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红军长征第一村

3周前 (11-19 07:31)阅读1回复0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936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725
  • 回复0
楼主

2022年10月28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养廉版

刊发了龙岩长汀

“赤军长征第一村”的红色故事

松毛岭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在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地带,松毛岭曾是中心苏区东大门的一座天然屏障。1934年,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以及闽西苏区处所革命武拆在松毛岭上,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戎行,展开了七天七夜的血战,为中心计心情关和主力赤军施行战术大转移博得贵重时间。

位于福建省长汀县的中复村,红九军团从那里集结动身,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松毛岭战争后,红九军团从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的看寿公祠集结动身,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复村由此成为 “赤军长征第一村”。

展开全文

1

走进位于长汀县中复村的红九军团长征动身地陈列馆,正巧碰着一群前来参看的中复小学学生。那群孩子上六年级,刚在课堂学过《七律·长征》,来到离学校2分钟旅程的纪念馆,就是为了近间隔感触感染长征的故事。孩子们静静地听,听那里发出的汗青回响……

1934年秋,中心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进最困难的阶段,国民党数十万戎行摘取“碉堡主义”战术,调集重兵,由松毛岭以东连城、朋口一带向中心苏区东线大门——长汀县松毛岭大举抨击打击。松毛岭一旦失守,赤军将无险可守,国民党将曲逼长汀、瑞金,松毛岭成为中心苏区东线最初的防线。

闽西的气候,阴晴不定,一如其时的战局,朝夕更迭。此前,中心主力赤军一、九军团等获得温坊战斗的成功,但仍然未能改变被动的场面。仇敌从头调整进攻摆设,差遣第三十六师主攻,第十、八十三师等协同进攻,还从南昌增派几十架德造“黑寡妇”战斗机助战。

松毛岭南北横贯40多公里,崇山峻岭间,昔时的战壕若隐若现。

松毛岭俯瞰图

敌机轮流轰炸,成千上万发炮弹袭来,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长汀处所革命武拆与仇敌展开了空前猛烈的战斗,枪声、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振聋发聩,喊杀声响彻云霄,酣战数日,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据守的阵地红旗不倒。

用生命换时间。此役,赤军从最后的庇护战转为阻击战,以伤亡数千将士的代价,破坏了仇敌诡计全歼中心主力赤军的阴谋,胜利完成保护中心计心情关和主力赤军队伍实现战术转移的重要使命。

与此同时,福建省军区告急发动苏区青年从军参战,投进庇护松毛岭的战斗。为共同松毛岭战争,各级苏维埃政府策动群寡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送茶饭。

运输粮食的苏区群寡 (材料图)

现在,在中复村内,仍然能够看到“援助前线”“节约粮食赐与赤军”“为庇护长汀苏区而战”等口号。

“村里每一户人家的门板都是长短不齐的,因为昔时为了援助松毛岭都拆下来做担架,早就找不回自家的门板了,才成了如今七拼八凑的样子。”家住中复村的谢小芬,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红色讲解员”,眼下,她正把从奶奶口中听到的红色故事讲给我们听。其时松毛岭四周几个村子“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成年须眉几乎全数参与到武拆收前工做,门板都卸掉做了担架,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动作起来,为庇护苏维埃尽一份力量。

长长短短的门板照旧矗立,深深浅浅的木纹诉说着浓浓鱼水情。

2

陈列馆门口,红色方砖展成的广场,不断延伸到看寿公祠——红九军团两万五千里长征集结动身处。

“那里有7种差别的脚印,代表着昔时‘男女老小争当赤军’的盛况。”顺着谢小芬手指的标的目的看往,方砖上闪现出后人设想的脚印景看,脚印从稀少到密集,在祠堂前,会聚成整洁的行戎行列。

红九军团长征二万五千里零公里处(材料图)

“郎当赤军莫念家,专注革命走天边;十年八载不算久,打垮反动再回来……”动听的曲调一会儿将参看者带回到了送别赤军时的场景。赤军动身了,新婚不久的赖二妹唱着那首山歌送别了丈夫钟奋然。

“那年,我的爷爷钟奋然刚成婚不久,便加进赤军走上长征。在等他回来的日子里,我的奶奶赖二妹每年都给他做一双鞋,对峙了近30年,没想到最初等来的却是一纸烈士证书。”年逾六旬的钟民芬记忆最深的是奶奶的嘱托:“要跟着党走,如今的日子是爷爷他们的牺牲换来的,以后必然要好好报效祖国。”

以此故事为原型,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了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VR体验馆展区内,看寡们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工作节中,被老区儿女忠贞不渝的恋爱、勇敢革命的崇奉深深传染。

“跟着共产党走出路。”

左图:赤军桥上的“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八个大字;右图:赤军桥上的生命等高线。

离祠堂不远处的赤军桥头有一道刻痕见证——

那是一条赤军招兵的更低门槛:一收蛇矛加一柄刺刀的高度,约1.5米。“人比枪高当赤军”,2000多名客家子弟们想办法垫脚昂首,越过那条 “生命等高线”,义无反顾报名从军。

谢小芬告诉我们:“单是中复村,跟从着赤军长征的就有六七百人,他们绝大大都再也没能回来。”

已经有三个儿子牺牲在反“围剿”战场上的罗云然,再次当机立断地将剩下的三个儿子送到赤军桥征兵处报名从军……松毛岭下,“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当赤军”的故事数不堪数。

3

坚守,也是一种长征。

“在余下的生命里,我要把发扬传承红色精神当做本身独一的任务。”93岁高龄的钟宜龙白叟颤巍巍地轻抚着泛黄的条记本,扉页上写着:“跟着共产党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1953年,加进中国共产党。”

“1997年夏历七月二十四日整理:钟大受别名六子,生于1901年,红屋区赤卫队副班长。”

“钟土标二子钟大炳,1934年9月参与红二十四师松毛岭战争,与敌做战牺牲。”

翻看十几本大大小小的条记本,密密麻麻的笔迹仍然清晰可辨:有的是简短的几行字,有的是烈士名单,有的是工做条记,还有些则是长长的汗青材料。

钟宜龙白叟在家中整理条记本。(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战斗在清晨打响,年幼的钟宜龙,目击了战争的惨烈。“那时候母亲率领全村的妇女一路夺救伤员,经常一趟又一趟地背着血肉模糊的人回家。那些伤员满身伤痕,面目全非,看到母亲一边夺救一边哭,我也跟着哭起来。”耄耋白叟回忆起昔时的场景,照旧热泪盈眶,“如许的汗青,忘不了,也不克不及忘!”

1950年,时任长汀县中复乡治安和武拆委员会主任的钟宜龙,率领民兵在松毛岭一带剿匪,不测地发现了部门赤军烈士的遗骸,以至还有赤军做战期间遗留下来的枪弹。

“我的父亲钟大廷昔时参与了长征,后来在江西会昌罗田的战斗中牺牲了。”想起父亲埋骨异乡,可能也是无人祭扫,钟宜龙暗下决心:“必然要让那些烈士进土为安。”

钟宜龙在新修建的松毛岭战斗无名烈士墓前介绍松毛岭战争的汗青。(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从那以后,钟宜龙带着党员干部、村民们一有空就到松毛岭上,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觅觅,收殓烈士遗骸。1953年,钟宜龙在松毛岭半山腰上建了一座无名烈士碑,因为烈士姓名无从考证,所以墓碑上刻的是同一的名字——“赤军”。

那些在松毛岭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末于有了安眠之所。然而,那还不敷,想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身死后竟连他们从哪里来都无人晓得,钟宜龙决定为那些无名烈士“找名字”。

“哪怕只能问到一个,也是值得的!”钟宜龙想方设法征服困难,为了确认烈士身份,他一次次走访幸存的老赤军、“五白叟员”,一边问一边整理烈士名单,发掘烈士事迹。现在,已有一些烈士的身份得到确认。

70多年来,每年清明节,钟宜龙城市和村里的赤军后代们一道前去松毛岭,祭扫牺牲在那片地盘上的英烈。

长汀县纪委监委青年理论进修小构成员来到赤军烈士“守魂人”钟宜龙家里,一路进修党的二十大精神。

“若要红旗飘万代,重在教导下一代”,那是钟宜龙在公费筹建的红色家庭展馆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2016年,为纪念赤军长征成功80周年,钟宜龙用本身的积存将祖屋从头补葺,举办起红色家庭展,将搜集的革命史料等展出,以教导后代,告慰英烈。钟宜龙老是热情招待前来参看的人,给他们讲述那些红色故事。在钟宜龙眼里,教导下一代,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是他做为一名党员和赤军后代的责任和任务。

自信心,让他们前仆后继。自信心,令他们矢志跟随。革命先烈和一代代老区人民,用生命守护崇奉,为之倾慕、为之守候、为之斗争,风雨同船、血脉相通、存亡与共。

崇奉就是标的目的,崇奉就是力量。在今天,逃觅红色的脚印,那些故事,不时地被后人开启,冲动着、鼓励着后来人。( 陈金来 陈菊华 郑颖)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存眷“清风龙岩”

0
回帖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红军长征第一村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