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蚕桑村,“破茧重生”迈进新丝路

1个月前 (11-22 13:17)阅读1回复0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994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894
  • 回复0
楼主

蚕桑村村民在给蚕喂桑叶。(图片由受访者供给)

□ 本报记者 史伟 徐明泽

烈日炙烤下的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连片的桑叶随风摇曳。64岁的蚕农许丙文敏捷地将修剪下的桑枝捆扎在一路。“祖祖辈辈靠养蚕为生,蚕桑一身都是宝,蚕宝宝不食的桑葚、桑皮、桑枝都能卖,就连桑根也能卖出很多钱。”许丙文笑着说。

蚕桑村名副其实,916户人家3911口人,2760亩地有2700亩桑,是宿迁市独一的全村域蚕桑专业村。村中有棵两人环抱的百年老桑树,枝叶茂盛、生机勃勃,见证了蚕桑村的沧桑变迁。

虽受桑“伤”,从不毁桑

“蚕桑村种桑养蚕有数百年汗青,历经屡次大起大落,既尝到过丰收的喜悦,也承担了几近‘颗粒无收’的痛苦。”蚕桑村蚕桑养殖专业协做社社长陆天启说。

史料记载,蚕桑村蚕桑种养始于明清期间。上世纪50年代末,宿迁蚕桑业快速开展,1994年到达顶峰,桑园面积打破40万亩,“家家有桑、户户养蚕”,蚕桑成为宿迁农业增效、农人增收、财务增益的收柱财产之一。蚕桑村其时有蚕桑1500亩,七成摆布村民种桑养蚕,盖上砖瓦房、小洋楼,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

受桑园面积开展太快、蚕茧产量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1999岁尾茧丝价格跌进低谷,各地陆续呈现毁桑改粮现象。“其时蚕茧每公斤价格只要4元摆布,周边很多处所都把桑园毁了,但蚕桑村没毁一棵桑。”59岁的蚕桑村6组村民徐猛从祖辈起头种桑养蚕,看到辛辛辛勤栽的桑说毁就毁,好像割了“心头肉”。“那么多年来,每碰着茧价下跌,我就给本身打气,咬牙对峙,相信总会好起来的!”从1953年起头养蚕的蚕农陆启江慨叹道:“我不想看着养蚕那一传统财产在我们那辈人手中消逝,把根留住,就有期看。”

进进新世纪后,茧丝价格继续震荡,桑、粮比力效益仍鄙人降,桑园面积不竭削减,蚕桑消费陆续萎缩。曲到2010年前后,茧丝价格逐渐上扬,桑、粮效益比达3∶1,蚕桑村蚕农又露出高兴的笑脸。现在,蚕桑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丰裕村,蚕桑财产年效益超3000万元。往年村民人均纯收进达3.6万元,比宿城区居民均匀程度超出跨越三四千元。

宿迁市农业手艺综合办事中心蚕桑站站长何井瑞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宿迁县区中拥有万亩桑园以上的乡镇超越20个,目前全市蚕桑面积为2万亩摆布。多年来,蚕桑村的桑园面积不只没有削减,反而扩展到2700亩,“村民们对蚕桑的固执和坚守在心中深深扎根,并酿成一种文化自信。”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若勇认为,决定蚕桑存亡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处于低谷时,假设本地政府目光不远,对毁桑不加制止或不擅长用政策杠杆调剂,赐与必然的补助,蚕农就很难渡过难关。从久远看,比拟果蔬等财产,蚕桑财产投资小、产出多、周期短、比力效益高,值得坚守。

坚守有底气,“伤”机变生气

“蚕桑村蚕桑业安定开展,一方面离不开村民的坚守,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外部强劲的支持,让村民们有了坚守的底气,以至将‘伤’机变成开展之机。”何井瑞阐发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其时仍是县级的宿迁便在埠子镇成立蚕苗圃,后改为蚕种场,场地就在蚕桑村,次要负责蚕桑培育提拔、蚕种培育提拔及手艺妥帖等。“七八岁时我就帮家里晚辈一路养蚕,后来到镇里的蚕种场培育提拔种蚕。”本年50多岁的陆启征家住蚕桑村5组,有10亩桑园。“蚕种场就在身边,各人栽桑养蚕很有底气,碰着问题随时参加里请教手艺人员,我们村的蚕桑在周边老是种养得更好的!”

陆启征印象深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蚕种场派手艺员进驻到每个村,挨家挨户批示桑蚕手艺,妥帖新桑种和新蚕种。“各人都干劲十足,赛产量赛量量,桑树选栽更好的,蚕种选养更优的,即便蚕茧价格低迷时,蚕茧也因量量过硬比他人卖得好。”

曾做过蚕种场副场长的陆天启说,如今蚕桑村900多户人家,随意从哪家拉出小我,都是响当当的养蚕妙手。每当桑蚕市场低落时,各人根究最多的不是毁桑,而是若何降低风险、削减缺失。桑种从本来长不高、产量低的711变成如今叶片大、产量高的强桑1号,蚕种从本来一张蚕出茧只要65斤变成如今出茧110斤摆布,养蚕体例从秸秆到方格簇,每一次改革都带来效益的进步,也降低了市场低迷的冲击。

为保障蚕农收益,蚕桑村还成立蚕桑养殖专业协做社,为社员们供给消费材料购置等办事,同时同一蚕种赐与、同一桑园治理、同一原则饲养、同一协做销售、同一手艺批示,还给二次返利。“以前蚕茧根本是商贩上门收买,价格浮动比力大,对蚕农的收进形成很大影响。”埠子镇副镇长周炳均介绍说,“协做社成立后,跑到安徽、徐州、新沂以及浙江的一些处所觅觅赐与商,最末与南通鑫缘茧集团达成协做意向,对方对蚕茧实行保底价收买,同时赐与社员二次返还分红。”

镇村还组织蚕农参看进修开阔视野;组建种植养殖专业步队,处理蚕桑手艺难题;村干部带头示范种养新品种、新手艺……那些都改动了蚕农们单打独斗的场面,也支持起财产开展的自信心。在茧价屡次涨跌的市场激荡中,蚕桑村蚕桑面积不只没萎缩反而有所扩展,消费的“埠子蚕茧”还获得国度天文标记产物认证。

注进现代元素,迈进新丝路

“眼下村里种桑养蚕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年轻人不肯干,实担忧蚕桑会在我们那代人手里断了档。”徐猛担忧地表达。

蚕桑做为劳动密集型财产,目前一线从业者多为年老体弱人员,整体文化和手艺程度不高。同时,欠缺高效、省力的蚕桑消费手艺、省力化蚕桑机具,劳动强度大,消费效率低下,行业龙头带动力不敷。何井瑞在一份调研陈述平分析认为,“传统的蚕桑财产要想把根留住、焕发青春活力,就必需因地造宜规划财产规划,稳固不变蚕桑基地,进步蚕农组织化水平,妥帖利用新品种、新手艺,进步蚕桑财产附加值。”

若何为传统的蚕桑财产注进现代元素?埠子镇、蚕桑村不竭摸索理论。埠子镇党委书记陈茂辉介绍说,本地持续5年举办“蚕桑文化旅游节”,推出体验养蚕、桑葚摘摘游;与药材公司成立协做关系,桑叶、桑枝切片、桑树根等都有了销路;建立蚕桑村农副产物物流交易中心,注册同一品牌,开发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等。“以前栽桑养蚕走‘丝绸之路’,如今走‘文化之路’,新开发的桑园鸡、桑葚蛋、凉拌桑叶头、香酥蚕蛹、桑叶饺子、桑叶茶等处所特色产物,广受旅客喜欢。”

镇里还专门选聘在外企任职的周炳均和电商强人韩凯先后担任蚕桑村党收部书记,给财产开展注进别致血液。韩凯率领蚕农代表往南通等地察看进修,倡导改革传统养蚕办法,走强村大户、规模化养殖形式,妥帖原则省力化共育手艺等,简化操做法式,节约人力,进步消费效率。同时拓展财产链,成立专业收茧站,构成后续加工等一条龙办事,推进蚕桑财产提品晋级和多元化开发。根据“收部+电商+生态+旅游”的形式,实现蚕丝被、桑叶茶、桑叶、桑葚干、蚕桑酒等线上线下全面销售。

宿迁市委党校传授宋周认为,蚕桑那类传统财产,必需重视变化财产链,注进现代元素,突破传统农业的内轮回格局,以低端传统财产对接绿色、有机、高操行的高端现代需求,开展一二三产完全的财产链条,鞭策三次财产互为支持、互相感化的合成开展,实现传统蚕桑财产的“破茧重生”,迈进新丝路。

0
回帖

百年蚕桑村,“破茧重生”迈进新丝路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