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玉清:岭南第一才女,身世富庶之家,却一件旗袍穿20年,临末捐出200万助学
1895年,刚履历过甲午惨败的清廷元气大伤,北洋海军三军覆没,战场上下,百孔千疮。
而此时,远在澳门的一户富庶人家却沉浸在喜悦之中,因为家中又添了一位令媛。
因为父母开通,重视教导,小姑娘自幼便被送进了晚清举人陈子褒的书塾,成了康有为的正统徒孙。
可出乎父母意料的是,小姑娘年仅十几岁时,竟下定决心,一辈子不成婚:
“我立意救中国,一心一意投身于教导。
假设有家庭,不免为家庭琐事分心,无法全力做教导;
假设抉择教导,就必定没法做个称职的贤妻良母,那我便选后者。”
她说到做到,公然末身未嫁。
那为甜愿为祖国教导事业奉献一生的女子,即是民国期间当之无愧的『岭南第一才女』,冼玉清。
固然出生于澳门的殷实之家,冼玉清后来却是在香港长大。
纸醉金迷的香港,富贵诱人眼,冼玉清的脾气却与那里不适宜。
她更享受平静孤单的生活,23岁时就考进了广州岭南大学,主修古典文学,大学结业后间接留校。
为什么抉择内地的岭南大学呢?
读高中时,父母曾带她来广州岭大玩耍,那里的平静学术气氛,一下就挠住了她的心。
那恰是她期看已久的,一个远离富贵世尘、能够专注处置教导的处所。
于是她决定,余下人生就在那里渡过。
虽然家境优渥,上大学时,她仍然抉择半工半读,几乎不消家里的钱。
同窗让她请客食饭,一顿饭绝不会超越5角钱,在衣食住行上,她是分角必争,精打细算。
结业后,冼玉清做了岭大的讲师,尔后又当了传授,曲到1952年岭大并进中山大学。
人生的后25年,她不断担任着文学系传授,并兼任岭南博物馆的馆长。
数十年来,她始末心系教导,即便在战乱年间也不破例。
1942年,岭南大学为遁藏战乱,辗转于湛江、桂林等深山教学,前提非常艰辛。
身世于富贵人家,她本能够回家遁藏,但她始末没有分开本身深爱的岗位。
她不断在艰辛前提下,给学生上课,践行者她当初的誓言:
“往后余生,事业为丈夫,学校是家庭,学生为子女。”
冼玉清也是汗青研究喜好者,关于整理岭南汗青,风物,典籍等工做,近乎痴迷。
此外,她对古典文学的造诣也颇深,曾出书过《碧琅轩馆诗抄》、《流浪百咏》等诗词集,很受同业赞誉。
诸如闻名的国粹巨匠陈寅恪,以及其父陈三立,都经常赞扬冼玉清的学术和诗词文章。
1949年,陈寅恪领着全家人,到岭南大学任教,与冼玉清成为同事。
从性格再到为人处世,以及对学术的那份认实和痴迷,两人都极为类似,遂结为良知,彼此撑持,互相鼓舞。
二人的老年末年之交,也成为了文坛一段美谈。
在岭南多年,冼玉清不断单身一人。
她长相清丽,温婉朴雅,其实逃求者不在少数,并且许多不乏是学识长相俱佳之人。
只可惜,她始末无意于尘凡豪情,一心只独爱教导事业。
那些逃求过她的人,毕竟只能叹一句:襄王有梦,神女无心。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
1965年10月2日,冼玉清病逝,常年70岁。
垂死之际,她挠紧神智清醒的间隙,清点本身名下的遗产。
那笔遗产,包罗了近50万港币现金,以及价值150万港币的股票,总价相当丰厚。
拿到准确数字后,冼玉清渐渐立下遗嘱,将名下资产全数捐给政府,并吩咐:
“此事只系圈内人晓得便了,切不成鼓吹,更不成奖励”。
正因为那句“切不成鼓吹,更不成奖励”,现在再提起冼玉清的名字,几乎无人晓得。
她那一生,不受豪情束缚,不被世俗所累,踽踽独行于世间,自得其乐。
中国教导界能有她,实属一大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