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印右书”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书印展》Vol.03顾大可
媒介:
书以载道,篆刻铸心。2022年8月29日下战书,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江南时报社、新华文投结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看‘一书一印’做品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开展,活动以全新的体例引起了社会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看的重视,展览获得了圆满胜利。
做为活动的延续,11月2日起,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江南时报社再度联手开展“左印右书”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书法篆刻线上展。本次线上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对峙中华审美原则,以差别的主题内容,展示书印艺术的特殊魅力,论述书法篆刻家对峙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做导向。
“赏心乐事”最早见于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全国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后有宋人聂冠卿亦有词传世。而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六件诗最为典范,历代传诵。本次展览以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为创做内容,邀请江苏省内具有较强创做实力且有必然影响力、年龄50岁以下的 20余位书法篆刻家参展,在展现书、印艺术的同时,展示当下江苏书法篆刻的创做风貌和综合实力。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一:清溪浅水行船
在清溪中行船,如“壬戌之秋,七月既看,苏子与客泛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在辽阔的山川六合间,赏着两岸光景,与老友把酒言欢,何不乐哉?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二:微雨竹窗夜话
“东坡友爱子由,而未着清境,每诵‘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和弟弟的雨夜之邀不断萦绕心间,只期看有朝一日退隐后还能再次倾慕畅谈,对床而眠。鄙人雨的夜晚,和亲近之人一路共话,何不视为一种乐趣呢?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三:暑至临溪濯足
夏季气候本是炎热的很,加上又行走旅途,更是炎热难耐。此时,正走到溪水边,当然是脱了袜,将脚伸至清冷的溪水中,霎时一股透凉舒爽之感席卷了心头。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四:雨后登楼看山
远看青山,雨后最是安适。一座座山峦绵亘不绝,模模糊糊、烟雾缭绕,好像人世仙境。一片片绿色深浅纷歧,像是一片绿意蒙胧的海洋。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五:柳阴堤畔闲行
苏轼在杭州仕进时,极喜欢在西湖边种满柳树的堤岸上漫步。清风轻拂,柳枝摇曳,湖水微荡,漫步缓行,倍感舒爽。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六:花坞樽前浅笑
呷一口香茶,在涩而甜的回味里,那些岁月遗留的馨香如杯里的花茶香瓣儿一样清晰,淡如花香的记忆,也可沏一壶文字的香茶,偶尔品茗,愉悦身心。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七:隔山河寺闻钟
江水悠悠,一叶扁船飘于之上,万籁俱静,阵阵钟声回响在耳边,飘荡在天际,引发了无限遐思。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八:月下东邻吹萧
东邻即是美女之称,皎洁的月光下,竹影婆娑,轻风瑟瑟,箫声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洪亮急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喊泉飞溅,继而如群卉斗丽,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喊我和。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九:晨兴半炷茗香
晨起舒爽,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进壶出汤浓稠甜美。看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何不快哉!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午倦一方藤枕
携一卷书,认实细阅品读,一股困意袭来,便在藤枕上睡个午觉,实属温馨!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一:开瓮勿逢陶谢
同是好饮之人,翻开深埋多年的酒时,怎能让陶渊明和谢灵运看到呢?否则东坡哪能饮的上?酒,在于饮醇酒,更在于饮的淋漓尽致!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二:接客不着衣冠
见客的时候不穿衣服?一代才子东坡居士怎能如斯不雅观?不外只要跟实正交心的伴侣在一路,才可衣冠不整,蓬头跣足。与友说想说之话,谈乐谈之事,见时不着衣冠即可理解了。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三:乞得名花盛开
爱花之人天然懂得惜花,不寒而栗地看管,忽一日花儿开放,便满心欣喜,付出的精神总算有了回报。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四:飞来家禽自语
“家禽”是谦称本身的儿子,那句话的意思为儿子第一次启齿说话。子女是父母的更爱,从出生便起头悉心赐顾帮衬,看着孩子学会走路、说话,是为人父母最欢心的事了。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五:客至汲泉烹茶
客人来的时候用泉水煮茶,清爽淡雅,客人仆人天然都欢喜。手端一杯茶,共叙一段情,不知不觉日落西山,此一番洽商,正得主客之心。
苏东坡之赏心乐事十六:操琴听者知音
伯牙与子期那对情投意合的知音,其实是羡煞旁人。大诗人苏东坡天然也想得一良知,若弹起琴来,有知音懂得赏识,那实是快乐极了!
本期书法、篆刻家:顾大可
艺术简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无锡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无锡市西神印社社长
做品参与: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第八、九、十届篆刻艺术评展,全国第十一届、十二届书法篆刻艺术展,中国首届佛像印艺术大展,万印楼现代国际篆刻精英展
竹杖草鞋,赏心乐事———写在“左印右书”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书法篆刻展备展中
苏东坡的诗词到处颂扬,广为传播。有“大江东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象澎湃,更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的孤高旷远。近年较时髦的,是谭咏麟用粤语唱出来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草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平。”潇洒不羁,率实豁达。东坡居士面目如斯之多变,何局限与诗词?笔墨游戏,枯木怪石;黄州赤壁雪堂,又出冷食一帖,全国第三。
诗词我读得不多,常日存眷得更多的仍是篆刻一块的工具。岁首年月曾见秋水斋仆人集王福庵、方介堪、来楚生诸公刻东坡词印数十枚,其时恰逢坡翁985周年诞,撰为一文《以印寿苏》。读文、读印,津津有味,也晓得了每年的腊月十九,九百多年间,世界各地的华人文人群体都在以各类形式举办“寿苏会”、“寿苏雅集”。一晃大半年过往了,承蒙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美意,邀约我那个年过半百的“老青年”参与“左印右书”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书法篆刻展,轮到本身来刻东坡,确实隆重得似乎回到了青年时代。柳永词却是刻过,“衣带渐宽末不悔”、“为伊消得人枯槁”,二十年前刻过那么一枚双面的大印,五厘米的印面,我还在遍款上刻道,“余识此句在懵懂韶华”如此。此次刻“东坡赏心十六事”,因为近几年东坡话题是文化热点,又与诸位同志方家共刻统一内容,总有点不寒而栗且满心敬畏的心态。
备展期间刷到了意令郎讲苏东坡的视频,那种无意间的刷到,那是后台监测到了我的用户习惯在“东坡”的范围里,我也确实翻了良多与东坡相关的材料。“问汝生平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那是东坡晚年对本身一生的总结,黄州、惠州和儋州那三个处所是别人生中重要的节点。假设没有被贬黄州,他许多伟大的做品,好比《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都产生不了。又贬到惠州,他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不管被贬到哪个处所,他都可以过得幸福。到了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东坡第一次食到了生蚝。觉得生蚝特殊好食。“食之甚美。”写信给儿子:我从未食过如许的甘旨,万万不要泄密,担忧朝廷那帮君子们,传闻之后争着夺着到海南来,跟我分享此美。那是一种如何的心态,三个贬谪之地,却成了“生平功业”,那似乎与我们艺术逃求上常提到的“板凳要坐十年冷”、“蒲团竹榻都坐穿”契合万分。跟着对东坡的熟悉越深,心里手里也越来越有觉得了,能够打印稿了。
诗文贵在用“典”,能引经据典的才是高手,东坡诗文句句在“典”。“三进承明,四至九卿,问儒生、何辱何荣?”那一句里就用了两个汉代的典故。东坡又擅长“化”,化前人之诗文为己之文句,“微雨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化”的是韩愈“天街细雨润如酥”,唐宋八各人竟在此刻产生了交集。打稿落墨,我的“典”在哪里?又该以哪些“化”为己用,那些都在我们坐过的冷板凳上,在深夜的书斋里,在肄业的长路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接触篆刻,到近几年通过投稿、参展获得了一些功效,那漫长的三十年就是我的黄州、惠州、儋州。深夜平静的昏灯下,当我展陈好磨平的印石,“东坡十六乐事”的印稿逐个闪现出来,是我实正的乐事。古玺印、汉印、将军印自是绕不开的“典”,那唐宋官印、玉印、明清门户印也同样经“典”传播。让翁、老缶自当学而“化”之,徐袖海、黄士陵两家亦是钟情久矣,二人腕下自有造化之功。宋人尚意,九叠之篆创于宋代,更是其时国朝官印专属字体,以至呈现在仁宗期间的钱币上,所以我也在印稿里加进了九叠篆风气,为那套组印增加一些宋人意象。
篆刻部门根本搞定,稿子胜利,刻起来即是信手拈来。此言一出,不免难免过于自信,刀石砥砺,毕竟仍是费了一番功夫的。若论自信,东坡诗云“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前半句自谦还说得过往,事实还有米芾、黄庭坚,后半句的自信却是绝对的、无可相比的。相关于篆刻,我亦不善书,更谈不上晓书了。精神有限,花在书法上的时间、精神远逊于篆刻。“十六乐事”书法部门,我想象尽可能以差别形式、各类书体来闪现吧,关于整体画面效果的把控,基于我国画根底、文字学根底而言,仍是敢自信地说一句定能完成参展使命的。
啰哩烦琐谈了那么多,诗词、读书、典故、篆刻、书法,桩桩件件都是我心憧憬之乐事,等待展览圆满举行。
顾大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