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示
南師如是說
即可存眷
(一九七七年)九月底的某一天,在(南怀瑾)教师办公室,谈完了翻译稿的一些问题后, 教师突然对我开示,又再提出伶俐解脱才是最上乘的底子。
教师说,鸠师翻译的《心经》,固然是了不得,但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便是空,空便是色」之后,鸠师扼要翻译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那个翻译法,事实是功是过,其实难说。
因为:「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便是空,空便是受」等等,却被随便的漠视了。
譬如说,你(指我而言)盘腿坐在那里,觉无暇,觉得定,觉得无念,觉得身体……都是「受」。
要根本往体味「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便是空,空便是受」以及:
想不异空……
行不异空……
识不异空……
要彻底了然那一切都是空,空也都是它们,虽是它们,也都是空。
实正体味认清了那个,常住于那个,是妄念也是它,是身体也是它,是空是有,又有何障碍?……
教师此时此地此话,像一阵暴风突然揭开了马戏团的帐蓬,里面的奥秘全数闪现无遗。
我仍在座上盘着腿,日月星辰,宇宙山河,突然尽在掌握之中,我身虽有而无,大安适是「受」即「空」,管它呢?
南辰斗极随意攀折,天内天外任我邀游。
——留云《流水八年间》
南怀瑾先生讲《心经》
《心经》般若秘诀是六度大乘道最初成就的大法,所谓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修般若无法成就。
学佛不是迷信的崇奉,那是通俗宗教。学佛要你思疑,要有问题,例如存亡问题,自我问题等等。要你看察深入,而以伶俐成就,不是迷信成就,那得靠般若。 所以般若秘诀是佛法的中心点,渐次演变成法相唯识,乃是般若的发扬。
般若秘诀因龙树菩萨大加宏扬而光线万丈,即如中国的禅宗,有时也被称为般若宗,别的更有一个别号——心宗,一切诸佛之心中心法。般若秘诀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寡生若何以伶俐成就法身解脱的秘诀。 而《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即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至于般若秘诀精华的精华,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加上标题问题总共二百七十个字。
先念经题《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什么有那部经?是佛的大门生舍利弗,问佛修持般若秘诀成就的办法,佛乃喊看安适菩萨回答那问题。舍利弗问,看安适答,笔录下来成为典范传播后世。过往我讲过良多次,如今再来教各人做般若观点,就是前面所提敏捷倡议菩提心。
起首要领会原经文字。“看安适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是第一段,重视最初一句“度一切苦厄”。我们假设拿佛学的教理来研究,佛的一切说法,有两条道路,其一始末以小乘四谛法“苦集灭道”为根底,世间一切皆苦。懊恼也是苦,存亡一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苦。若何了苦?若何了脱?若不克不及了,怎么才得了?除非得道,灭了所有妄图懊恼,灭了所有业力感化,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一切凡夫寡生以苦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往逃逐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寡生倒置。
般若经即以“苦集灭道”为根底。因而,第一要知若何了苦? 看安适菩萨告诉舍利弗要“行”,就是修行,同我们各人一样打坐,也就是修行的一个秘诀,行住坐卧随时赐顾帮衬本身,才是修行。我们晓得菩萨的名号代表他的修法,等于世间人取名字,有特殊的意义。看安适的意义着重在“看”,随时随地,看照起心动念,赐顾帮衬每个思惟的起没,但不是用眼睛往看,而是以本身的伶俐往发觉它,那就是行的办法。
你们只晓得打坐,心里没往看察本身的心念,没有看心,等于呆坐。光坐在那里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与睡眠何异?!不合错误的,如许不是修道,必需看察本身起心动念。坐在那里身体不管了,四肢不动,六根不消,恰是歇息,那肉体既已歇息,已经很温馨,便不要再管它了。
那时心里要起看,——看,看安适菩萨,看本身一小我在,起心动念,念念了然,譬如我如今在讲话,各人在听讲,每一句活,每一个字,讲的,听的,本身看察得清清晰楚;对了没有?错了没有?该讲不应讲?善的恶的,是的非的,逐个发觉无失,那是初步。看自心在哪里?有人懊恼起来的时候,做不了主,看也看不了,被懊恼障碍,无明一路,睡意一来,随境逐流,再也不知回光返照。
密宗要人修看想,其实,看是看,想是想。初步的看便是想,那不是很简单吗!看想,就是你须想像得出来,你念头里想,譬如画家要画一座山、一湖水,心一驰念,便闪现出来,一山一水,如在目前。密宗修看想也要将对象主题想出来。看和想相连,那是进门办法。可是,你们如今学那秘诀,诚恳讲应在哪里看呢?——先要在心头起看,肉体有形之心,两个乳房中间,心窝子上下。看心,先须悄悄的在心头部位做看,当然,思惟不是由心脏而生,但是,你正都雅察心头那一部门,此是正修行之路,别脑子梦想妄图,也不要看光什么了。初学者用此观点,有时觉得心窝子那里痛啊痛的,那是因为胃上食道管不清洁的缘故,除非心脏原有疾病的,另须研究其他便利。
如何才是看安适菩萨修行菩萨道的观点呢?换言之,如何才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的看行呢?你如许从起心动念,渐渐起修,渐渐看想,走路也好,干事也好,随时不离心中自我看照,等伶俐功力深进以后,本身自性实相般若的伶俐发作了,就不是先前逃求心念起动时的看想伶俐了。我们看想的看是妄心看妄心,妄图看妄图,固然能看的感化是理性的,但仍是妄图。打量本身心念,看到功力深了,人缘成就时,天然闪现伶俐德相。 但看安适菩萨固然告诉我们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却也不是一看就会,火候到了,起心动念,不时大白,个个清晰,来的时候不欢送,念头就跑掉了;往的时候不逃求,不睬它何处消逝,假设看行渐深,看到妄心杂念,既不来也不往,正好,一段空灵,得初住歇息之境。
念念都舍,舍掉,但舍不是压制的妄造空境,只是随起随消。如斯曲修下往,最初实智实相般若一定现前。此时一点都不食力,没必要看了,抵达另一境域——“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身也空,心也空,精神世界、物量世界一切都空,身心也无,觉得也无。空了,没有了,并不是灭亡;空了,本身找本身的身心觉受都找不到,没有腰酸腿麻等现象,意识心中假设还有个觉得,那是受阴,也要空掉;妄图有没有?没有了!想阴也空。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一了,什么都了!无苦亦无乐,既无欢喜也无悲,实相般若天然闪现,见自性空性,不完了吗!固然如斯,看仍是初步的修法,例如密宗的所谓看想,或露台宗的所谓行看的看境,那看字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惟妄心,也是别离的妄图妄心,都是由觅、伺,打量的心态进手。但看的感化很重要,般若修法即从看心起头修看安适。
假设你求个神通、求个沉寂、求个境域、求个气脉通,都是意识妄念的欲求;你把那些看念弄清晰,念念舍,舍即布施,念头来就丢开,随意它是什么念头,包罗佛法的心思都丢开。能念念布施,天然持戒,起心动念,对与不合错误,善与恶,都抛掉,当然是戒了。能念念布施,天然忍辱,忍即割断念头,符合法忍。能念念布施,天然精进;念来则舍之,往也不逃,天然是禅定。那六度都在看心境域中,比及自性般若显露,便照见身心表里一切皆空,都空无所有了。
——南怀瑾先生《定慧初修》
1.南怀瑾先生:看到我们所谓的打坐,庄子笑了
2.南怀瑾先生:老子的原则,孙子的法门
敬请存眷
任何国民对本国汗青文化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
存眷中国文化,存眷钱穆先生
敬请存眷本人造造的另一公家号:
本微信号专事摘录 南怀瑾先生著作。篇幅有限,恐难尽意,欲辨玄旨,请阅原书。
微信号: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