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家为什么很少画紫薇花
整理主笔_《现代国画》
文章来源_收集
紫薇花在古代被称为“百日红”“官样花”“紫绶花”等,是深受人们幸爱的不祥花。但古代的文人画家往往恬澹名利,对仕进不感兴致,所以在古代以紫薇为题材的绘画做品其实不多见。
陈淳《紫薇图》
前人留下的“紫薇花”墨迹较少
紫薇花,有一个很崇高又很女性化的名称。在我国的传统花卉中,它的地位虽不及梅花、兰花、牡丹、芙蓉、芍药、荷花等,也算得上是传统名花之一。紫薇树姿斑斓,花色艳丽,花期可长达数月,素有“百日红”之佳誉,南宋《全芳备祖》的做者陈景沂,以至将紫薇花赞为“花之圣”。
《群芳谱》云:“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轻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按常理来说,那种艳丽如霞的奇葩,应深受历代文人骚人的喜爱。但希罕的是,前人虽留下许多歌咏紫薇的佳做,却在“绘事”方面甚少留下墨迹。在历代花鸟画中,以紫薇为题材的做品屈指可数,百里挑一。那是一种颇为奇异的文化现象,令良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认为,汗青上传播下来的紫薇绘画做品之所以不多,可能是因为紫薇的花形过分复杂,不容易处置的缘故。紫薇每朵花有6瓣,瓣多皱褶,若以工笔为之,则易失之繁琐,若用大适意手法,则易失实,使人不知所画为何物。那种说法虽有必然事理,但并不是次要原因。从表示手法来讲,描画花卉的手法,除工笔和大适意外,另有兼工带写或小适意等手法,要表示紫薇花的天然美,关于古代许多绘画高手来说,并不是难事。
所以我们不克不及从紫薇花的外形上往查找原因,而应从其文化内涵上往一探事实。我国传统的花鸟画,早期以院体画为支流,宋以后则以文人画为支流。院体画逃求工整、形似,文人画则藉绘画以抒发胸中之逸气,其实不逃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标与价值,只是“适一时之兴致”,画外流露出做者特殊的情趣和思惟。因而院体画家和文人画家不只创做手法差别,在题材的抉择上也大异其趣。院体画家重外形美,喜以名花奇木为描画对象。文人画家则否则,他们抉择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君子花”。在文人画家心目中,描画对象的文化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取舍原则。
唐代以后,紫薇花有了“官样花”之名
而历代文人画家之所以不甚喜好画紫薇,就可能与紫薇的文化内涵有关。前面说过,紫薇的名称很崇高。崇高在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只紫色很崇高,与“紫薇”谐音的“紫微”更崇高。“紫微”即古代天文学上“三垣”中的“紫微垣”,位于北天中心位置,又称“中宫”。前人认为,“紫微垣”内是天帝栖身的处所,故自汉代起,常用来比方人世间的帝王居处。而早在东晋期间,人们就将紫薇花和天上的“紫微垣”联络在一路。据东晋王嘉的《拾遗记》记载:“怀帝末,民间园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太史令高堂忠奏荧惑犯紫微,若不早避,当无洛阳。及诏表里四方及京邑诸宫看林卫之内,及民间园圃,皆植紫薇,认为厌胜。至刘、石、姚、苻之末,此蒿棘不除自绝也。”文中的“荧惑”即火星,“荧惑犯紫微”就是火星接近帝星,前人认为是凶兆。因“紫薇”与“紫微”谐音,所以东晋皇帝下诏,令包罗京城宫宛在内的所有处所都要种植紫薇,以“厌而胜之”。那是古代的“厌胜术”之一,是对禁忌事物的胁制办法。由此可见,“紫薇”那个名称,在晋代已有了。
到了唐代,“掌军国之政令”的中书省,也曾一度易名为“紫微省”。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中书省不只改了名,在中书省的天井内,还种植了紫薇树。故曾任中书舍人的韩偓有诗曰:“职在内廷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白居易也曾任中书舍人,便自称“紫微郎”、“紫微翁”。他曾写过两首《紫薇花》诗,其一曰:“丝纶旁边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其二曰:“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差别。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树高,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设处,花堂栏下月明中。”唐代中书省易名为“紫微省”的时间虽不长,但后来却成为汗青掌故。唐代以后,诗人们纷繁为此赋诗,因而紫薇花也就有了“官样花”的别号。如陆游有诗曰:“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漂泊到天边。少年妄图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
文人画家恬澹名利,对紫薇花不感兴致
此外,紫薇花又称“紫绶花”。如唐人刘禹锡有诗曰:“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紫绶,即紫色的丝带,古代高级官员常用做印组,或做服饰,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称紫薇花为“紫绶花”,其含义类似于“官样花”。因有此含义,固然紫薇花有红、紫、白等多种颜色,但前人仍然“以紫为贵”。如王世懋在《学圃余疏》中说:“紫薇有四种:红、淡红、紫、白,紫却是杂色。”就连民间,也受那种看念影响,认为“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荣华”。
石涛 《荷花紫薇图》
紫薇花的那种文化内涵,当然是崇高,但纷歧定契合文人画家的抱负和志向。文人画家多恬澹名利、超凡脱俗、脾气潇洒,对“官样花”天然不那么感兴致。比拟之下,他们更喜好画那些高洁之花、隐逸之花。即便画紫薇花,也用于与其他花卉比照,或摘用紫薇花的其他含义。清代画家石涛有一幅画名为《荷花紫薇图》,绘荷塘夏季光景。画面中,一丛蒲草,几枝新荷,俯仰偃侧于清波之中,岸边的紫薇,花枝横出,盛放的紫薇花与荷花互相唤应。从画面规划来看,显然是以荷花为主,紫薇为映托。其自题诗曰:“紫薇花放庭前树,花放紫薇郎正来。却羡繁红今日好,始知草木爱仙才。”那首诗,虽引用了“紫微郎”的典故,却意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羡紫薇而爱“仙才”(指荷花)。
明代画家陈淳的《紫薇图》,绘一枝紫薇斜出,墨色富于改变,却不着色,表示了文人画家重墨不重色的审美情趣。其自题诗云:“何处堪逃墨,园林丝正浓。晚凉临水坐,花影自重重。”画家兴之所至,便将重重花影绘出,悠闲安适,潇洒自若,其实不将紫薇花视为“官样花”。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紫薇图》,绘一鸟站立在紫薇树枝上,自题曰:“紫薇花放鸟先知。”是写紫薇于炎天开花的天然气象。
任伯年《紫薇图》
至于宋代花鸟画中的紫薇,也是百里挑一,甚为稀有。在《宋元集绘册》中,有一幅卫升款的《写生紫薇》。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称:“卫升,画花鸟甚佳。”将卫升与南宋画家并列。那幅图绘紫薇由左下方挺出,花红叶绿,富贵昌盛。画家将蕊丝如穗的花心、皱褶细碎的花瓣及充沛的花苞都描画得十分精巧,是一幅十分传神的写生做品,与后来的文人画紫薇做品风气完全差别。从画面还能够看出,画家所画的,与现在培育提拔的紫薇并没有二致,是颇为靓丽的复合色。工笔重彩的紫薇绘画做品,宋代以后还有明代画家陆治的《百花图》等,但仍然不多见。宋代之后以紫薇为题材的画做,仍是以兼工带写或小适意居多。
明董其昌《画禅室漫笔》解析与图文互证 中国古代画派大图范本 湖州竹派 赵孟頫 历代名画赏识 中国历代绘画电子图库
3800幅历代古画高清图,56G内存-古画U盘
若何赏识“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山川画?
中国“文人画”最初的顶峰,四条屏拍出万万天价
存眷现代国画
整理主笔_ 夕月慕画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转载请说明来源
特殊声明
图片均搜集自收集公开材料
编纂其实不确定做品之实伪,不做为投资收躲的根据
仅供书画喜好者参考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做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