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清廉之光|铁面包公铁面清献公 二十四史独留赵抃名

2周前 (11-21 22:16)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874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485
  • 回复0
楼主

做者:唐裕民

赵抃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下街街道钟楼底街14号钟楼西侧,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现存为清代建筑,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为四合院规划,有正祠、正室三楹、两厢等,占地447平方米。康熙、同治年代数次修葺,最初一次修建于民国九年,现为浙江省文物庇护单元、省级廉政文化教导基地。

赵抃祠为纪念北宋名臣赵抃而修建。赵抃,浙江衢州北门书院村人,字阅道,号知非子,谥号清献公。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1084年,享年76周岁。二十七岁中进士,履历了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出任河南彰德,福建崇安,安徽泗县,四川成都、益州、茂州,江西赣州,浙江杭州、绍兴、淳安等处的父母官员,后累官至殿中御史、参知政事(副宰相)、太子少保。

赵抃一生为人正、为官清、为政和,其为官45年,不蓄资产,奉禄家资多用于周济哀鸿、济贫扶孤,为国为民、公而忘私,一身清廉。特殊是任殿中侍御史时,勇于切谏“弹劾不避显贵,举贤不择平民”,世有“铁面御史”誉称。在《宋史》中与包拯并称,尊称“铁面御史”,在汗青上与包公齐名,堪称“旷代廉吏”。

他生前每日所做之事,夜必焚香于天,天天修行提醒本身,“不为本身求安泰,但愿寡生得离苦”,多做利国利民的善事。赣州人曰:“公生而德,泽在吾,公之赐也。”宋神宗乃以“爱曲”名其墓碑,又命大臣苏轼撰写赵献公神道碑文。赵公五次往四川任择遣大臣,为蜀人所爱信者,皆莫如公,遂以大学士知成都。《苏轼集·赵清献公赞》中有“志在伯夷,其清维圣”“玉比其洁,冰拟其莹”“世有公像,如月在水,表而出之,后学仰行”。大儒宰相韩琦称赵公为“世人标表”。

后报酬纪念赵抃的高风亮节,南宋时在他故宅孝悌里建了清献公祠,立了清献公像,又在如今的书院中学校址办了清献书院。祠堂有门厅、前厅、后厅,通面宽11.60米,通进深37.76米,硬山顶。跨进厚实的大门,即会感应一股严肃的气息。或许实的是一代廉吏的气焰所在,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由衷的钦佩之情。进门就能看到一幕大屏风,正面是一张放大的“旷代廉吏”塑像照片,后背是清时刘国光的四首题诗。祠内从左至右按挨次记载了赵抃的次要生安然平静功绩,按照“门第源流”“宦游处所”“年谱”“履历表”等展区逐个陈列。正殿上方危坐着赵抃塑像,身着官袍的赵抃像面庞严谨,双手执笏板,危坐自如。两边站着的书童,一人奉琴,一人牵鹤,恰是表现了“一琴一鹤”的清廉本质。

自2005年定名为首批廉政建立教导基地,赵抃祠陈列的展品和内容得到不竭地充分和完美。为了进一步加强廉政建立文化的吸引力、传染力和影响力,从2009年起头,每年在赵抃祠举办赵抃廉政文化节。赵抃祠也成为鼓吹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和窗口。赵抃廉政文化的内涵与其汗青文化价值都在那所祠堂里升华。

0
回帖

穿越千年的清廉之光|铁面包公铁面清献公 二十四史独留赵抃名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