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短短28字,乾隆为何要盖170个章?

3周前 (11-21 18:56)阅读1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878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561
  • 回复0
楼主

中国的书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汗青,书写最早的功用是用来笔录事务和留存史料,跟着时代的开展,书法后来就逐步成为一种可供人们鉴赏的文字艺术。

在我国古代闻名的十大书法家中,两晋期间的王羲之位列第一,他在实、草、隶、篆、行等书法五体上都有所精研,特殊是在行书和草书上造诣颇深,并影响深远。

王羲之撰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全国第一行书”,而《快雪时晴帖》则被认为是仅次于《兰亭序》的书法做品。

那幅只要短短28个字的《快雪时晴贴》,现收躲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从东晋起头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也辗转被多人收躲,因而上面留下了鉴赏者的题字和印章,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就盖了170个印章。

集寡家之长而独树一帜的“书圣”

东晋期间的王羲之,自幼深受王氏家族在书画范畴的熏陶,其父王旷擅长行书和隶书,其叔父王廙擅长书画,其姨母卫夫人师承钟繇,他就跟从那些晚辈们进修,而成为一代书法各人。

王羲之在书法上面的先天极高,又肯下功夫吃苦操练,而且还富于创造力,他写出来的字体既不拘泥于前人,也不违犯同时代人们的审美看。

王羲之对各类字体都有所研究并能很好地掌握,并且他还将所学寡家书法畅通领悟贯穿,在笔法上巧妙地停止立异,从而构成了本身特殊的书写风气,正所谓集寡家之所长而独树一帜,因而他的字体备受后人的推崇,成为各人争相摹仿的范本。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后来2000多年的书法喜好者和文人骚人,如唐代的颜实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等各朝代的书法各人,他们都曾摹仿过王羲之的字,同时也十分敬重他,还尊称他为“书圣”。

遗憾的是,王羲之的书法实迹早已失传,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几乎都是摹仿本,有唐代的、宋代的、元代的等等,而凡是各人把唐代的精摹本当成实迹来对待。

公元353年,王羲之与文人雅士们在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世人趁着酒劲,各个挥墨如雨、赋诗成集,而王羲之此时也是非常兴奋,当即为诗集做序,那便有了独一无二的书法做品《兰亭序》。

王羲之在临《兰亭序》用了20多个“之”字,但那些“之”字写法却各不不异,足够展示了王羲之在书法上的精进修诣,堪称书法中的极品,因而米芾将之称为“全国第一行书”。

“书圣”做品排名第二的二十八骊珠

关于王羲之的浩瀚书法做品,除《兰亭序》外,《快雪时晴帖》则被认为在“书圣”行书代表做中排名第二,全文4行,共28个字,又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它们是: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王羲之是将其做为一封信来书写给友人的,次要表达了在大雪初晴之时,本身的心绪十分愉悦,随即写了那封信给友人山阴张侯,想让友人与本身一路分享冬季标致的雪景和美妙的心绪。

《快雪时晴帖》中的28个字,从整体来看在形态上以方形字为主,但行书中又带有楷书,开头4个字用的是行草,结尾4个字用的是行楷,中间20个字则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那又是一副书法各人字体改变多端的精妙做品。

《快雪时晴帖》的纸本墨迹,现收躲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关于该做品能否为王羲之的书法实迹,鉴赏界不断都存在着争议,北宋时的鉴赏家认为它是实迹,而元代的鉴赏家则认为它是摹仿本,而现现在的鉴赏家们普及认为,那是唐代的一个精摹本。

不管它是实迹也好,是精摹本也罢,《快雪时晴帖》在书法上的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只是历代的书法家,连乾隆皇帝都爱不释手。

乾隆皇帝饱读诗书,喜好舞文弄墨,热衷于书画研究,他搜集了良多传世书画,然后对那些做品停止摹仿。那么《快雪时晴帖》又是如何到了乾隆皇帝手里,后来又到了台湾故宫博物馆呢?

二十八骊珠被乾隆盖了170个章

王羲之过世后,《快雪时晴帖》辗转屡次、辗转多人之手。唐代初年魏征拥有了它,后来传给褚遂良;北宋初年,又让苏易简得到了,后来转到米芾手中;南宋期间,则在高宗内府;明代又辗转了5人之手……到了1746年,也就是乾隆11年,《快雪时晴帖》成为了皇帝的收躲品。

清朝消亡后,《快雪时晴帖》被收躲进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来战争的发作,又让《快雪时晴帖》先后转移到了贵州、南京等地。1949岁首年月,《快雪时晴帖》再次被转移,它与其他文物一路,由国民党带到了台湾,所以现收躲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7年,《快雪时晴帖》在台湾书画展上表态,而人们在赏识该书法做品时,却惊异地发现那幅只要28个字的做品上,竟然密密麻麻地盖了无数个章,而大部门印章盖的都是乾隆。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不只喜好研究书画做品,他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在赏识字画时,喜好一边鉴赏一边盖印,特殊是对一些传世佳做更是如斯。

他会频频地往研究那些做品、不竭地往摹仿,还要在上面题跋和盖印,如许就招致某些书画做品原有的长度不敷,需要再往从头拆裱,又增加了数米,乾隆能够陆续称心他的盖印习惯。

乾隆皇帝在得到《快雪时晴帖》后,就将该幅书法做品与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羲之外甥王珣的《伯远帖》一路放于养心殿的西热阁内,并题匾额“三希堂”。

乾隆皇帝则将《快雪时晴帖》视为瑰宝,每年的冬天,当下第一场雪时,他都要把《快雪时晴帖》拿出来看看,一边赏识、一边听凭本身其时的心绪和兴致,在裱框的空白处赋诗、写字、盖印,多年下来,就留下了乾隆的无数印迹,那就能够阐明为什么有那么多印章了。

有人专门数过《快雪时晴帖》上面的印章,大约有220个,此中170个是属于乾隆皇帝的。《快雪时晴帖》历经多人之手,他们在赏识旷世佳做时,一边赏识,一边表达本身的感情,在上面题字或者盖印在所不免,但是像乾隆皇帝如许的还实是少见。

当然,《快雪时晴帖》陪同乾隆皇帝渡过了50多个冬天,皇帝题字70处,盖印170个,足以看出乾隆对它的喜欢水平,也表白了王羲之那幅做品的贵重之处。

0
回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短短28字,乾隆为何要盖170个章?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