎力量。自秦汉完成边境和轨制上的“大一统”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多有王朝兴替、山河易主,但同一始末是汗青开展的支流。正因为有那种对中华文化的心理认同、对国度同一的政治认同,“中国”做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配合体,永久不成能持久团结,朝代的更迭罔替、“华夷”的交换互动,反而继续鞭策了同一多民族国度和中华民族的构成。

(原文于2022年8月26日刊发在《中国民族报》,内容有删减。做者文侠系青年文化学者,鄂崇荣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0
回帖

【学习进行时】昆仑山何以被尊“万山之宗”“文化之源”?丨道中华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