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寄情山川,融情于景。那千古传播的旷世奇做,那鬼斧神工的丹青妙笔。不难发现山川云永久是文人骚人心之所向,情之所在,文之所写,墨之所绘。山无水则不媚,景无水则不秀。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山无烟云,如春无草”
山之挺拔险峻,水之辽阔神异,云之缥缈难及。其富有本身特殊的魅力之外,还蕴躲着人对天然的敬畏之心。让我们一同跟从着画家陶湘基那五副山川画,品尝清欢。
收视返听,此画似乎引领人进洞天福地,已分不清曙光亦是晚霞的邯郸之梦之感。唐待大诗人李白《关山月》中:“苍莽云海间”正如那此情此景。
山云合一,似像非像。
山川合一,千里一色。
如梦如幻,如痴如醒。
远看,山岳露刃,似剑含光,躲而不露显山显水。
近看,云中显山,似笋出林,发而不争生机勃勃。
危峰兀立的山岳似湍急江潮中心露出水面的礁石。
左上的天穹空灵亮堂,清透淡雅。
右下的山体沉稳浓重,芬芳厚实。
有帆三两艘,峭壁上板屋三两座,松树密密成行。让那如仙境般的景致中寥寥增添了几分人世的炊火气。
整幅画的基调墨中带青,干中有湿、浓淡适度。
左侧松树笔直之姿不输远处山岳。
远处白云留白,美得似乎海市蜃楼,一望无际。
远峰之上,隐有屋宇。
远上冷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画中气韵,便在那白云人家之中。
山的沉静、云的轻飘,
松的刚曲、石的磐坚。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山如披彩翼,
松似带金纱。
差别于常用以做装点的山石,浓墨勾勒。让人不由想起了唐朝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的那句“桂生岩石本潇洒”。
好一句本潇洒,画家陶湘基一勾一皴便绘尽诗中意。
石旁深中有一山泉倾泻而出,却在坠下之时戛然而行。好像留白般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竟猜不透事实是山间涓涓细流亦或是银河落九天的挂山瀑布。
画面构造协调,平静稀薄。
上方的远景虚无缥缈,似有却无。
下方的近景触手可及,若在面前
一重、两重,山远天高云雾浓。
左明右暗,山阳山阴。山间景致在那晦明间般展示出来。
差别于上幅的以远山为主景,此画的中心是水。
两山似夹岸,两山似堆叠。
水似云,云似海,海似烟。
烟水朦胧,云海苍莽。
水墨浓淡过渡大气天然。
淡的水,浓的山,
厚云深,薄云稀,
皆躲于山峦之间。
瀑布如在云海间、彼苍中、山顶里豁然开出一个口,从万丈山崖的高空上倾泻。
“如裁一条素”事实是诗进画,仍是画进诗?
山川难,水墨山川尤甚。
淡云烘远峰,清泉托山林。
山峦叠叠交织,如穿空乱石激拍两岸。
云涛层层递进,如滚滚浪涛后浪推前浪。
看陶湘基的此组画,只觉气度阔然似无一物,如游历于六合之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令人心旷神怡,眷恋忘返。
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画也。
画家简介:
陶湘基,江苏省太仓市人,生于1967年,职业画家,早年师从闻名彩墨山川画画家曾刚先生,后随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施云翔先生,喜做高山大水之境,写烟云飘渺深远之意,数十年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