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悲歌:两次京师庇护战,大获全胜,但功臣却寿终正寝

2周前 (11-21 21:52)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847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955
  • 回复0
楼主

在中国汗青上一个朝代的国都两次被差别的少数民族大军围攻的是很稀有,而明朝的国都北京就发作过两次京师庇护战。那两次京师庇护战开局纷歧样,但最初的成果却很类似。

第一次京师庇护战

明朝期间,蒙古分为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和瓦剌部。蒙古族和明政府的经济联络有“通贡”与“马市”两种商业形式。正统十三年(1438年),蒙古也先派贡使2500人到京贡马,却虚报做3500人。明廷只按现实人数给赏,又将其索求诸物减往了4/5。也先大怒,正统十四年七月,便以削减恩赐为遁词,分兵四路内犯,自率一路攻打大同。

其时大寺人王振死力劝导明英宗御驾亲征,率大军50万仓猝亲征。八月初一日,英宗刚到大同,前线失利的动静不竭传来,又赶上连日风雨,军中时有夜惊,人心不稳,于是赶紧回师。八月十四日当退至宣府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时,被也先逃及。土木堡地高缺水,兵士缺水。也先率马队四面冲杀,明军行列大乱,自相践藉,死伤数十万,文武大员死五十余人,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败讯传到北京,举朝大震,百官聚哭于朝,张皇失措。其时京师的劲甲精马队因亲征丧失殆尽,只剩老弱残兵10万,上下无有固志,有人以至主张南迁,兵部待郎于谦则挺身而出,主张抗战,说道:“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为全国之底子,一旦迁徙,国度就完了,莫非没看见宋朝南渡的工作吗?”皇太后任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庇护北京。

于谦先杀掉寺人王振同党,抚慰朝廷人心。然后于谦积极布署防卫,并檄取各地驻军亟趋京师勤王。于谦撑持明英宗皇弟郕王墨祁钰继位,是为景泰帝。十月,也先挟英宗做为攻城掠地的政治东西,诱袭大同未达目标,遂引兵东攻紫荆关,进逼京师。此时,京师勤王队伍赶来,合京营至22万,于谦率诸将帅排阵九门之外严阵以待。在德胜门和西曲门用火器大败瓦刺军,击毙万余,俘虏将领数十人。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攻明接连遭到失败。那时,蒙古内部有人不满也先的攻掠政策,主张与明廷议和,放回英宗。八月,英宗被释返京,居皇城南宫,称太上皇。

后来明英宗复辟,于谦被捕下狱,明英宗以“谋逆功”,将于谦杀戮。

第二次京师庇护战

明朝后期,东北的女实族逐步强大起来。努尔哈赤同一各部,1616年,成立后金政权,为了向内地掠夺和扩大,努尔哈赤不竭向明朝进攻。后金戎行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在于明朝的战争中不竭获得成功,逐步占据辽东一些地域。

1626年,努尔哈赤率大军围攻辽东重镇宁远,遭到明朝将领袁崇焕的固执对抗,被炮火击伤,后病死。努尔哈赤身后,其子皇太极即位。皇太极为报父仇,1627年率大军攻打袁崇焕镇守的宁远,但是久攻不下,并且伤亡惨重。清军晓得有袁崇焕防卫辽东,本身很难攻进关内。

1629年,皇太极避开袁崇焕扼守的辽东,以蒙古军为领导,率十多万大军从喜峰口进长城,曲逼北京城下。袁崇焕得到动静后,立即做好军事摆设,分兵两路来援。一路上每战每捷,曲到北京城下。袁崇焕在此次大战中披上铠甲,跃马横枪,身先士卒,临阵督战,以九千兵士与皇太极10多万大军在北京广渠门大战八小时。袁崇焕的兵士,以一当十,奋力杀敌,末于击退清兵,保住京师。

袁崇焕的勇猛做战,引起清军的极大仇恨。因而皇太极操纵崇祯帝素性多疑,不辨长短的弱点,说袁崇焕与清军订了城下之盟。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拘捕袁崇焕,对袁崇焕摘取凌迟的死刑,而且“夷三族”(袁氏全族、母亲全族、老婆全族)。

明朝两次京师庇护战,面临蒙古和女实族的进攻,在极其求助紧急情状下,于谦虚袁崇焕挺身而出,奋力对抗,而且都获得了成功。但是成功后,那两场战争的配角(于谦虚袁崇焕),其时被称做英雄人物,却遭到不白之冤,被其时明朝皇帝杀戮,结局竟是如斯类似,难免让人感应唏嘘!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送列位存眷,一路涨常识!

0
回帖

大明悲歌:两次京师庇护战,大获全胜,但功臣却寿终正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