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于磊副教授著《元代江南知识人与社会研究》出版(附后记)
做者:于磊
出书时间: 2022-10
出书社:上海古籍出书社
做者简介
于磊,男,1982年出生,山东枣庄人,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汗青学系副传授。研究范畴次要为蒙元史,特殊是元代江南常识人与社会史,兼及十三、十四世纪东亚区域交换史。
目 录
序论
之一章 初仕新朝:王积翁出使日本及其后
第二章 再造贰臣:方回贰臣形象再辨析
第三章 重整次序:徽州郑氏家族与处所社会次序的构建
第四章 儒户秉承:族谱文书与元代的儒户秉承
第五章 职业转向:元代文集中的儒·医关系
第六章 交游收集:石刻史料所见徽州郑玉的地区社会像
第七章 书写记忆:宋季常州守城及其在元代的汗青书写
第八章 彰显忠义:余阙的表扬以及元明之际的忠义看念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文
跋文
后 记
本书是国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代江南常识人群体的社会史研究》(15CZS024 )的结项功效,也是我2013年提交日本九州大学的博士论文《元代江南知識人の動向と実像》在问题意识上的深化和详细展开。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却也是我肄业、科研之路的阶段性小结。
我对中国古代常识人问题的存眷,始于本科阶段阅读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书社,2003年)。余英时先生在修订版媒介中专门提及的“常识人”那一概念,让我感应非常别致,我也由此萌发了对古代常识人群体的兴致。
2005年我考进南京大学汗青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高荣盛教师。因为宋代文人政治的兴旺,所以我最后是抱着进修宋史的设法来抉择硕士论文标的目的的。奈何颠末一年的进修,我便为元史研究室的气氛和学风所“带偏”,兴致也逐步转移到了元代江南常识人问题方面。高教师宋元史兼通,从起头就告诫我不要局限于某一详细朝代,要学会“左顾右盼”。本书第二章关于方回问题的研究就是从那时起头的。高教师是我学术道路的引路人。我本科结业于中文系,关于汗青的进修,地道是兴致的差遣;关于汗青研究,更完满是懵懂蒙昧的。高教师在他最为忙碌的期间,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论文,并不时耳提面命,让我亲身熟悉到文学与汗青的某些差别之处。本书第三章关于徽州郑氏家族的研究,固然成稿时我已博士结业进职南大,但高教师仍诲人不倦地帮我修改某些章节,“示范”于我,助我从逻辑上理清此中的关键之处。高教师关于我论文写做的悉心批示,令我长生难忘。现在,我批示学生的论文写做,固然学术才能不克不及与高教师比拟肩,但在立场和责任心方面是向高教师看齐的。
可以“误打误碰”地进进元史研究室进修,至今想来仍是我更大的幸运。之所以可以把我从宋史的兴致“带偏”到元史,刘迎胜教师其时给我们开设的波斯语、突厥语以及民族、边陲的相关课程无疑“居功至伟”。几乎所有人提到刘教师城市起首赞扬他的语言功底,以至至今仍不竭有人向我“求证”刘教师到底会几门外语。但于我而言,最令我感佩的是刘教师科研上远超凡人的勤奋治学的立场和锲而不舍的学术摸索的猎奇心。即使在退休之后,刘教师仍然连结着兴旺的学术热情,对峙通过各类路子普遍占有史料、深进理解史料,从而在差别范畴不竭提出新的学术问题。刘教师恰是以那种学术的热情不竭鼓励着我在学术道路上勉力前行。假设说高教师、刘教师使我初窥元史研究门径的话,那么华涛教师则让我熟悉到了元史研究所具有的更为深广的办法论意义。元史差别于其他断代史的研究,同时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上的民族研究的指向。基于汗青研究而存眷现实民族问题,同时自觉将理论根究融进到汗青学研究之中,华教师的那一问题意识和研究办法,至今令我大为受益。本书第二章关于方回贰臣形象的定型化研究,其实就是对华教师研究办法的锐意模仿。
2008年我考进南大汗青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跟从刘迎胜教师读博士,同时在刘教师定见下申请国度留学基金委的帮助,于2009年进进日本九州大学东瀛史研究室陆续攻读博士学位。之一年研究生阶段批示教师是川本芳昭教师,第二年正式进进博士课程阶段就是舩田善之教师了。但详细的研究批示,自始至末都是舩田教师。川本教师其实和华教师在研究办法上有类似之处,往往引导学生将汗青问题置于现实中深进根究,尤为强调问题意识。川本教师课堂上率领各人阅读《廿二史札记》,就十分推崇赵翼通过史实回纳汗青问题的意识。
留学日本近五年,假设没有舩田教师严厉的批示和细心的照顾,我可能至今仍无法获得博士学位。舩田教师要求极为严厉,自我进进东瀛史研究室那一刻起,他就“明令”研究室的同窗(包罗留学生)不准同我讲中文,期看我可以尽快进步日语白话和听力。说起来其时也是蒙昧者无畏,出国留学前,我连日语五十音图的片假名尚未完全掌握,而进进九大后就必需立即动手结业论文,测验考试起头学术论文写做,其难度可想而知。舩田教师自始至末诲人不倦地帮我修改小札记、课程陈述、学术陈述、学术论文甚至最初的博士论文,如今翻开其时保留的Word 文档看到此中大面积的红色修改标识表记标帜和大量的批注,仍是极具视觉冲击力并深感震动的。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的媒介和结语,我频频修改了十几稿,前后将近九个月,每一稿都有舩田教师极为详尽的修订和批注。本书只要第二章关于方回的研究和第五章儒医关系的研究与博士论文在内容上有必然的重合度,其他部门都是博士论文的延续和扩展。而之所以可以几乎是在博士论文之外“另起炉灶”,那与博士论文最初阶段在不竭凝练媒介和结语内容的根底上对元代江南常识人相关问题的深进根究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也是舩田教师对我学术批示的延续。
本书大部门章节都曾在各类学术会议以及学术期刊上陈述和颁发。承蒙诸多师长的指教,那本小书才气最末闪现在读者面前。当然,文责自傲。以本书章节为序,感激王晓欣、姚鼎力、申万里、小林隆道、森田宪司、樱井智美、谷口绫、包伟民、松田孝一、杉山清彦诸位教师的点评定见;感激范金民、求芝蓉两位教师在古文标点方面的定见;感激植松正、刘晓教师在元代文书研究方面的批示;感激潘清、刘中玉、渡边健哉诸位师长在本书部门章节颁发时的专业定见;感激五位社科基金结项评审专家的建立性定见;感激元史研究室特木勒、杨晓春、陈波诸位教师持久以来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关心和搀扶帮助。感激本书编纂徐乐帅先生的细心编校以及对我一再延迟交稿的宽大。
最初感激父母和家人对我漫长肄业、科研之路的撑持,特殊感激岳父母和老婆许恒对小儿于洎远的关照和看管,使我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科研。没有他们的撑持,那本小书也是千万不克不及完成的。
于磊
2022年8月19日
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编纂: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