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是蒙古语“堆子”的意思,在新疆的北部,经常可见一些山顶或丘陵上有一处处用石块垒起的形似烽火台的石堆,有的大石堆四周还围有一些小石堆。那些由石头垒起的石堆,上插树枝、柳条为行人指路和标明标的目的,树枝上挂满象征哈达五颜六色的布条,那就是蒙古族的敖包。
人们外出远行,路经敖包时,都要下马参拜,祈求安然,并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系上一条布条或捧几捧土,绕石堆行三圈,此后热诚地跪在石堆前洒酒祭奠^那些热诚的蒙古族人把祭敖包看成他们崇敬天然神灵并与神灵对话的一种体例。敖包既是蒙古族牧民气目中神的象征,也是草原牧人行路的标记。
蒙前人相信当他们行走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上时,敖包就是他们的精神指南,给他们心灵的安抚,他们相信神 灵就栖身在敖包中。据民族史的专家研究,那种古老风俗的呈现能够逃溯到史前游牧民族原始宗教的降生。祭敖包本来是萨满教的一项图腾祭奠 活动,后来喇嘛教代替萨满教后,那一祭奠活动也被纳进喇嘛 教,同时增加了宗教色彩。
此外,在持久的生活中,敖包也演化为游牧民祭天、祭山、祭四方的神坛。敖包祭奠时人们唱着祭 词,颂扬天神地神山神,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与谢意,祈求神灵的 保佑和膏泽。穿透肺腑的响亮歌声漫过草原,飘进蓝蓝的天空。过往敖包是蒙古族祭奠的圣地,是不容许女人走近的,更不要说在那里谈情说爱了。
因为蒙前人到敖包相会次要是举行祭奠 活动。传统的祭奠形式有:血祭、酒祭、火祭。祭敖包时,杀牛 宰羊做祭品。然而,《敖包相会》那首草原典范歌曲,却让敖包与恋爱沾上边儿,不只在国表里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还让“祭 敖包”民俗顺利进选中国首批非物量文化遗产选举项目名单。
明日黄花,如今人们祭敖包又增添了赛马、摔跤、射箭等竞技比 赛项目以及歌舞演出等新内容,也不限造参与的人了。祭敖包的 目标是祈求风调雨顺,四时安然,人旺年丰。蒙古族青年男女也能够在活动中交友、互表喜好之情,相约再见的时日,“敖包相 会”即源于此。
现在,即便在日常平凡,一些年轻的情侣也常往那 里,双双坐在敖包四周,彼此敞幵心扉,倾吐着情和爱,让敖包为其做证,保佑有恋人末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