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乐宫遗址在西安市西北5公里。秦时系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02)重加扩建,改名长乐宫。由前殿、临华宫、长信宫、宣德宫、温室等14座宫殿构成.周长约10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汉高祖定都长安后,即居于此宫。自汉惠帝后,皇帝移居未央宫,长乐宫专供皇太后栖身,成为东宫或东朝,现遗址尚存,据探测,长乐宫平面安插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占汉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保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更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那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硕,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聚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开展的部门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换的史实,因而举世闻名。
西安碑林是在保留唐代石经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罗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西安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在今西安市北郊的龙首原上,为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大明宫是唐初规模较大的一座皇宫,位于其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焰宏伟。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不雅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父亲李渊修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已故。遂于贞不雅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此后两次易名,到神龙元年(705年)大明宫的名称才固定下来。
大明宫的范畴很大,工具1。5千米,南北2。
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摆布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不雅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的中心。
含元殿是其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
殿前工具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工具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在台基工具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别离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
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定名。其位置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见贵族亲信、接见外国青鸟使和举行浩大宴会的处所。
实测殿址南北长130多米,工具宽70余米。
大明宫在唐末遭到毁坏。遗址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翔鸾和栖凤两阁以及太液池、蓬莱亭等遗迹,现尚可清晰地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