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之真,随心所见——袁梅绘画创作评略(之二)

3周前 (11-16 19:11)阅读1回复0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890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810
  • 回复0
楼主

初学绘画的人,凡是会被“画得像不像”所困扰。画树难画柳,画兽难画狗,画人难画手——满是因为参照系尽人皆知,“像不像”?难打草率眼。

袁梅绘画之初,能否也有那个纠结?通看她早期的做品,我发现,几乎是没有!相反,关于“像不像”那个问题,她从一起头就似乎有意“悬置”并超越了。

且看她画的马——

《斑斓——忧伤》

《斑斓——都灵之马》

根据绘画“写实”的要求,那两匹马“像”吗?且反面那些“纤毛毕现”的画法往比,即使是轮廓线和色彩的抉择,是不是也有点太不仿实了?然而我们盯着那两幅画往看,马的形象里透着一种脸色,一种曲抵人心、令人挥之不往的工具,“忧伤”?“无法”?“空灵”?“犹疑?”……恰是那种工具,是画者所实正垂青、而且专心表达的。

那就是袁梅和一般学画者纷歧样的处所。她在绘画的起点上,已经越过了古典写实的传统,间接对接了某种“现代性”。做为上世纪80年代出道的小说家,她很早就履历了现代思惟的洗礼。什么是“实在”?莫非只要拍照写实主义(还有所谓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才是实在的吗?自从康德在哲学界引爆了哥白尼革命,“实在”其实已经不单单是客看的“对象”的属性,而毋宁是“主体”的属性。“主体”的看念和目光、思维的范式、感情倾向等等,一道造约着认知过程,并使对象做为“那一个对象”而闪现。

也就是说,袁梅画的马,只是“她眼中”的马,“她心中”的马,表示的是她那个“主体”的实在。所以她大可没必要往在乎马在拍照机镜头下的形象,或者在此外画家笔下的形象。她只需要把她的“心之所见”画出来就行。关于她来说,重要的不是对象像什么、像不像;而是本身的心中有什么,并若何可以投射于对象,构成“形—意”的合一。

沿着那个标的目的,我们看到袁梅的绘画打破禁忌,自由自在,在各个画域都勇于一试身手,以至狂飙突进。除了画动物,画动物,她还很热衷、很专心的画人物。

下面那组是她画的熟人。重视:熟人的特征,就是参照系明白,好像“画人难画手”,很有挑战性呢!

《果味人生——毛大侠》

《果味人生——杨师傅(献给母亲)》

《果味人生——宏》

《果味人生——苗》

《果味人生——茜》

《果味人生——赵蜜斯》

发现了没有?那组人物画都用了某种生果来替代人的五官面庞,所以题目喊《果味人生》。据说熟人们见了她的画做,竟然纷繁说“像!”莫非一小我的眼睛鼻子嘴巴酿成火龙果,酿成草莓、香蕉、橙子、蜜桃、柠檬……还会很“像”吗?那清楚是五官的“变形记”呀!然而知情的人,熟悉的人,又不克不及不觉得到那些差别的生果 ,确实包罗了差别的气息,而恰是那种气息,与所画人物暗含着某种契合。袁梅凭仗本身的曲觉,挠住了一种被她称为“她们灵魂里的香气”的工具——那是一种更为素质的“实”——然后诉之笔端。(中国绘画传统里有所谓“神似”说,不也就是主张那种超越“形似”以见本实吗?)

据说,被袁梅画下的那些熟人伴侣,大都是捧着画“会心一笑”,或者盯着诘问“你哪会想到的?”还有的就欣然收躲了。可见,“心”之所见,必有“心”之回响;心领神会,“拈花浅笑”,不亦乐乎?

有一组人物画特殊值得一提:《周葵的葵》,画的是袁梅的一位老友画家毛毛(本名周葵)。对那位“亦师亦友”的伴侣,袁梅在画册的导言中写道:“毛毛更大的功用是她是老梅的灵感来源,她在日常生活中那些雀跃和跳动,是精灵或是女巫,让老梅捕获到一个个发光体。……透过画毛毛,觉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体例,间接而通明,也由此看照本身的保存形态,用另一种体例凝视一个有趣的灵魂,那个过程,太美妙啦!”

《周葵的葵——飞》

《周葵的葵——光》

《周葵的葵——树上的毛毛》

《周葵的葵——热》

《周葵的葵——梦》

《周葵的葵——导》

假设你留意那组画的构图,会发现仆人公毛毛根本上都是以“背影”呈现在画面中。那个背影飘动于种种空灵的情况——草地,花丛,蓝全国,树枝上……,似乎大天然深处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精灵,在快乐地、无邪地、不知怠倦地尽情飘动。有时,也会静静地躺下来,承受动物(马儿)赐与的温存,或在花海的氤氲中沉进梦境。正如用生果替代了五官一样,那里的“背影”描绘,一点也没有障碍我们往识别那位女孩的“面目面貌”;所有的画面元素,其实都在牵动我们的思路,唤起我们的想象,进而编织、复原出画家心中(我们本身心中?)的阿谁标致而率实的“毛毛”。

2020年春天,在疫情的阴霾下,袁梅疯狂地持续创做了120张人物画。在那组《面目面貌画》里,人的面庞五官末于间接呈现了。然而,那是一些如何的面庞五官啊!撕扯,扭曲,拼叠,变形……无不透着一种乖戾和怪诞。你说那些面目面貌像谁?生活中有如许的实在的面目面貌吗?然而我们又清楚的觉得“像”!“实像”!……像什么呢?是的,像什么呢??

昔时10月,北京798为她举办的初次小我画展上,那组《面目面貌画》满满地贴了一墙,让每一个看展者为之立足,造造了一场视觉“震动”。

由此,我们也能够大白,为什么袁梅的“致敬巨匠”系列,除了向梵高致敬外,还特殊地《致敬卡夫卡》。

《致敬巨匠——卡夫卡》

《致敬巨匠——变形记》

与梵高一样,卡夫卡那位在世界文学史上开启现代性先河的伟高文家,其《变形记》等创始性的做品和美学取向,恰是袁梅绘画思惟的重要泉源之一。恰是那种形形色色的自在的主体性,以及借由那种主体性而立异的艺术语言,过往,为她的小说带来了革命性的启发;现在,又为她的画笔付与了无羁无束、为所欲为的灵感、自信、激情和……淋漓尽致的“爽”!

2022.9.17

待续

本文已经获得做者受权发布

0
回帖

画之真,随心所见——袁梅绘画创作评略(之二)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