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文人赏石

4周前 (11-16 21:00)阅读1回复0
玛丽儿
玛丽儿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930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617
  • 回复0
楼主

杨东鹰 秋香 不锈钢 54.5x22.6x43.4cm 2017

前人云:山无石不险,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宝无石不雅观。石头是什么?前人说它是“云根”;杜甫说“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迟”。文征明感慨“癖在泉石末难医”。

中国赏石文化深受老庄哲学和禅理思惟的影响,文人志士喜好天然而亲近天然,逃求物我合一,期看能融进天然,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和提拔。在沉寂恬淡、高逸闲适的赏识过程中,表现出超尘脱俗的生活体例,遂衍生出特有的审美情趣。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卷(部分)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躲

石头源于名山大川,由六合间最精华的灵气凝聚而成。那些石头或埋于地下,或浸于水中,或卧于山岗,光怪陆离,峰峦起伏,气焰雄险,外表纹理纵横,拉拢隐起,洞洞相连,美不堪收。亿万年的浸润,培养了石头不朽的内涵和灵气。陈列于天井或装点于案头,让人想象凝神,灵感迸发。赏识者以怀抱山岳的想象来赏石,由小见大,精神获得了极大的提拔。

无锡 博古园

关于石头,现代闻名画家刘丹有过一段特殊超卓的论述:中国人最早与石头结缘,其来源之一恐怕仍是道家思惟中的长生看念。石头的孔洞美学为我们供给了一个空间,人游历于其间,产生了特有的时空意识,任何事物经由孔洞看往,皆有致幻的感化。中国人就是在如许的神异主义豪情中变更时空以求抵达洞天福地。我常想在美学中是什么样的遗传基因使中国的山川画延续了千年之久,借遗传学的比方,花草树木,楼台桥榭已属“器官”,不克不及再行转化。惟有石头一节即前人所谓“山精湖骨”,能担起“干细胞”的感化。

灵璧石 山子 南通馀庆堂躲

文人石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始于先秦的皇家宫殿,以奇峰异石叠造假山,魏晋南北朝起头时髦,隋唐五代闪现了奇看园林的普及,构成了皇家、私人和寺看古典园林的三大格局。但中国赏石实正构成大天气的是宋代,宋徽宗赵佶爱石成癖,在汴京(今开封)皇城修建“艮岳”时,在江浙一带鼎力大举搜掠奇花异石,以至为了一块巨石不吝拆毁城门。就此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觅石、玩石、画石的飞腾。

唐 阎立本 职贡图 绢本设色(部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说到文人石,人们大多会想起北宋各人米芾和苏东坡,米芾提出的“瘦、透、漏、皱”的赏石美学原则及苏东坡的“丑石欢”和明代计成的“小巧古拙”等传统赏石理念,是文人石的审美根底,白居易的《太湖石记》,米芾的《研山铭》和苏轼的《墨成池》影响着一代一又一代的赏石喜好者。

明 英石 琅环石 国内私家收躲

到了明清两代赏石风气更是到达了“无园不叠石,无石不成园”的水平。文征明、米万钟,郑板桥均是玩石高手,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闻名园林的设想和建造都有那些大文人的影子。清代乾隆也热爱石头,凡是皇家园林适宜处,他必吩咐手下置盆栽石。颐和园、故宫等许多处所都有他的手笔。

木赏石 南通馀庆堂躲

玩石是种心态,不是自我的张扬。石头的天然、坚贞、高洁、孤僻、沉稳、长久等品性与历代优良文人的天性何其类似,或者就是他们一生所逃求的。比如“躲山于身,读山于神,化隐约进丘樊,得清气于天然”,于是他们很天然的往亲近于石,他们品石、写石、悟石、画石、拜石为师,视石为友,从而寄情于石,以石励志,以石修身,以石悟道,关于他们来说,石头已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载体,而关于幻化无限的赏石,他们不单单是领略它的美感,同时又领略了一种圆融灵通的伶俐以及曲面存亡和勇于担任。

元 赵孟頫 自画像图页 绢本设色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和英石是排名前四位的四大名石,它们大部门产于江浙、安徽和广东一带。近年来跟着各个条理的赏石喜好者的急剧增加,找石、挖石、卖石、买石已蔚然成风,价格也是一路上扬,出格是形型俱佳的好石更是少之又少。2008年苏富比在香港曾经举办过的一场台湾大收躲家黄玄龙的躲石专场拍卖,此中有块传播有序、有名人题款的灵璧石竟然拍到了三百多万港币,颤动香港。

杨东鹰 墨香 11.3x8.3x11.8cm 铜 2016

当今许多闻名的艺术家有收躲好石的癖好,他们不只躲石、赏石,还画石。他们从石头千变万化的孔洞中找到了特殊的创做灵感。借石抒怀,借石言志,延续着千年石文化的传统,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艺术家的艺术创做。

石不克不及言最可人。

0
回帖

漫谈文人赏石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