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解论语:君子之于全国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第十》原文:
子曰:
“君子之于全国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字句详解:
01
【君子之于全国也】
君:
尹口为君,从尹,从口。
“尹”,手执掌权杖,表达治事;
“口”,表达发布号令。
二者合一,
以“尹”执杖为尊而“口”发号出令为“君”;
“君”以此表达“发号出令以治理”之义。
本义:
君主,国度的更高统治者。
引伸为:
古代医生以上据有地盘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之:
那里的“之”是行为动词。
往之,往行,往之行为。
指往行而有所为。
那句话意思是:
君子行于全国,
君子行于全国而有所为。
02
【无适也】
适:
本字同“(kuò)”,
简体合并繁体 “適”(shì)。
其一:“适”的本字为 “”。
辶(辵)( guā)为(kuò),从辵声。读声与括同。
此中“辶”,
同“辵(chuò)”,
彳行为辶 (辵),指足行彳行,表达足行行于路行为;
此中“”,
氏口为“”,从口,氐省声。
“氏”为人氏,本指人从“姓”到“氏”繁衍分收,
“氏”有子孙繁衍“低下”特征。
那里“氏”表达“氐省”之义,
“氏”在“”中表达“氐(氏)口”,
“氏”有“抵达,底下,低下”之特征,
“”为氏口,就是氐口。
氐口就是氐抵开口,“”就是塞口之义。
“”在 “(适)”表达“辶”行抵达所到。
二者合一,
“辶”行而“(guā)”抵达 到为“(适)”。
本义:之,到,所到,抵达。
其二:“适”合并繁体 “適”(shì)。
辶啻(chì)为 適。 从辵(chuò),啻(chì)声。
此中“辶”,
同“辵(chuò)”,
彳行为辶 (辵),指足行彳行,表达足行行于路行为;
此中“啻(chì)”,
楷化之后为“啇(dí)”
帝口为啻,从口,帝声。
“帝”有“自上而下”而缔结之义,
“啻(chì)”也有“自上而下”原来特征。
二者合一,
“辶”行自上而下“啻(chì )”到为“適”。
本义:之,适之;到,所到,抵达。
那里要重视
“往之”与“适之”有所差别——
“往”指自此处动身而言“往之”;
“适”指抵到达彼处而言“适之”。
无适:
无所适从,无所适处置。
03
【无莫也】
莫:
莫为,不成为。勿,不成,没有。
茻日为莫。从日,从茻(mǎng )。
此中“茻”,
四屮,二艹(艸),
表达浩瀚草莽,比方莽莽草丛。
此中“日”,太阳。
二者合一,
“日”落进“茻”莽莽草丛中没而不见为“莫”。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达薄暮天快黑了。
是“暮”的本字。
本义:
日将冥,日落时。
引伸之義爲有無之無。
无莫:
无莫所为,无莫为事。
04
【义之与比】
义(義)
道义,符合正义。
“义”繁体为“義”:
羊我为義,从我,从羊。
“我”,象插旗立于此。借指己身,自称第一;
我为执己持中,我为我持中正。
“羊”,象羊二角下弯曲之形;
“羊”为“善”, 与善美附和。
“羊”善 美有显于外。
二者合一,
其一,以“羊”善美而“我”持中正为正“ 義”,
以此表达“正义”之义;
其二,“我”持中正以“羊”善美 适中得宜显于外为“ 義”,
以此表达外显礼节之“礼容得宜则善”本义。
有“ 威儀(仪 )出于我”之义。
本义:①正义;② 适宜,安妥,适中。
“仁”与“义”的差别——
“仁”与“义”是相对的,
仁者,人也,二人;
是说仁必及人。
義者,我也,在我。
是说義必由我执中正。
之:
那里指“ 君子之于全国”之所为。
义之:
“ 君子之于全国”之所为适宜、符合道义。
与:相与
比:
类比,与之类比附近。
▲ 比-小篆
“比”,会意合体字,二匕为比,匕亦声。
“匕”,象侧面竖立反向人形,指“ 反向后背竖立”;
二匕为“比”,表达两人反向步伐一致,比肩而背行。
二报酬从,反从为比。
“比”,表达反向背行。
本义:
并列反向背行;
两人并肩而立。
▲ 比-金文
与比:比拟,相与类比。
那句话意思是:
相与君子之道义比力,能否符合做为君子之道义?
参考白话——
孔子说:
君子之所事于全国,
(君子关于全国的事)
没有适不适从的,
(没有规定必然要如何做)
也没有莫为莫不为的,
(也没有规定必然不要如何做)
次要看(君子之于全国)与君子之义比拟,
能否符合做为君子之道义。
(只要考虑如何做才安妥符合道义,就行了。)
我是 @汉字谷主 ,
领会更多汉字文化,请存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