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公主开展史,也是一部金刚心少女进击史

2周前 (11-25 23:28)阅读1回复0
玛丽儿
玛丽儿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934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687
  • 回复0
楼主

  文| 咸鱼鱼

  编| 吴怼怼

  01

  做为IP大佬,迪士尼老是爆款频出。而公主题材从1937年至今,仍然是迪士尼IP里的重头戏。

  80多年过往了,迪士尼公主已经成为一个系列,14位肤色各别的迪士尼公主一字排开,差不多能挤满一只相机的取景器。

  比来上映的《阿拉丁》广受好评。出格是在茉莉公主当上了苏丹后,群众惊唤,迪士尼爸爸懂我,公主其实不需要王子带她往看世界,她有主意、敢逃求,以至能够守护国王。

  看寡认为,那才是实正的女性精神,是值得尊重与赞扬的价值看,他们还趁便diss了一波白雪公主与灰姑娘。

  以《阿拉丁》为起点,回看十四位迪士尼公主,有人称「虽然在故事内容上并没有连接性,但女性人物的形象开展却构建起了一条清晰脉络」,并认为那是女性形象的兴起。

  是的,看起来确实是一种兴起,从柔弱无助的白雪公主到能庇护国王的茉莉公主,女孩们一路进化,最末生长为坚韧的金刚心少女。

  在那个过程中,迪士尼公主故事的变迁与女性在社会情况中的表达始末一致。但与其说迪士尼懂你,不如说迪士尼不敢惹恼你。而那种兴起的另一面则是消费社会下贸易体对群众情感的妥协与主动迎合。

  从漫威的英雄主义到公主群像的女性兴起,迪士尼说的故事老是能获得大大都人的附和,他就像一个深谙社会脉搏的群众心理学家,永久在向看寡们传达与普世价值看契合的故事。

  因而,用今天的目光看《阿拉丁》是有趣有思惟的,而站在今天往看几十年前的公主们,又能显而易见地发现那些角色身上的性别标签。但是,打散时间沙盘,回到其时本地,那套性别标签在其时看寡眼中却是最一般的普世价值看。

  那么,某种水平上,造梦者迪士尼,何尝不是投契者迪士尼?

  02

  第一位迪士尼公主降生的时候,美国社会正处于男权主义流行的年代。

  那时,美国社会刚刚履历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一次经济危机。那场金融风暴使得整个社会经济陷进持久衰退。期间,实业不振,工人下岗,女子高档教导一度停摆。

  在经济大情况一片式微的表象之下,妇女权利在劳动市场里也遭受着无限压缩。她们既要面对着雇佣、薪金以及工做前提等的不公允待遇,还要与其时颇为时髦的一种社会言论做斗争:1930年的大萧条乃是妇女夺往了汉子的工做,女人应该将高薪职位让出给汉子。

  那一期间,社会言论诡计将外出全职、兼职的女性们赶回厨房与客厅。经济衰退非但没有强化女性的社会地位,反而加剧了传统社会性别分工。

  后来,社会学家卢斯·米尔克曼指出「在大大都危机与突然事务中,妇女对家庭的额外奉献非但没有进步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反而加强了她们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定位。」

  基于种种原因,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女性鲜少有正式的工做时机,片子荧幕上的女性角色也是在男性凝视下的柔弱甜妞与「家庭天使」。

  在那种社会情况下,白雪公主降生了。从其时视角来看,1937年的白雪公主身上处处是亮点,她谦虚、胁制、驯服,是个标致又勤奋的上层社会女孩。

  因而,白雪公主一登上大银幕就俘获无数芳心,不只小孩子喜好,连成年人也毫无对抗力。

  那种喜欢以至蔓延到了1938年的上海。摩登女郎与时髦令郎们非常乐于为进口货花上几个铜钿。报纸上登载着「白雪公主香粉」的告白,印染织造厂出品着「白雪公主被单」,还有诸如「白雪公主果盘」与「白雪公主香烟」之类的衍生品。

  在公主形象的第一次出镜中,迪士尼赚的盆满钵满,其销售的浪漫恋爱故事成为良多人的记忆。

  但是,不克不及漠视的是,迪士尼公主固然取材于童话,但素质仍是商品经济出卖的对象,那一点不管是在几十年前,仍是在当下都是毋庸置疑的。

  03

  从1937年到1959年,迪士尼陆续推出的睡美人与灰姑娘都被认为更契合男权社会下的女子原则。

  从表面上来说,既要有美人面,也要有魔鬼身段,而在性格上,却是柔弱无助的,是始末期看男性角色挽救的。(其实那种原则其实不只是由须眉造定,大大都女性自己也是那种原则的拥护者)

  那种审美原则的造定并非一朝一夕的。在西方哲学中,从古希腊期间起头就将男女做了分类,强调「理性的汉子」和「感性的女人」,并认为理性优于感性,前者可收配后者。

  在那种看念裹挟下,不断到20世纪中期,不管是男性仍是女性自己都认为她们更合适「家庭角色」,生成就该辅助男性、赐顾帮衬家庭。

  当然,无论是西方认为女性来自男性肋骨之一的基督教文化,抑或是在东方男尊女卑的儒学文化中,女性持久以来都被视做男性的附庸和“他者”。

  那也是为什么固然1937年的迪士尼在故事与表达上是美式的,但越洋到了东方也能广获好评的原因之一。

  事实,从价值看上来说,1937年工具方在女性社会形象那一点上的原则大致是共通的。

  04

  到了20世纪后期,跟着工业社会的开展,以及美国汗青上屡次女权运动的加成,女性的社会形象有了打破,不再「唯家庭论」。

  此时,早期迪士尼公主故事起头被诟病为是男权社会产品,也不再食香。所以,到了80年代后,迪士尼要起头为公主故事添加契合群众等待的新元素了,那一阶段也被称做是迪士尼的复兴期间。

  在1989年到1998年,迪士尼陆续推出了五位公主:勇猛逃求恋爱,打破家庭枷锁的小美人鱼爱丽儿公主;热爱常识,积极自救与救他的贝儿公主;勇猛机智,具备叛逆精神的茉莉公主;逃求梦想,承担责任的宝嘉康蒂公主;代父参军,获男性社会承认的木兰公主。

  那一段时间里的五位公主都不约而同地向女性主义进化,变得更独立,更理性。其表示之一就是美貌少女们不再需要英俊王子挽救,傻白甜道路失守。

  改编自民间传说的《美女与野兽》是那一期间的典型打破。

  野兽新郎与人类新娘的故事初次被记载成文在1550年。人们可能不晓得,那一故事降生之初就是为了用隐喻手法揭露女性婚姻不克不及自主,控诉父权肆意指派婚姻。但是在后来多种多样的改编中,那个故事有了关于善恶、实假、内外的含义。

  而迪士尼的改编更像是成人恋爱故事和幼儿睡前故事的连系,其淡化了关于「从兽到人」的投射与女性「家庭天使」身份的衬着,对善恶、实假、美丑等做了保留。

  但用现代女权主义者的目光往看,复兴期间的迪士尼公主们仍然充满不成说的缺点,好比爱丽儿公主太唯恋爱论了;贝尔公主颇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至于茉莉公主,在初版完满是被当做一件成功者的奖品。

  05

  到了21世纪,迪士尼不再热衷销售王子与公主的恋爱故事了,就连公主逃求梦想并收获恋爱那种套路都不太敢用了。

  在《公主与青蛙》、《长发公主》中,女仆人公的梦想起头与恋爱无关;在《勇猛传说》中,单身主义初次呈现;到了《冰雪奇缘》,公主不再需要恋爱,反而能推翻虚假的男权统治,当上女王。

  那一期间,迪士尼也曾翻拍早期的公主动画为实人片子。与原版主题大相径庭的《沉睡魔咒》广受好评,而与初版《美女与野兽》内核差不多的赫敏版贝尔公主却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到那里,迪士尼发现,现代女权的声量太高了,老套的恋爱鸡汤摆不上桌了。而公主故事自己就是为女性量身打造的,假设难以引起共喊,势必价值一再下跌。

  或许出于处理上述痛点,2019版的《阿拉丁》在公配角色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与加料。显而易见,那种改编切中了群众G点,从公主到女王,现代女性的胜利故事其实不必然要通过权色阶梯。

  06

  被女权化的迪士尼公主又一次被公家所承受。

  在女权主义者看来那是女权的成功,但何尝不是消费主义的成功?无论是几十年前的白雪公主香粉,仍是现在的艾莎冰蓝裙,在经济社会眼中,那不外是换了一种主题的营销。

  而迪士尼打造爆款的体例,与1937年比并没有发作太大的改变,只不外几十年前看寡喜好看男权,几十年后看寡喜好看女权,迪士尼所对峙的更多是投看寡所好,投支流言论所好。

  当然,大佬始末是大佬,看家绝活必定不行一手。从原创故事到童话改编,从黑白动画、彩色长片再到实人CG。迪士尼纵使是冷饭热炒,用的也是顶级团队,端上来的也是限量版套餐。

  就好像《阿拉丁》里切换叙事视角,《沉睡魔咒》打乱故事元素,迪士尼在赐与看寡别致感的同时也在不竭更新公主形象的内涵。

  在迪士尼公主的不竭创新中,那些虚拟角色也越来越具备实在感。它在迎合支流言论偏好的同时,也在构建着蕴含社会镜像的虚拟世界。

  那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芭比娃娃一落千丈,迪士尼公主却逆风翻盘的原因。

  前者不讲故事,几十年来都只是在粉饰美貌,告诉女孩们怎么妆扮才更都雅。她拟形不拟实,更像是缩小版的人台。而迪士尼公主,却会从片子荧幕里走出,到迪士尼乐园里问好,以至还能够cos全员恶女和后妈们battle 、rap。

  显然,在一个连片子片方都集体向女权主义立正看好的年代,没有故事的女同窗是上不了台面的。(伪)女权主义者们连几百年前传播下来的童话故事都要褒贬一番,又怎么能容忍柔弱公主的存在?

  到现在,关于女权,已然成为社交媒体上妖魔化的政治准确。而现实中,女性权力是实的有得到史无前例的释放,仍是被抹平在时代海潮里?

0
回帖

迪士尼公主开展史,也是一部金刚心少女进击史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