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做者:一枕星河
重视!!!未经受权不得转载!!!
元宵节赏灯是一项传播已久的传统风俗。
宫灯造造工艺从宫廷传进民间,民间灯彩形式各样。
其时有一种用竹子编织框架,以纱葛、纸张做罩,其内点燃油脂所造的灯彩,就是今天传统节日里常见的灯笼。
清佚名 生平乐事图,现躲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的灯彩分为四大门户——“苏”“福”“粤”“京”(即江苏苏州,福建泉州、福州,广东潮州、佛山和京城)。
苏灯列于四大门户首位。苏灯造造汗青悠久,构成了精致秀丽的艺术特色。
它以花色繁多、灯画工整、色彩鲜艳、构造精致、外型斑斓、华贵堂皇而誉满全国。
元宵赏灯的风俗传统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正月是夏历的元月,前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大地回春之日,也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之夜。
早在西汉造定的历法《太初历》中,已经把元宵节列为严重节日。
清郎世宁 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 正月看灯
元宵赏灯风俗由来已久,元宵节的风俗在汉文帝期间逐步构成,全国各地到了那一天张灯结彩,“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南北朝期间元宵节张灯已渐成风俗。
南朝梁简文帝目击元宵张灯之景,写下闻名的《列灯赋》:
何解冻之嘉月,值蓂荚之尽开。
草含春而动色,云飞摘而轻来。
南油俱满,西漆争然。
苏征安眠,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九微间吐,百枝交布。
聚类炎洲,疏同火树。
竞红蕊之晨舒,蔑丹萤之昏骛。
兰膏馥气,芬炷擎心。
冷生色浅,露染光沉。
灯彩与月光交相辉映,倒映在水中,人们燃香、燃蜡、看灯,非常热闹。
隋代以后,元宵节灯节愈加慎重。
《隋书•音乐志》卷十五记载其时元宵节盛况:
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
于端门外,建国门内,
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
以纵看之,至晦而罢。
五代药师经变之燃灯 莫高窟第146窟壁画
隋炀帝做诗《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以此赞誉元宵节当晚灯火灿烂的热闹气氛。
唐代元宵节的看灯活动到达空前飞腾,万民群集通衢,张灯结彩,击鼓敲锣,彻夜达旦,盛况空前。
中唐燃灯斋僧莫高窟第159窟壁画
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日》诗云: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往,明月逐人来。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万里皆见,光亮夺月也。”
宋代灯彩比唐代更为富贵。
元宵灯节期间,宫廷和京城达官贵人玩灯,并且鼓舞苍生来看灯,规定凡到御街看灯者赐酒一杯。
宋李嵩 看灯图 现躲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元宵节造灯、买灯、赏灯逐步成为风俗,其时已有专门的“灯市”,为民间灯彩的商业供给场合。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云: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清期间城市进一步开展,除了北京的灯市,江苏的扬州、苏州、南京,福建的泉州,广州的佛山,四川的成都,浙江的杭州、硖石等地的灯彩也很闻名。
现在,元宵节张灯的风俗仍然遭到中国人的喜欢,历经千年光阴的洗礼,仍然是我们欢度佳节的重要体例。
姑苏灯彩的汗青开展与工艺特色
以苏州为宗的灯彩,史称“苏灯”。
苏灯以外型斑斓、构造精致、色泽秀丽、剪绘有法、粉饰华贵、小巧剔透而赢得世人的称誉,历代都以张挂苏灯而引认为荣,足以证明姑苏灯彩在中国灯彩中无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苏灯随元宵节的构成蔚然成风,颠末一段短暂的孕育期(模仿和创造阶段),至魏晋已初具雏形,南北朝期间已经根本成形,日趋成熟。
苏灯盛于唐宋,在宋代,苏州灯景之盛不逊于汴京。
宋《乾淳岁时记》称:“灯品之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又称:“禁中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川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别致,仿佛着色便面也。”
足见其时的苏州灯彩造造身手的精湛程度,已然成为全国各地灯彩业中的佼佼者。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影灯巧丽,他郡莫及,有‘万眼罗’及‘琉璃球’者,尤妙全国。”
《清嘉录》记载范成大在《石湖乐府序》中还记有:
“吴中(旧时苏州曾称为吴县,吴中指苏州城里)风俗,尤况上元,前一月已卖灯,谓之灯市,价贵者数人聚博,胜者得之,喧盛不减灯夕。”
范成大乐府诗《灯市行》实在地再现了宋代苏州元宵节灯市的盛况,诗云:
吴台今古富贵地,偏心元宵灯电影。
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陌头做灯市。
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
两品争新更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
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
酒垆博簺杂歌唤,夜夜长如正月半。
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冷民心如春酣。
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诗中盛赞苏灯特殊宝贵的两品灯彩“叠玉千丝”和“剪罗万眼”(叠玉千丝是指苏灯典范代表做琉璃球灯,剪罗万眼是指苏灯典范代表做万眼罗灯)。
姑苏灯彩之盛史无前例,从今天姑苏区金阊街道的黄鹂坊桥起头,向北经吴趋坊,再向西折向西中市、过阊门,不断到今天的山塘街,盘曲十里,街路两侧置放各类彩灯供人赏识并出卖。
那一带既是灯会,又是历代上元盛会之地,白日为市,晚上放灯。
灯节前后三天,城开不夜,月丽中天,红男绿女,倾城出游,实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明佚名 上元灯彩图(部分)
明代唐伯虎赞誉其时的苏州元宵灯会称:“春到人世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晚清诗人蔡立清做诗:“龙灯兴过马灯来,还托禳实搭彩棚。中市前头濠上路,火为城腹锦为城。”
明清期间,每逢岁尾岁首,苏州阊门内吴趋坊、皋桥一带,灯彩遍张,不见天日,灯展多达一百余家,花色品种精奇百出。
姑苏灯彩素以花色纷繁、工精身手、古朴典雅、灵秀清丽之优势而名冠全国。宋代的无骨灯、鲩灯、珠子灯和罗帛灯,明清的荷花灯、栀子灯、走马灯、夹纱灯以及后来的大型龙船灯,都是艺风操行精妙卓然的苏州名品。
东山碧罗号
姑苏灯彩富有内涵的吴文化,是苏灯的重要底色。
苏灯的外型以苏州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为范本,灯体以苏州上乘丝绸为面料,灯面以吴门画派的艺术技法绘造,灯花以唐代“华胜”再现的苏州套色剪纸做成,巧妙连系剪纸、绘画、拆扎、糊裱等工艺,因“精、细、美、雅”称著于世,传播甚广。
蟠桃园(夜)
苏灯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有挂灯类、壁灯类、座灯类、大型艺术灯彩、人物灯彩组合景五大类一百二十多个品种,形造大小兼备,小到十公分摆布,大到三十多米不等,那在全国是并世无双的。
此中以走马灯最能表示苏灯特色,点燃光阴华灿烂,只见在碧瓦飞檐亭阁内,人物故事轮回往复,惹人进胜。
苏灯每个品种的工艺皆各具特色,造造迄今仍摘用手工体例完成,扎架、裱糊、剪纸、绘画、粉饰等多道工序上下跟尾,层层把关,完全地沿袭了传统的彩灯造造办法,天然而然将吴文化元素融进此中。
姑苏灯彩在近代的开展传承与“非遗”现状
民国初期,苏州灯彩仍然昌隆昌隆。
据1925年成立灯业公所时笔录,大小灯展有127家之多,此中闻名的有“小云飞”“老祥征”“巧云斋”“振源祥”“许龙飞”“同源祥”“墨同茂”“陈思宜”“墨顺兴”“灵云飞”等。
后出处于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不断昌隆的灯彩行业逐步萎缩,到解放前夜苏州城内的灯彩店展仅剩三十多家,且仅靠造造殉葬用的纸扎冥器苟延残喘。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的民间工艺在盘曲中前进、在起伏中开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州的一批灯彩艺人如吕泉福、吴仁昌、浦海泉等,都开出了私家的灯彩社,大多为前店后坊。
在工贸易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协做化运动里,苏州市创建了苏州民间工艺厂,民间的一些灯彩集团譬如“新艺灯彩社”等,都并进了民间工艺厂。
民间工艺厂在灯艺项目上,召集了散落在姑苏民间的顶尖灯艺高手,专门成立灯彩车间研究造造苏灯。
神州水乡-甪曲(2012年旅游局颁布更佳造造奖)
1959年在全国花灯角逐中,苏州民间工艺厂造造的独具一格的《亭台楼阁灯》被专家们誉为“外型斑斓、身手精湛、特色明显”,一致选举其为全国之一,再次正式定名为“苏灯”,折射浓重的吴文化风韵的苏灯,成了民间工艺品中一朵灿艳的奇葩。因而誉满神州,名扬国表里。
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跟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开展带来的生活体例和价值看的改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传统民间风俗概念的稀薄,耗时费工而价格不高的苏州灯彩保存空间越来越遭到挤压,招致市场严峻萎缩,身手传承后继无人。
2008年苏州灯彩被国务院正式列进之一批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年5月16日,汪筱文被评为第五批国度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姑苏灯彩通过那种体例得以获得重视和传承。
2015年的中秋、国庆,2016年春节元宵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街持续举办灯会。
富贵祯祥
在灯会传承和展现中,在对峙继续传统上融进现代美学和时髦元素,并在“色”与“光”上做了斗胆测验考试,打破传统苏州灯彩的用色法,有意让大红大绿在光色中碰碰,成果却产生了极好的“红配绿、金镶玉”的效果,并遭到了群众的喜欢和好评。
中秋之夜看灯者达八万人之多,颤动了苏州城,灯会给各人带来了欢乐、愉悦,获得社会各界的纷繁好评。
苏灯颠末了漫长盘曲的开展过程,它曾经盛极一时,也曾趋于式微,精致小巧的苏灯凝聚了吴文化的文摘精华,折射的是那一方地盘的人杰地灵。
底蕴深挚、鬼斧神工的苏灯将陪伴元宵节的风俗陆续开展,迎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等待那项美轮美奂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焕发新的生气。
参考文献:
汪丽秋:《苏州灯彩汗青开展研究》
苏州市非物量文化遗产庇护治理办公室编:《苏做天工》
闫东东编著:《灯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