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溪竹马始于何时,现尚未见有文字材料,难以揣度。据本地夏姓 口碑,是他们在赓溪开族的一世祖初创的。那时,赓溪原是一片荒野,夏 姓鼻祖因老家比年兵灾,生灵涂炭,必不得已便带着一家长幼和几个父 死母亡的侄儿侄女,背井离乡,迁来赓溪定居。他们披荆棘,开荒种 地,企看从此永久免却兵灾之苦。
于是抉择在村口建了一座福主殿,内 供“军山大帝”(据考,军山大帝其报酬汉将吴芮),借以镇守村坊。借神 灵,拒贼寇,御兵患,佑乡里,保承平。后来他们又担忧防不堪防,认为要 有一收劲旅才气驱寇杀敌,方可无虞。公然,第二年他们全家在村后刨 荒开地时,突然听得白茅窝(地名)草丛里,连续几天,战马嘶喊。
他们惊 喜之余,便轻手轻脚扒开茅草偷看,远远看往果有一队人马在那对打操 练,及至赶上前去,眨眼间人马便鸣金收兵了,只留下五员上将的面具和 所骑的战马马形并摆在地。于是,他们便把面具、马形捧了回来,供在 “军山王殿”(福主祠)内,竹马也就由此而起。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外, 值得重视的是,据现有的材料证明,竹马舞在#时已传播到浙江常山一 带,并影响到江南各省。
竹马舞,着意在“刀枪进库,马回南山”,深入地反映出人民群寡对封 建王朝穷兵黩武、战祸连缀的憎恶情感及憧憬和平、祈求安乐的强烈愿 看。
所以,跳舞的伴吹打器只要两面铜造大筛锣,依跳舞情感重敲轻击, 发出强弱急缓的节拍音响,气氛十分强烈热闹、持重,象征着喊金收兵、战火永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