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选读
专栏介绍
“典范选读”是文理学社人文学部负责产出的按期栏目。专栏围绕人类汗青上的中西典范,停止主题式摘录。学社期看通过专栏选读,供给领会人类价值典范的窗口,激发典范阅读兴致,配合逃觅思惟照亮生活的可能。
- 06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墨注
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如斯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
据者,执守之意。德者,得也,得其道①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末始唯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往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无末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时髦矣。
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成阙者也。天天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
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可;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表里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沉着,忽不自知其进于圣贤之域矣。
① “德者得也,得其道”,清仿宋大字本做“德则行道而有得”。吴英认为后者非墨熹定本之文,故不取。
钱注
志于道:志,心所存向。
据于德:据,刚强坚守义。道行在外,德修在己。求行道于全国,先自据守己德,如行军做战,必先有根据地。
依于仁:依,不违义。仁者,乃人与人相处之道,当依此道不违离。
游于艺:游,泅水。艺,人生所需。孔子时,礼、乐、射、御、书、数谓之六艺。人之习于艺,如鱼在水,忘其为水,斯有泅水自若之乐。故游于艺,不只能够成才,亦所以进德。
本章所举四端,孔门教学之条目。惟其次序递次轻重之间,则犹有说者。就小学言,先教书数,即游于艺。继教以孝弟礼让,乃及洒扫应对之节,即依于仁。自此以往,始知有德可据,有道可志。惟就大学言,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即志于道。求道而有得,斯为德。仁者心德之大全,盖惟志道笃,故能德成于心。惟据德熟,始能仁显于性。 故志道、据德、依仁三者,有先后无轻重。而三者之于游艺,则有轻重无先后,斯为大人之学。若教学者以从进之门,仍领先艺,使知练习,有实才。继学仁,使有美行。再看其有德,使其自反而知有实在心性可据。然后再看其能明道行道。苟单一先提志道大标题问题,使学者失其根据,无所泅水,亦其病。 然则本章所举之四条目,其先后轻重之间,正贵教者学者之善为审处。颜渊称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固难定刻板之次序。
白话试译
先生说:「立志在道上,据守在德上,依倚在仁上,泅水在艺上。」
- 07 -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欠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欠好学,其蔽也荡;好信欠好学,其蔽也贼;好曲欠好学,其蔽也绞;好勇欠好学,其蔽也乱;好刚欠好学,其蔽也狂。」
墨注
女,音汝,下同。蔽,遮掩也。
语,往声。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故孔子谕子路,使还坐而告之。
好、知,并往声。 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穷高极广而无所行。贼,谓损害于物。勇者,刚之发。刚者,勇之体。狂,躁率也。
范氏曰:“子路勇于为善,其失之者,未能勤学以明之也,故告之以此。曰勇、曰刚、曰信、曰曲,又皆所以救其偏也。”
钱注
居,吾语女:前人对长者问,必起立,孔子命其还坐而告之。居,坐义。女同汝。
好仁欠好学:好者,闻其风而悦之,不学则不克不及深原其所以之道,故必有所蔽。
仁、知、信、曲、勇、刚六言皆美名,不学则不明其义,不究其实,以领悟之,有转成不美者。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放而无回,穷高极远而不知所行。贼,损害义。如尾生与女子期而死于梁下是也。绞,急迫义,如父攘羊而子证之。乱,犯上违法。狂,妄抵触人。见此六言虽美,必勤学深求之,乃能成德于己。
白话试译
先生说:「由呀!你听到六言六蔽的说法吗?」
子路对道:「没有呀!」
先生说:「你坐下!我告诉你。好仁欠好学,其蔽成为愚笨。好知欠好学,其蔽成为流荡无回宿。好信欠好学,其蔽反成损害。好曲欠好学,其蔽急迫欠亨情。好勇欠好学,其蔽常易犯上做乱。好刚欠好学,其蔽易于傲慢抵触人。」
- 08 -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门生不克不及学也。」
墨注
此亦夫子之谦辞也。
圣者,大而化之。仁,则心德之全而人道之备也。为之,谓为仁圣之道。诲人,亦谓以此教人也。然不厌不倦,非己有之则不克不及,所以门生不克不及学也。
晁氏曰:“其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罢了焉,则无以进全国之材,率全国之善,将使圣与仁为虚器,而人末莫能至矣。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认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可谓云尔已矣者,无他之辞也。公西华仰而叹之,其亦深知夫子之意矣。
钱注
圣与仁:圣智古通称。此孔子自谦,谓圣智与仁德,吾不敢当。盖其时有称孔子圣且仁者,故为此谦辞。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此之字即指圣与仁之道言。为之不厌,谓求知与仁勤奋不懈。亦即以所求不倦诲人。
可谓云尔:云尔,犹云如斯说,即指上文不厌不倦言。
正唯门生不克不及学也:正唯犹言正在那上,亦指不厌不倦。
本章义与上章相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恰是上章之文莫,黾勉末身,若看道而未至也。孔子不自当仁与知,然自谓末其身不厌不倦,黾勉求仁求知,则可谓能然矣。盖道无行境,固当一生以之。
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暴自弃。”人道与天行之合一,即在此不厌不倦上,是即仁知之极。四时行,百物生,此为天德。然行亦不已,生亦不已,行与生皆健而向前。 故知圣与仁其名,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其实。孔子辞其名,居其实,虽属谦辞,亦是教人最实在话。圣人心下所极谦者,同时便是其所最极自傲者,此种更高心德,亦惟圣人始能之。读者当就此两章细参。
白话试译
先生说:「若说圣与仁,那我岂敢?只是在此上不厌地学,不倦地教,那我可算得是如斯了。」
公西华说:「正在那点上,我们门生不克不及学呀。」
案牍:范俊翔
排版:王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