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深秋,杭州城桂香充满,那实是令人沉浸的季节。
若问杭城的赏桂之处,太多了,不乏其人。四周的山上、公园、街头巷尾都是。而关于我来说,往的最多的是吴山。吴山就在城里,抬抬脚就上山了。
吴山的木樨树,沿坡沿山沿路,开时整座山都桂香芬芳。今天让我们来走此中一小段。
从鼓楼西北侧“伍公山”小门进口,一条小径上山,先到“伍公庙”。那里最有名的是蜡梅花,木樨倒不多。可是,因其长廊两边通透,最能感触感染山风。山风吹来,桂香阵阵,好不温馨。长廊略坐,见来人都是一边深吸气一边说好香,然后傻乐。
出了伍公庙,也许你一会儿就傻眼了:那是在山上吗?只见大小茶馆沿着山的凹凸连缀排布,茶客芸芸。木樨树下吃茶品茗,花落茶盏,似乎是杭州人必备的秋天享受。我当然也爱花树下吃茶品茗,但此处太热闹了,陆续往前走。
来到“有美堂”。有美堂前,有老宋樟,老宋樟像个白叟,而前前后后漫衍的木樨树则是一群女孩。白叟清癯,女孩们喷香。随意站哪个角落,气氛都很温馨。
一路走到“小普陀”。小普陀小门紧闭,路人往往就此打住。而熟悉吴山的人,晓得曲径通幽,拐过一个侧门,别有洞天。那里有方小小茶馆。人少,正能够坐下来吃茶品茗。大凡有老建筑的处所,都有高峻的桂树。茶馆也知落桂的金贵,将茶桌安顿在木樨树下。
别致的木樨落在滚烫的茶水里,确有一股热香,茶汤添了魅力。那几年,有人就开发了新茶品“木樨龙井”。你要问那茶好吗?“木樨龙井”当然好,但也要看饮的人,有的人觉得,秋阳下,坐在木樨树下吃茶品茗,看着木樨点点飘落,身上、桌上、杯里……阿谁味道,无法复造。
饮了茶,陆续走。往下一看,有块卵形大石头,走近看得上面刻有图像和关汉卿三字。那是一处关汉卿纪念地,处所不大,但山石嶙峋,木樨树偃伏石上,此时满阶满坡都是细细密密的木樨,就像展了一层金色的雪。选一方平整的山石,在木樨树下看书,有风吹过时,木樨扑扑簌簌坠落册页上。一会儿,满身都是。昂首回过神来,觉着桂香悠悠。
不知不觉间,日色已西斜。收起书本接着走。过了吴山大看,就是十二生肖石组。那是孩子们极其喜好的处所,在浩荡石块间爬上跳下,比玩人工的滑滑梯有意思多了。而那个季节,大人们也情愿来。因为沿着山石栏杆,有一长排木樨树。晴空下看木樨,亮堂、充沛,是那种五脏六腑都要被它唤醒的觉得。木樨开得似瀑布一般,银桂挨着金桂,金桂挤着丹桂。大人们忙着拍木樨,太多了,拍不外来,有时孩子喊半天都没反响。
吴山上有些清末或民国年间遗留下来的老建筑,称其“山房”颇为安妥。转过一棵百年老藤,被莫名吸引:好香啊!昂首一看,一排矮矮低墙,一树木樨探出脑袋,细细碎碎的花开满枝丫。杭州人喜好在墙头屋角种植桂树。每当花开,香气弥散出来,先跟人打招唤。有的老桂树非常高峻,伸到了屋顶中间,开花时花花叶叶挤挤挨挨,正应了海子那句诗:“秋天的屋顶又苦又香,空中充满着一顶王冠。”
再走,就是云居山了。当然,云居山也是吴山的一段。到了那里,不知是地量差别仍是木樨品种差别,木樨比别处更大朵,肉瓣更充沛。两周前曾来看过,见木樨细细的花苞已密密集集排好。正像梦中所见:金色光线一层层挪动,木樨小花苞们闹闹渣渣前来,鸟雀一样停在枝丫上。此时木樨,不给你香气,只给你期看。固然没闻到香气,但心里晓得快了,那种觉得也很好。此次往,一路闻得细细碎碎、时有时无的花香,就晓得已经开好了。
其实对云居山的木樨,记忆最深的是和茉小财一路往那次。是个雨天,吴山的山石有些滑,伞下,并肩数:银桂、金桂、丹桂……碰着开得特殊好的就立足,雨中的木樨,香味更幽,韵更深,调更长,条理更丰富。站在濯濯如洗的木樨树下,空气苦涩得令人忧愁。雨渐渐下,我俩也渐渐走,不焦急,没目标,有一搭没一搭说话。希罕,如今回想起来,木樨开得那么热闹,我们却又一种静意,似乎一路行过,看到万物生长又沉寂。
看过云居山的木樨,就要往回走了。三茅看,南宋期间的皇家道看,当然要进往。三茅看院子里,有几棵大桂树。开花时,院子里实香啊。蓝天、黄花、黑瓦、绿树、鹅卵石地子……石凳上一本书,打个盹,都是好光阴。
本年往晚了几天,木樨已全盘索落。木樨细碎,日常平凡凋落时无声无息。但若是一阵风来或一场雨过,那花落如雨的样子也是让人心碎的。此刻,刚好一个穿白T恤的少年从房里出来,山风忽起,木樨雨纷繁而下,少年昂首好一阵苍茫。木樨凋落时,花体充沛,花形稳定,如洒下一地碎金。院子里看过往,四处是一团团碎金子。
最初,不消说,是上“江湖汇看亭”。那是吴山的一个造高点,北看西湖青山碧水,南瞰钱塘江浩浩东流。亭柱上有徐文长对联:八百里山河知是何年丹青,十万家炊火尽回此处楼台。
登临眺看,好一幅“木樨香动万山秋”。山风徐来,素的香,荤的香;淡的香,浓的香;幽然的香,冲击的香;单棵的香,连缀的香;近处的香,很远的香……不能不说,没有木樨香,日子照样过。但是,有了木樨的香味,城市是纷歧样的,秋天是纷歧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