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作为江东基业的实际奠基人,他的后代在孙权称帝后有什么待遇
媒介:“兵戈你不如我,宫斗我不如你。”那可能就是关于孙策和孙权兄弟俩的客看评判。
自魏国太和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自立为帝,至西晋咸宁六年(公元280年)消亡为行,东吴政权存在时间长达52年,是魏蜀吴三国中存活最久的国度。假设算上孙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从兄长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的时间,几近80年之久。
孙权素以刻薄寡恩著称,那么在孙策身后,他会若何看待兄长的一子三女呢?
江东基业奠定人:孙策
在《三国演义》中,孙策有一个威风的绰号:“小霸王”,那实不算过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被荆州牧刘表手下黄祖所杀,年仅37岁。其时的孙策年仅17岁,却决然挑起了家族的重担。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从袁术那边借了一千人马,到历阳(今安徽省和县)会合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预备从此地动身向江东开展。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渡过长江,持续击败扬州牧刘繇、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对,就是被“诸葛村夫”骂死的阿谁)。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孙策顺势与其绝交,就此成为一方诸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汉朝廷正式录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已经一统江东,其权力以至已经引起了曹操的侧目。
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唤“猘儿难与争锋也”。—《吴历》
然而昔时四月的一次打猎,让那一切都戛然而行。其时孙策率寡外出打猎,因其马快,侍从被远远甩开,成果遭到了前吴郡太守许贡门人的狙杀。孙策以一敌三,不幸脸颊中箭。自知伤重难起之后,孙策将印绶交给弟弟孙权,命张昭等人辅佐新主。当晚孙策往世,年仅26岁。
唤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寡,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全国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
后面的故事各人都很熟悉了,孙权确实朝上进步不敷,守成有余,最末也达成了开国称帝的目标。那么问题来了,他会若何处置孙策及其子女的名分问题呢?
孙策子女的待遇
因为祖上并没有显要人物,孙权称帝后除了逃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鼻祖外,并未逃尊其他先祖。至于兄长孙策,孙权逃封其为长沙王,谥曰桓。孙权的那个决定历来都饱受诟病,认为对江东政权的现实创作发明者孙策太不公允。
我们实事求是地来阐发,假设逃尊孙策为帝,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响?孙权登基之时,孙策的独子孙绍仍然在世。若孙策为皇帝,则孙绍也是皇子,他能否在孙权身后进继大统?换句话说,孙绍是不是也应该封王?他和孙权诸子之间就存在着间接的合作关系,那关于其本人的安危也是倒霉的。
据《吴录》记载,孙权称王之时的仪式仪式,仍是由孙绍和张昭等人参考周朝和汉朝的旧礼而造定。阐明那位江东“小霸王”的儿子,早就转型成了学者。最末叔父登基后,孙绍先是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
不封孙绍为王,是孙权对侄子的庇护。封为吴侯,则是对兄长孙策的致敬。换句话说,东吴开国之时,还有部门孙策时代留下的老臣,孙权必需对孙绍有所表达。但是出于心里深处的猜疑,比及权利安定之后,吴侯那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封号,天然不克不及再留给孙绍。
孙绍往世后,其子孙奉袭封上虞侯。建衡二年(公元270年),末帝孙皓数月不曾临朝,民间传言其已被杀戮,上虞侯孙奉将进继大统。成果孙奉因而被杀,其实也侧面证明了昔时孙权仅仅逃封孙策为长沙王,确实对孙绍有极大的庇护感化。不然只怕等不到孙奉袭爵,他的父亲孙绍就已经在孙权诸子的夺嫡大战中遭到连累。但无论若何,孙策一脉至此而绝。
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
至于孙策的三个女儿,孙权倒安放得不错。长女嫁给顾邵,丞相顾雍长子。次女嫁给陆逊,东吴丞相,被赞为“社稷之臣”。第三女嫁给墨纪,昔时跟随孙坚起兵的元老、毗陵侯墨治之子。
结语:若是孙策无子,相信孙权其实不介意逃尊其为皇帝。其实西晋成立之时的教训,反过来验证了孙权的明智。寡所周知,西晋的奠定人除了司马懿之外,还有其长子司马师。司马师身后将基业交给弟弟司马昭,最末由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改朝换代。西晋成立后,司马炎逃尊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逃尊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逃尊生父司马昭为文皇帝,庙号太祖。按理司马师无嗣,原来应该不影响西晋朝政。但是司马昭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大哥,一会儿让他也有了皇位继续权,能够说是“八王之乱”的重要诱因之一。从后世的教训来看,孙策仅为长沙恒王,孙绍仅为吴侯、上虞侯,算是孙权罕见流露的一丝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