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城元代瓷窑遗物

2个月前 (11-21 15:31)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079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1588
  • 回复0
楼主

介休城元代瓷窑遗物

《收躲界》 2006年03期

孟耀虎

2004年夏,介休城南街在老城革新工程中发现古瓷窑。遗址现场为一大楼,基槽中漫衍着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完全能够确认为古代的一处烧瓷窑址。基槽底距地表6米,能够清晰地看出瓷窑烧造期间的堆积情状。在地表两米以下即为古瓷窑烧造期间的堆积,堆积层厚约4米,遗物丰富。遗址所见范畴内,没有发现窑炉。摘集标本以白瓷为主,有少量盆罐类黑瓷。

粗白瓷以施化装土者为主,有印花、刻花、划花、画花粉饰和素白两类。印花者所占比例较大,但斑纹多模糊,都是在素坯上印花后施化装土再罩通明釉进窑烧成。胎色有黄白和灰色两类。器型有碗、盘、深腹钵、罐、杯、盆、洗、器盖等。白瓷黑画花器物发现不多,有的在黑花间划以筋脉。

碗和盘是窑址中发现最多的器物,太原的文物市场中也经常能见到那类遗物,以前不断不明窑口,介休城古瓷窑的发现为如许的器物找到了回属。

碗在介休城古窑中所占比例较大,有敞口和撇口之分。敞口碗,尖唇或圆唇,斜腹微弧,平底,有的器底略下塌。黄白胎或黄灰胎,杂有黑色小颗粒。釉白中泛黄,润而亮,有细碎小开片。釉下都施化装土至底或足墙根。器底有收烧留下的收钉痕。器内印花或光素,印花者占大都,斑纹大都较模糊,能够辨认的有缠枝莲、缠枝草叶、缠枝牡丹等,有碗内素面外刻菊瓣纹者。口径小者9 厘米,大者达22厘米(图1)。撇口碗,尖唇,浅腹斜曲。黄白胎或灰胎杂黑色小颗粒。釉白中泛黄或纯白。釉下施化装土。有的在器足内裸胎上施通明釉。器内有收钉痕。那类碗没有发现印花者,大小也区别不大,在12厘米摆布。

盘,敞口,圆唇,浅腹,平底或弧底,底大者有下塌现象。黄白胎或灰胎杂黑色小颗粒。釉量、釉色同碗。器内印花者较多,少部门光素。印花题材和碗类同。口径14~20厘米摆布(图2)。也有曲口盘,浅腹,近口处急收呈曲口。器内施釉,釉下施化装土。器外曲口以下裸胎。器内有酱色画花。

钵,曲口,深腹。黄白胎或灰胎。器外釉下化装土较器内化装土厚,所以白度没有器外白。唇部仅施化装土,不挂釉。分刻纹和光素两类,刻纹者为菊瓣纹。

洗,敞口,平底。黄白胎或黄灰胎。表里满釉,釉泛黄。口径11厘米摆布。

器盖,以帽式盖最多,子口,平折沿,盖面凸起,凸面中间设瓜蒂钮。黄白胎或灰胎。釉白中泛黄,釉下施化装土。折沿下部至子口仅施化装土,不挂釉。盖面分划花和光素两种。划花为菊瓣纹,划刻有单线和双线之分。曲径11~14厘米(图3)。还有捉手似圈足的盘式盖和凸顶曲口盖。

从窑址现场摘集标天职析,该窑细白瓷烧造应少于粗白瓷。发现器型有碗、盒两种。胎土淘洗纯净,量量较高。从碗标本看,收烧摘用和粗瓷一样的附着在圈足上的锥型收钉,发现者为四收钉。粗瓷的收钉有三、四、五、六、七等好几种(图4),可见那里的细白瓷在收钉的利用上可能并没有定造。

私家躲品及市场合见介休城元代瓷窑遗物

盖钵,私家躲品。盖面凸起,平折沿,子口。折沿下无釉,仅施化装土。子口上有六个收钉痕。曲腹,腹外刻菊瓣纹。施釉至底,白釉泛黄。器底看察为青灰胎。器表釉面玻璃量感强,但有水土浸痕,釉色纷歧,应为出土器物。通高11.9厘米,口径11.8厘米,盖径13厘米(图5)。另一件文物商铺所见盖钵同前件在外型特征、器物大小上根本一致,盖面有刻划菊斑纹(图6)。

盘,私家躲品。敞口,弧腹。底略下塌,内底有五收钉痕。器底印团菊,器腹印缠枝菊花,斑纹模糊,为印花后再施化装土所致。器内白,器外泛青,能够清晰地看出器内施有两层化装土,器外施了一层。胎为青灰色。口径18.5厘米(图7)。

太原南宫的文物市场上每逢礼拜天经常能够见到类似介休元代瓷窑所烧的器物。次要为碗、盘、盖钵等物(图8)它们在胎、釉、外型、斑纹等方面都与介休城元代瓷窑所出标本的特征一致,应为介休城元代窑厂消费。

介休城瓷窑在烧造工艺上独具一格,收烧时摘用了类似霍州窑、介休洪山窑的白色锥型收钉收烧,但收钉较粗,不端方,有三、四、五、六、七等多种,那是以前没有发现的。霍州窑瓷器多摘用附着于器底的锥型五收钉收烧,那是目前学界一致的观点,也是霍州窑的一大根本特征。介休洪山窑除三叉收具和垫砂收烧外,三锥型收钉收烧也是一大特征。而介休城古瓷窑的发现,可能会对霍州窑以往以五收钉为次要收烧特征的遗物以及介休洪山窑以三收钉收烧为次要特征的遗物形成一些紊乱。事实上,假设仅从收钉特征上看,介休城古瓷窑烧造器物中,锥型收钉泥量粗,泥中掺进了砂粒,造造时较轻率。而霍州窑和介休洪山窑的收钉则泥量细腻,较介休城瓷窑的详尽。在废品器物上,从介休城古瓷窑摘集到的标本看,在收钉的安放上并没有法例可循,而霍州窑不管粗瓷仍是细瓷,只要五个收钉,介休洪山窑有三个收钉。介休城古瓷窑粗白瓷多印花,细白瓷只见到少量标本,反而没有见到印花者。相反,霍州窑粗白瓷不见或少少见印花,细白瓷则多印花。介休洪山窑印花以细白瓷程度更高,粗瓷印花有黑瓷、青黄釉器物,粗白瓷则不见。

以往文物市场上经常见到那类遗物不断不明窑口,有碗、盘、钵、罐等,况且那类器物数量较多,不断不知其烧造地点。介休城古瓷窑的发现,一下使得如许的粗瓷有了回属,为以往所见不明窑口的那类白瓷找到了烧造窑口。但介休城烧造的细白瓷因摘集到的标本较少,还不克不及完全从介休洪山窑、霍州窑等细白瓷平分别出来,有的细白瓷可能需要在以后的发现中从头确定窑口。

(责编∶耕生)

温馨阐明:本平台目标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功效,不做为任何贸易目标,转载请说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激原创做者,凡未说明做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做者所致,敬请原做者原谅!若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做者或同业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纂校对过程中不免呈现错误,敬请读者责备斧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协做!

0
回帖

介休城元代瓷窑遗物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