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一目了然的修道案例或佳句
1)佛说“改邪归正登时成佛”-------
指-放下心中的执念就能立马成佛,此佛为当下佛。
当下佛的特征是不克不及耐久,不克不及立于佛境中。
2)《坛经》中说:不悟,佛是寡生,一念悟时寡生是佛--------白话指无明(即懊恼起)时你就是常人,
放下懊恼时常人就变佛。
此佛一样指当下佛。
3)僧问赵州:何为道?
答:通俗心便是道。
--------纠正一下,通俗心不是道,道表现在人的身上的表示形式就是通俗心。要如许说通俗心便是道,也是能够的。
成佛的事理何其简单,但是要想实正的做到放下,让本身永久立于佛境,却是很难的。
你看看自古以来有几人修成明心见性的?
修道要修炼本身的心性,以便能到达与佛境响应,
继而耐久,继而成道。
我觉得我讲道的几年里,最遗憾的一件工作:
就是没有几小我问我怎么修心性,
问的都是怎么练功。怎么选功法。
打坐练功是成不了道的,我就明白的告诉各人。
打坐不克不及见道。别的说说 元音白叟
打坐练功假设能成道,那么末南山上岂不满地都是得道之人?
假设说一小我打坐练功得道了,那是有前提的,
那个前提就是他刚好很仁慈很仁慈,
又刚好性清安然平静,还要无私无欲,
那么再加上天长日久的默坐,
使心身得到净化,最初见道了。
------如,释迦牟尼佛。
打坐能练成道,那只能是一个恰巧。
可世间的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喜静的人就是喜好默坐,好比我。
我少少跟人讲默坐,也从不把默坐当做是常人嘴里的那种功课一样来做,好比一天定点坐满几个小时。
我一般累了倦了困了烦了,就都喜好一小我静静地坐着。那是与生俱来的喜好。因为喜好而不断对峙,因为对峙而有所成。
良多人来量疑我的默坐功夫,其实我曾经对本身的默坐用了无与伦比四个字来描述。
我晓得本身一生在默坐上所花的时间到底有多多。我晓得当今没有几人能够跟我比的,即使是那些道看寺庙的修道人。
我坐穿过好几张席梦思。
每张席梦思上还都有好几个洞。
记得有一次宝宝在跟一个道友讲那件工作的时候,
阿谁道友问为什么还有好几个洞呢?
宝宝说因为有洞了就换个处所再坐,
所以此外处所也有洞了。
固然说我花在静功上的时间良多,
但是实正让我见道的是因为修心。而不是静功。
静功养身,
在心性没有修炼到必然水平的时候,静功能够养身。
能够让我快速的恢复元气。
那么静功养身也绝对不是靠功法的,功法只是用来让你快速地静下来,所有一切功法都只是为了能让你静下来,所以我少少讲功法。
常人如果练一个功法很久,是会出偏的。
每一种功法城市给你留下诟病,没有办法制止的。
练得越勤,气感越好,出偏就越快越凶猛越难治。
积功累气,靠的是静。
静极气动。
而功法只是为了能让你快速静下来,以一念代万念。
如今练打坐的,大都是为了身体,而不是修道,练着练着就把本身划进修道者行列。其实道门都没有沾边。
修道要修心。
上面的佳句里大白说了如何才气成佛。成佛是很简单的工作,但能立于佛境却是很难很难的,所以才要不竭的对本身停止批改,那才是修行。
修行有多灾,改动本身,纠正本身到底有多灾,
你只要修过才晓得。
最初再送一个案例:
4)一个行者问老僧人:“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僧人:“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僧人:“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僧人:“得到前,砍柴时顾虑着担水,担水时顾虑着做饭;
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一心专一事,没有游思妄图,没有杂念妄念。
三面三个案例中,我说了都是当下佛,没有耐久立于佛境,那么第四个案例就是已经立于佛境中了。
假设将前三个案例耐久化,那就需要收心,守心,也就是守一。那第四个案例就是抱道复原的境域。
跋文:
宝宝曾经问我,你写的工具他人看得懂吗?
我说看不懂。
她问 为什么不写一些看得懂的,
我说 道历来都是修懂的,不是看懂的。
哈,我想各人都是看不懂的,
其实也不是让人们能看懂什么,
而是给少少数人未来印证用的。
等你修到必然阶段,
你会说:“哦,本来说的是如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