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俄中段边界是如何划定的,失土约为多少?

4周前 (11-18 03:02)阅读1回复0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925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513
  • 回复0
楼主

从16世纪伊凡雷帝起,沙俄进进急速扩大期,比拟北面的瑞典、西面的英法、波兰、普鲁士以及南面的奥斯曼帝国,向东拓展阻力最小。由此随便占据西伯利亚,并和清朝发作碰碰。

其时尚未建成西伯利亚铁路,远东间隔俄统治中心远远,输送往来极为未便,入寇的多为小规模探险队。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北方边事不外是心腹之患,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以雅克萨发作的两次抵触为例,俄方只数百人,清所派军力也均在两三千人。

在康(熙)雍(正)期间,被清朝百依百顺大患的是准噶尔部。该部将卫拉特(厄鲁特)蒙古本来松懈的联盟造,改为密切的集权造,颇具成吉思汗之风,动辄可纠集十几万以至二十余万大军,令清廷很是头疼。

为便于理解后文内容,先简要介绍下清朝对蒙古的统治体例。清时对蒙实行盟旗轨制,对蒙古各部亲疏有别。

按密切度分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内属蒙古间接指派官员治理,外藩蒙古又分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札萨克是蒙语执政官之意,由各旗长担任。内札萨克是回附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外札萨克是指除内蒙24部以外的蒙古各部,有时也单指喀尔喀部,即外蒙古。

书回正传,康熙时同俄所签《尼布楚公约》,只是确定了东北地域鸿沟,即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及外兴安岭一线为界,此中乌第河以南、外兴安岭以北为待议区。

在《尼布楚公约》签定后,沙俄起头热衷于两国通商商业,事实光有地盘没有钱也不可。俄国商队在此期间获利丰厚,利润率高达48%,沙皇一兴奋,间接给西伯利亚总督命令,不得阻遏对华通商。

比拟沙皇的热情高涨,清朝皇帝对那点“蝇头小利”不屑一顾,对俄商那些粗俗的货物,底子毫无兴致。但为连结一般国交又不克不及彻底中断,于是清朝对通商设置了一些限造,好比削减俄国商队的规模和来华次数,并将此做为对俄关系的手段。

清朝曾屡次提出,对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域停止鸿沟会谈,但俄国不断操纵鸿沟不决,侵吞蚕食蒙古地盘。并屡番撑持鼓舞准噶尔权力,以此要挟清朝。

到康末雍初期间,正值俄彼得大帝执政末期,因为终年对瑞典和波斯策动战争,国库空虚,急于对华商业加以填补;另一方面,清西北准噶尔再生异动,也需集中力量平息,由此给重启两国边境会谈创造了前提。

1725年(雍正三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掌政,她认为清朝正与准噶尔做战,此时开启鸿沟会谈会处于主动,能借机获取更大利益,于是遣代表团前去清朝。

会谈大致分两个阶段:

在北京次要是参议和确定鸿沟划分的原则问题,俄国的底线是,以己方所绘西伯利亚地图为蓝本,不克不及舍弃贝加尔湖区、乌丁斯克、色楞格斯克、尼布楚等地,并且矿区、具战术价值的地域勇敢不让。能够看出,俄使团事先做足了功课。

第二阶段会场移到了位于边境的布拉河畔,原来清朝首席会谈代表是隆科多,但因营私舞弊、私躲玉牒功名,被从会谈桌上挠走,换上了雍正妹夫策凌。比拟体味丰富、手段干练的隆科多,策凌更擅战场冲杀,会谈程度有限,临危授命只能硬着头皮顶住。假设俄方会谈团队是“专业级”,清朝代表团只能算“进门级”。

原来专业才能就不达标,再加上雍正为了尽早抽身对于准噶尔,心急火燎地催促,于是头昏脑胀的策凌在1727年(雍正五年),和俄方签定《布连斯奇界约》。该约确定,东至额尔古纳河,西至沙毕纳依岭(沙宾达巴哈,今俄境内),以北回俄以南回清,自此规定清俄中段鸿沟,后来那段鸿沟多成为俄蒙鸿沟。

至于《恰克图公约》,是1728年对两国之前所签诸约的合并总结。

固然《布连斯奇界约》是基于平等前提下签定,但公认是清朝食了亏。据中国近代史学者徐中约所言:“清朝失往了额尔齐斯河与萨彦岭之间以及贝加尔湖以南约4万平方英里(约10万平方公里)地盘”。

为何贤明一世的雍正会出此昏招?我们无妨阐发一下:

一、急于处理准噶尔事态,平息边陲危机。

二、牵扯的地盘位于外藩蒙古境内,与清国密切度不大,“坑”的是喀尔喀蒙古。

三、策凌的会谈失误,属用人不妥。

回根结底,清朝更重视生齿浓密、赋税丰足的内地,对那些极北苦冷、掌握力有限的地域,几有些兴致寥寥。

要晓得清朝发配重犯的宁古塔,也只到今牡丹江市西南,清皇们其实不愿将太多国力虚耗在“没几价值”的处所。

0
回帖

清俄中段边界是如何划定的,失土约为多少?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