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人物]二战最初一个俘虏回家了(转载)

3天前 (11-26 05:15)阅读1回复0
大清
大清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775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502
  • 回复0
楼主

  漂泊异国六十载 二战最初一个俘虏回家了

   9月5日,一列从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往欧洲大陆的列车,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初一位俘虏送上了回乡路。75岁的乌尔苏拉·罗斯马伊杰里,60年前在东德的苏占区被苏军挠走成了俘虏,从此流离失所、尝尽人世辛酸的她却始末回绝加进苏俄国籍,并曾数次试图逃回德国。日前,俄罗斯《新动静报》讲述了那个最初的俘虏在俄罗斯60年的困难岁月。

   改名换姓被送到苏联

   75岁的乌尔苏拉看起来就是一个通俗的俄罗斯老太太:略显痴肥的身形,口音浓重的俄语,裹着花头巾,说起事来絮絮不休。假设不是听到她用德语哼唱儿时的歌谣,谁都不会想到她拥有日耳曼血统。乌尔苏拉1931年出生于德国施韦因蒙德。父母很早就过世了,她和3个兄弟跟着奶奶在德波边境的希登泽岛上相依为命。二战时,小小年纪的她不能不靠乞讨贴补家用。战争完毕后,希登泽岛被苏军占据,乌尔苏拉找到了新工做:清理城市废墟。一天,正在干活的她和别的几个姑娘被苏军巡查队带到一个目生的处所,从此她就成了苏联卫戍司令部的仆人,天天负责清洗地板,为兵士洗衣做饭。她被关在一个专门革新外国人的处所,天天还要跟良多德国人、波兰人、立陶宛人一路参与5小时的俄语强逼进修课。

   有一天,乌尔苏拉在司令部干完活后被带到了一位军官面前,军官用皮带抽打她,说她是俄罗斯人,喊玛丽亚·米洛诺夫娜·马卡洛娃,因为不想回苏联才假扮成德国人的。乌尔苏拉天然回绝认可本身是“玛丽亚”,可在军官的胁迫下,她最末仍是妥协了。改名换姓后的乌尔苏拉被送到位于白俄格罗德诺的“过滤营”,那是一个专为察看初来苏联的外国人设置的机构,在那里生活的外国人固然动作自在却不时要遭到苏联人的监视。刚到那里,她特殊驰念亲人,成天不食不饮,还曾3次试图逃跑,却都被挠了回来。1年后,乌尔苏拉末于离开管束重获自在。但此时,她早已丧失了东德公民身份,而被迫留在了那片目生的异疆土地。

   在俄罗斯生活的半个多世纪里,乌尔苏拉先后嫁过两个丈夫(现都已不在人世了),生了6个孩子。因为她始末对峙本身的德国人身份,回绝承受苏联国籍,而她原先打点的苏联居留证又早已过时,她因而成了“黑户”。那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良多费事:工做难找,不克不及送孩子上幼儿园,门上还经常被人画上纳粹标识表记标帜。乌尔苏拉不能不带着孩子辗转于苏联各地,在贫苦的生活中挣扎。后来,她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一家疗养所找到了一个园丁的差事。苏联崩溃后几年,她又移到俄远东地域的纳霍德卡,住在一个只要12平方米的筒子楼里,靠每月1740卢布(约合不到600元人民币)的退休金过活。

   想回祖国竟是如斯困难

   60年间,乌尔苏拉从没舍弃过返回德国的念头,可其时阿谁“铁幕”绵亘的年代,让一切都变得没有可能。1956年,她第一次给德国亲戚寄了封信,就立即被喊到了差人局。幸亏负责查询拜访的警官比力通情达理,在弄清情状后放了她,而且回还了她的实名字。“玛丽亚”又变回了“乌尔苏拉”。后来,德国亲戚起头给乌尔苏拉寄往各类各样的礼品。那再次引起了苏联政府的存眷,他们定见她不要承受外人的“施舍”,可乌尔苏拉没有容许。因为那些工具对生活窘困的乌尔苏拉一家来说,几乎就是拯救稻草,他们必需把此中的一部门卖掉,才气庇护根本生活开销。

   1970年,乌尔苏拉的测验考试末于有了点收效。那一年,她千里迢迢从中亚赶赴莫斯科,拿到了求之不得的为期5年的东德公民护照。一切看起来很美妙:回乡之路就在脚下,重生活即将起头。可苏联外交部的人告诉她,孩子不克不及被带出国。乌尔苏拉不忍心把孩子留在酒鬼丈夫身边,万般无法之下,她抉择陆续留在苏联。1975年,乌尔苏拉又有一次与德国亲人团聚的时机。她的侄女到莫斯科开会并决定会议完毕后到杜尚别看看她。为此,乌尔苏拉需要到外国人签证处申请一份邀请函。第一次,她遭到了回绝,理由是她家楼门太脏,让外国人看见有损国度形象。于是,乌尔苏拉全家总发动,从头粉刷了楼门和过道,还清理了院子。可第二次她仍然被拒,此次是因为她家四周有一个养猪场,让外国人看到了也不适宜。同情的乌尔苏拉最末也没见到侄女。

   2004年,已移到纳霍德卡的乌尔苏拉得知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个教堂的牧师是德国领馆的名望领事,便决定到那里尝尝命运。那一次,她末于碰着了“贵人”:她在教堂里偶尔结识了德语教师彼得·施瓦尔茨。在听完了乌尔苏拉3个小时的哭诉后,那个来自柏林的小伙下决心搀扶帮助那位无助的白叟。

   60年后末于重获身份

   在施瓦尔茨的热心搀扶帮助下,乌尔苏拉从头恢复了身份:获得了德国公民身份证以及俄罗斯“绿卡”。为了办手续,她几乎每月都要坐火车往返于纳霍德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那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积存。远在德国的亲戚、纳霍德卡的伴侣以及教堂里的教友一路帮她凑齐了回德国的路费,不外那些钱也只够买坐席。9月5日凌晨,乌尔苏拉用几个大塑料口袋拆满了行李,带着女儿踏上往德国的列车。

   踏上回乡路的乌尔苏拉心里有些心旷神怡,她无法确定无数次在梦里见到的故土会不会采用她。她还特殊想往拜见父亲的墓,往看看不断顾虑她的91岁的姑姑,还有早已头发斑白的兄弟。对俄罗斯,乌尔苏拉也有些不舍,事实60年的光阴在她身上烙下了深深的俄罗斯印记,而在那里,她还有5个孩子、19个孙子和3个曾孙。乌尔苏拉说,她爱俄罗斯,她想再回来。

   其实,像乌尔苏拉如许的二战俘虏在俄罗斯还有一些,但他们早已加进了苏俄国籍,并决定一辈子留在那里。只要乌尔苏拉是个特例。那个强硬而固执的德国女人始末无法向“俘虏”本身的那片地盘妥协,幸而,她的“俘虏生活”末于走到了尽头。

0
回帖

[军史人物]二战最初一个俘虏回家了(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