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隋炀帝杨广的弱点也表露得淋漓尽致

1年前 (2022-11-21)阅读2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280035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56007
  • 回复0
楼主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停止的三次战争,而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但回忆完杨广三征高句丽的过程,就会大白他的操做有多么多么让人窒息,各方面弱点都表露得淋漓尽致。

大业八年(612年),一征高句丽,那一仗几乎能进选人类战争史上最降智的操做,凡是杨广能少一点做死,也不会被敌方当猴耍、打成最初阿谁样子。

大业九年(613年),二征高句丽,那一败杨广在战术层面的问题却是不大,但命运其实差到必然水平,前方兵变+前方潜逃,都给碰上了。

大业十年(614年),三征高句丽,那一仗只能当个笑话看。

先看看最气人的一征高句丽

一征高句丽能够说是杨广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此前的杨广,建东都、修运河、巡突厥、巡西境,此时恰是春风自得,在他治下的大隋王朝已经到达昌盛期间,此次要打高句丽,阵仗也是相当之浩荡。

多浩荡呢?

据《隋书》记载,杨广一共出动了113.38万大军,号称二百万,并且,那113万人还仅仅是前线人员,因为前方负责运输的还另有好几百万人。

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餽运者倍之。

假设《隋书》记载失实,那么那一战即便放在全数的整小我类古代战争史中也是稀有的军力规模。

113万大军兵分12路,杨广御驾亲征,那是要一战灭国的既视感,泰山压顶之势怎么输?

隋炀帝剧照

然而杨广还实就打输了,还输得一败涂地。

寡所周知,那种百万规模的大军出征,凡是会面对一个问题:后勤赐与。所以,杨广准确的抉择当然是速战速决,一旦时间长了,那么多人不免会呈现后勤跟不上的问题。但那个时候,杨广的一个失误,让隋军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完全破产了。

杨广的那个失误,如今有些国际上的政治家还在犯,那个失误就是,将期看拜托在敌手的投降上,迟迟不下狠手,成果就是,明明飞龙骑脸的局,最初硬是打成了最丢人的成果。

杨广就是不断寄期看于高句丽投降,以至给诸将下诏书:高丽若降者,即宜抚纳,不得纵兵。成果是什么呢?每当高句丽的城池快沦亡的时候,守城将领就说要投降,隋军就不敢进攻了,而敌军就趁那个时间休整完毕,之后陆续对抗。

就等于是把隋军将领当猴耍嘛,还耍了良多次(如斯者再三)。

高丽率兵出拒,战多倒霉,于是皆婴城固守。帝令诸军攻之,又敕诸将:“高丽若降者,即宜抚纳,不得纵兵。”城将陷,贼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贼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斯者再三,帝不悟。

也就是说,两边此时已经打成耐久战了,那一切当然就源于杨广的骚操做,不出所料,一旦打成耐久战,隋军后勤问题果不其然表露了出来。

由是食尽师老,转输不继。

粮食食光了,戎行怠倦了,前方补给也运不上来。那时候隋军在战术上已经输得彻彻底底,那一战的成果,也再无悬念。

于时诸将各奉旨,不敢越机。既而高丽各城守,攻之不下。六月己未,幸辽东,责怒诸将。行城西数里,御六合城。七月壬寅,宇文述等败绩于萨水,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死之。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

所以那一战失败的最间接原因就是杨广的骚操做,杨广不懂得如许一个事理:一旦收兵,就要以消亡敌方、打赢战争为第一要务,杨广却分不清军事与政治,总寄期看于敌军在实力压迫之下抉择投降,最末“九军并陷”、铩羽而回。

然而杨广的失误还在汗青的大舞台上不竭上演,只能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了。

再来看看第二年的二征高句丽

那一次,杨广学伶俐了,不再寄期看于敌方投降了,杨广也没再犯战术错误,给了隋军将领廉价处置的权利,所以,隋军一起头停顿看起来也相当不错,诸将分兵攻城,高句丽处于下风。

九年,帝复亲征之,乃敕诸军以廉价处置。诸将分道攻城,贼势日蹙。

杨玄感剧照

但那个时候,意料之外的事就发作了,什么不测呢?前方有人造反了,并且造反的人纷歧般。

杨素的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造反了,并且击败隋军、进逼东都洛阳。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丙辰,玄感逼东都。河南赞务裴弘策拒之,反为贼所败。

其实那个时候隋朝处所上造反的人很多,好比“贼帅杜彦冰、王润等陷平原郡”、“济阴人孟海公起兵为盗”、“济北人甄宝车聚寡万余”等等,不外杨玄感做为统治集团内的重要人物,位居楚公、柱国、礼部尚书,如许的高级官员和同为关陇贵族的李密联手造反,影响力天然不成谓不大,所以杨广传闻杨玄感造反的反响就是:帝大惧,本日六军并还。

杨广要撤军了,假设工作就如许完毕,隋军无非也就是无功而返,也不至于失败,那个时候,又发作了另一个致命的事:前线高级将领潜逃了。

前线的兵部侍郎斛斯政潜逃高句丽,于是高句丽一下就晓得了杨广的退军原因,乘隙逃杀,隋军的殿后队伍又是大败亏输,并且杨广的军用物资、攻城器械、堡垒、帐幕等,全都放着不动,堆积如山,没有销毁,只要军士撤走,给了高句丽一波大礼包。

兵部侍郎斛斯政亡进高丽,高丽具知事实,悉锐来逃,殿军多败。

所以说二征高句丽,失败的偶尔性大于一定性,虽说杨广的收兵也不睬智,但前方杨玄感造反和前线高级将领潜逃同时发作,确实称得上是命运欠安,当然,那本就与杨广对大臣不断以来的猜疑有关。

再看看三征高句丽

大业十年,用“摇摇欲坠”描述此时的隋朝绝对不外分,全国上下,四处都是几万人以上规模的起义兵,当杨广提出三高句丽时,所有大臣都不敢说话,但杨广仍是对峙要打。

对峙要打,可怎么打呢?全国乱哄哄的,戎行来都来不了,打个锤子,可想而知,一旦杨广开打,不晓得又要败得多惨。

十年,又发全国兵,会响马蜂起,人多亡命,所在阻绝,军多负约。

无法之下,杨广只能驻扎在鸿沟行宫,期待四方大军,曲到四个月后军力集结,才末于能够一战了。

但那个时候,高句丽本身也撑不下往了,痛快服软了,还把之前潜逃的斛斯政给送了回来。

至辽水,高丽亦困弊,遣使乞降,囚送斛斯政以赎功。

那个时候杨广什么反响呢?“大悦”,太高兴了,末于把体面给挣回来了,还把高句丽的投降使者挠回京师祭告太庙,对祖先说我杨广末于打服高句丽了,其实可喜可贺。

甲子,高丽遣使请降,囚送斛斯政。上大悦。八月己巳,凯旅。

至京师,以高丽使者亲告于太庙,因拘留之。

但杨广没兴奋多久,第二年春节,各个藩属都城派人来朝贡,没有高句丽。

嗯,高句丽放了杨广的鸽子,杨广退兵之后,高句丽又不投降了,不派使者上贡,杨广让国王进朝也不来(仍征元进朝,元竟不至),杨广不断想挣体面,最末成了一个笑话。

杨广当然不克不及忍啊,还得把体面挣回来,于是预备四征高句丽,但其时全国其实太乱了,最末四征高句丽其实没有停止下往,到了第二年大业十二年,杨广跑往了江都,最初死在那里,再也没有回来。

帝敕诸军严拆,更图后举,会全国大乱,遂不光复行。

总而言之,纵看三次出征高句丽:一征高句丽惨败,责任全在杨广的强行操做,认为天兵天将一到高句丽一定束手投降,成果被敌方不竭当猴耍,后勤问题随之表露,结国惨败;二征高句丽,赶上了杨玄感造反和斛斯政潜逃,辎重更是全数丢弃,命运确实欠好,但那也源于杨广的滥用民力和猜疑大臣,因而同样不乏原因;三征高句丽完全就是被放鸽子的笑话了,人家说要投降,你快乐奋兴回往了,成果人家也没投降,令人无语。

所以啊,三次出征高句丽实的将杨广其人的才能、性格、格局、目光等各方面弱点表露得淋漓尽致,杨广在军事上不懂拆懂的胡乱批示,面临严重变故后的踌躇频频,以及为了体面掉臂现实的瞎折腾,把大隋王朝挈进了莫明其妙的紊乱中。

他用军事上的不懂拆懂,证明了本身没有千古一帝的才能;用面临杨玄感兵变时的惊慌失措,证明了本身没有千古一帝的坚决;至于一条路走到黑的顽固,更证明他没有千古一帝的气概气派,只要认实领会过杨广三征高丽的,绝不会颁发杨广是千古一帝那种言论。

0
回帖

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隋炀帝杨广的弱点也表露得淋漓尽致 相关回复(2)

墨色泼纸诗行
墨色泼纸诗行
沙发
杨广的冲动和急于求成是他的弱点,这也反映在他三次征讨高句丽上的失败。
4个月前 (12-09 05:33)回复00
忆梦成空
忆梦成空
2楼
杨广的三征高句丽不仅消耗了国力,还暴露了他的政治素养不足。
3个月前 (12-27 00:19)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