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一统三国之后,敏捷出错,吏治陈旧迂腐,骄奢堕落,再加上八王之乱的呈现,间接招致了五胡乱华的呈现,使得西晋走向消亡,中原广阔地域被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占据,被统称为十六国。
司马睿则带着晋朝的宗室前去了南方,渡江成立东晋政权,延续了晋王朝,给许多爱国将士北伐中原、恢复故乡燃起了期看,所以东晋自始至末,都有北伐之举,但是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内部政治权力勾心斗角,故北伐之军常常半途而废,始末未能恢复中原、完成一统。
东晋存在的百年间先后有祖逖、庾亮、褚裒、司马勋、殷浩、桓温、谢安、刘裕等人主持的屡次北伐动作。
祖逖北伐(公元317年-公元321年)
在祖逖北伐之前,石勒一度进逼江北,预备渡江,只是碰着连月的阴雨,才没有渡江。祖逖向司马睿请缨,于是录用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兵士,自造刀兵。祖逖并未悲观,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
祖逖在317年进驻芦洲,正式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收复豫州,打通了北伐的通道,征讨陈川,大破石虎,接着又大败虎留守蓬陂坞的桃豹,攻取雍丘,使石勒在河南的力量敏捷萎缩,胜利收复黄河以南中原地域的大部门地盘,在战场上始末处于主动地位,屡破后赵军。
因勋绩浩荡,祖逖遭到东晋朝廷的顾忌,朝廷派外行戴渊牵造祖逖,加上王敦嚣张,朝廷内部矛盾日益锋利,祖逖忧愤成疾,于321年病逝,后赵乘隙进侵河南,祖逖收复的河南大片地盘最末又被后赵攻下,北伐大业也因而而半途而废。
庾亮北伐(公元339年)
后赵皇帝石勒逝世后,庾亮此时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于是有收复中原的设法。
于是他让在江汉间做了一番军事安插,镇守要道,派从军李松攻破了成汉的巴郡和江阳,同时率十万大军,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向朝廷上疏恳求北伐,可惜被朝廷回绝,加上后赵主石虎派军大举进攻,东晋遭到丧师失地的惨败,庾亮就此忧闷成疾,于次年往世,庾亮所筹谋的北伐动作就此完毕了。
褚裒北伐(公元349年)
后赵皇帝石虎逝世后,后赵大乱。褚裒此时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及扬州的二郡诸军事、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于是向朝廷上表,恳求讨伐后赵。
同年褚裒率领3万戎行,间接开赴彭城,北方投降回附的士民日以千计。鲁郡的五百多家苍生相聚起兵,回附东晋,褚裒派部将王龛、李迈率领三千人往驱逐他们。后赵将领李农率领2万马队和王龛等在代陂交战,王龛等大败,褚裒被迫退驻广陵,二十多万晋朝遗民因为孤掌难鸣几乎全数灭亡,褚裒也在349年忧伤愤慨而病逝,他所指导的北伐就此失败。
司马勋北伐(公元350年-351年)
后赵皇帝石虎逝世后,石虎诸子争位以致中原大乱。司马勋此时移镇汉中,于是率领兵寡开赴雍州,企图恢复关中。
司马勋率军出骆谷,霸占后赵的长城戍,间隔长安只要二百里,又遣治中刘焕攻打长安,霸占贺城,关中俊杰之士大多响应,司马勋此时共有三十多座堡垒,五万兵寡,却因为惧怕王朗的2万精锐马队,最末转而霸占宛城,撤军回到汉中;次年司马勋率领步卒、马队三万人,从汉中进进长安,在路过五丈原时遭遇苻健的阻击,屡次战斗都遭到失败,最末回军汉中,北伐宣告失败。
殷浩北伐(公元352年-353年)
后赵皇帝石虎逝世后,石虎诸子争位以致中原大乱。殷浩被录用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为了按捺桓温,殷浩于352年上表北伐,进攻许昌、洛阳。
殷浩进驻寿春后北进中原,与前秦在颍水之诫桥展开激战,成果晋军大败,殷浩狼狈逃回寿春,派戴施等据守石门和仓垣,不久前秦上将梁安、雷弱儿诈降晋军,加上后赵降将张遇在关中叛秦,于是率七万大军,以姚襄为前锋,自寿春出师北伐,岂料姚襄因与殷浩反面,反伏兵于山桑进攻殷浩,晋军大败,退走谯城,士卒死伤、反叛者不可胜数,殷浩也被废为布衣,北伐宣告失败。
桓温北伐(公元354年-369年)
东晋朝廷趁北方大乱之机,令殷浩北伐,成果失败,大权军政大权回权臣桓温掌握,桓温随后十几年间共策动了三次北伐。
354年,桓温率军北伐前秦,亲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动身,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合击秦军,晋军历经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郭敬,击退淮南王苻生,顺利进进关中,桓温顺利至灞上,关中苍生牵牛担酒沿路驱逐,因为贫乏军粮,加上前秦坚壁清野,桓温被迫撤返江陵,撤退退却路上被秦军顺势逃击,伤亡甚寡,第一次北伐就此半途而废。
356年,桓温自江陵收兵再次北伐,进逼许昌、洛阳,同时徐、豫二州收兵淮、泗,进进黄河,以配协做战,桓温亲身披甲督战,命晋军结阵而进,大破姚襄,收复洛阳,修复各个皇陵后带着三千多家回降的布衣凯旅南回,第二次北伐顺利完毕。
369年,桓温面临前燕不竭的军事动作,期看以北伐进步本身声看,以此夺取东晋政权,亲率步骑五万,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实一同北伐前燕,前期屡破燕军,收复黄河以南,虎牢关以东领土,慕容垂率八万大军前来对抗晋军,两军相持于枋头,晋军军粮耗尽,被迫退兵,被慕容垂八千骑军追逐,大败,死伤三万人,桓温拾掇散卒,驻屯山阳。第三次北伐至此完毕。
谢安北伐(公元384-385年)
前秦淝水之战大败后,国度起头瓦解,各类权力纷繁起兵,北方再次呈现大混战,谢安于是乘隙起兵北伐,以图收复中原。
东路的谢玄率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高奏凯歌,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进军河北,占据了邺城,那是东晋自祖逖北伐以来,初次进军河北。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收兵霸占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此,整个黄河以南地域从头回进了东晋的邦畿,远远超越了桓温的成就,可惜东晋朝廷没有挠住时机再接再厉,也没有足够的运营守护新收复的地域,谢安385年病逝后,司马道子掌权,停行了北伐动作,东晋朝廷又起头了内部动乱,淮北,河南的地盘又渐渐失陷,北伐又一次半途而废。
刘裕北伐(公元409-416年)
公元404年,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又拥护晋安帝复位,掌握东晋朝政,于是对南燕和后秦先后进军,策动了2次北伐。
409年,南燕戎行侵扰淮北,刘裕亲身管辖晋军向北挺进,冒险越过大岘山隘,敏捷进击,大破燕军主力,曲逼燕都广固,一方面高垒重堑,将广固团团围住,一方面招降纳降,摘取分化崩溃之策,最末攻进广固内城,逃获慕容超,南燕消亡,此时南方卢循做乱,刘裕因而凯旅回朝督师镇压卢循,第一次北伐顺利完毕。
416年,后秦主姚兴死,内部兵变迭起,政权不稳。刘裕于是率大军分四路北伐,后秦诸屯守皆看风降附,晋军停顿神速,占据洛阳,进抵潼关,刘裕以却月阵大破北魏军,,十万魏军几乎三军覆没,河南全境被收复,随后两面夹击后秦,一举攻下长安城,后秦消亡。刘裕攻下长安后,本诡计在长安歇息,经略赵、魏两地,不意刘穆之突然往世,刘裕被迫撤军回师,一年半后,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得而复失。
经两次北伐,潼关以西的关中地虽复失,但黄河以南,山东全境,关东,淮北地已为刘裕占有,划进南朝邦畿,“七分全国,而有其四”,那是祖逖、桓温、谢安运营百年所未能到达的。
百年间东晋虽数次兴师北伐,但常常半途而废,始末未能实正恢复中原、完成一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大都世族获得军政大权后只想扩大家族权力,不积极北伐,或者是操纵北伐之机争权夺利,到达割据的目标;其二,东晋的皇室和世族大多苟且苟安,胸无大志,认为还都洛阳是舍安泰之国,适习乱之乡;其三,东晋朝廷大权多握在权臣手,招致内乱频生,始末没有精神完全停止北伐;其四,朝廷对北伐将领老是提防排斥、处处牵造,不克不及赐与鼎力撑持;其五,其时北方胡人政权武功颇盛,十六国虽呈割据纷争之态,但整个北方均为其所占,权力非常浩荡,加上胡人多勇猛剽悍并且野蛮,一时很难礼服之。
总的来说,自永嘉之乱以来,北方被五胡侵吞,华夏文明朝不保夕。刘裕之前的东晋几次北伐都无一胜利,战果寥寥。而刘裕一改南方汉人羸弱的场面,大举北伐,横扫中原,战争规模之大,远超此前的任何一次北伐。并且获得的成功是浩荡的,是中国割据时代,由南方政权北伐中独一一个收复故都,获得更大功效的北伐,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持久的平静,若非前方生变,加之刘裕灭后秦时,以致老年末年,恐怕就不会有南北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