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却金銮纳平民,修身浮海到华西。原身自是酋王子,慕道相逢吴用之”。他是一个放弃王位继续,削发后含辛茹苦渡海到中国的崇高古新罗王子;他生成身长七尺,头耸奇骨,貌恶心慈,颖慧天然,才力能够与百人匹敌;他一生精勤修习,末身不贰,广施教化,利乐寡生,末成正果,他就是九华山开山祖师肉身菩萨金乔觉。金乔觉成道后,被世人称为“地躲菩萨”,历朝《九华山志》、安徽《青阳县志》、宋《高僧传》、明《神圣传》等都专门为他立传。根据《地躲普萨十轮经》阐明道:“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躲”,故名地躲菩萨。地躲菩萨,梵文为“ksiti garbhb”的意译,音译为乞叉底婆粟是印度释教菩萨名,那么金乔觉为什么可以让世人认为他是地躲菩萨的应化身呢?今天,我们一路来看看他的传怪杰生。
1.家境崇高,舍弃荣华,伶俐勤学,心向佛家
金乔觉(公元696年-公元794年),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人,俗姓金氏,法号乔觉,别名释地躲,俗称金地躲,地躲菩萨乃是他身后的释教尊号。他出生崇高,是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王子,自幼伶俐过人,头顶长着充沛屹立的奇骨,非常热爱读书,研究学问。在释教不竭地向东传布过程中,古新罗国王族世代深信释教,大量的王公贵族分开豪华的生活和功名利碌,阪依佛门的人较多,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本国觅觅名山大刹修度一生,有些人则慕名来中国求法进修,以至有些人远涉大洋间接到印度往求法。如古新罗第二十四代国国法兴王自幼一心奉佛,晚年又削发披拆,自号法云,成为了一个热诚的释教信徒。王妃也效法国王,自做比丘尼,常住寺庙。据史乘记载,从法兴王十五年(528年),到十四世纪初新罗消亡为行的三百多年间,有多量新罗僧人先后来中国求法,此中涌现出了七十多名闻名高僧。唐代历朝的皇帝屡次接见新罗高僧,并鼓舞他们在本地进修和行化。在如许的汗青前提下,金乔觉十分年轻的时候便来到大唐留学,遍览中国诸子百家的册本,博闻强记,吃苦进修,具有很高的汉学造诣和文学涵养,创做了许多斑斓诗篇,其诗做被收进《全唐诗》。在中国留学期间,他对释教也产生了深挚的兴致,曾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神通之内,只要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决然放弃王族的富贵生活,削发为僧。
2.落发修道,苦行志坚,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在金乔觉24岁时,他带着神犬倾听,照顾些随身的行李和充沛的口粮,驾着船楫,含辛茹苦的来到中国求法,船舶抵达江南长江口地域后,他放弃船舶陆路前行。他起首来到安徽芜湖中心褚山修道,当他发现褚山地形似九龙向外伸展时,他认为那里不是得道之地,于是他站于山岳高处,看察山脉走向,发现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山岳奇秀,峰峦异状,远看似乎并肩站立的9个兄弟,便来到九华山苦修。当金乔觉抵达九华山时,九华山还处于一小我迹罕至、一片原始丛林的形态。面临荆棘遍及的九华,他不怕困难,不怕食苦,靠着两脚跨过险峻的山岳,越过难走的山涧低谷,末于找到了一块土壤肥饶、拥有泉水甜甜的大平地。于是,他便栖身在九华山东岩的一个山洞里,整天参禅打坐,过着高洁的禅修生活。他在九华山上修行,生活的前提极端艰辛,穿的是粗布麻衣,食的是九华山中的“白土”(九华山山的一种天然土壤,又称看音土)和少量小米,经常连续几天无米下炊而饿肚子,随缘靠少数居民周济。他诵经热诚,全然掉臂冰雪凌人的冷冬,蚊虫叮咬的夏夜,长年累月禅定苦修,风霜雪雨,冬往秋来,有时连被毒蛇咬伤也全然掉臂。置身如斯恶劣的情况之中,别人不胜其苦,而却甜之如怡,意趣常乐,菩萨的行持让古今中外无数学者、修行者敬重、赞颂!
3.开垦道场,高风亮节,广施教化,声名远播
传说其时九华山上有一个老员外喊闵公,九华山地域大量地盘和山脉都是他家的,他为人布斋好善,经常供僧。金乔觉见到闵公,称做来化缘。闵公问你要化什么?金乔觉说我要化山头。闵公问你要多大处所呢?金乔觉说,我要一个袈裟之地。于是金乔觉将袈裟向空中一撒,化做一团红云,将九华山的99个山头都笼盖了。闵公见金乔觉佛法无边,便把整个九华山都献给了他,并为地躲护法,其子也随地躲比丘落发,法名道明,为地躲的侍者。如今所见的地躲菩萨像,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唐肃宗至德岁首年月,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有一个名喊诸葛节的人,与几名老乡登上九华山顶,发现九华山光景秀美,使他们眷恋忘返。其时大山深处没有一人,他们无意中发现,在一个洞里有一位僧人在闭目参禅打坐,饭锅里空无一粒大米,只要少量的白土和小米用来烹煮当做饭食,诸葛节等人看后大受冲动,当场钦佩的五体投地,便和老乡说道:“僧人苦行实修实炼,难行能行,竟然用白土烹食,持久忍冻受饿,那都是我们那些当地人的过错”。于是他们号集世人乡亲阐明原因,经谋划,决定配合集资,买下檀公旧地,兴建禅寺,供养法师。不到一年,寺院建成,起名化城寺。从尔后,金乔觉进住化城寺,起头收徒纳寡,广施教化,寺名远播。金乔觉不只得到广阔人民的撑持,并且还得到处所政府和朝廷的鼎力援助。唐德宗皇帝建中年 (780-783) 初 ,郡守张岩“仰师高风,以礼敬之”,他不只向那座寺院施舍大量财物,还向德宗皇帝上奏,扩建寺院,并换旧匾改挂皇帝亲赐新额。不久,金乔觉的事迹和名望也传到他的祖国新罗,许多人不怕山高水险,相与渡海,曲奔九华,其时慕名来到九华山的新罗僧人事实有几,现无法统计。同时,金乔觉在九华山行化期间,多量僧人在九华山常住、生活修行,使得九华山渐渐成为了“江东香火之宗”,也逐渐成为我国四大释教名山之一!
4.艰辛纯朴,菩萨应化,肉身成就,德业永昌
金乔觉在九十高龄的晚年,起居生活仍然颇为简单。他穿的仍然是本身亲身做的麻衣,其重达数斤,除炎天和一个随从栖身在南台外,其他时间都和寡僧人食住在一路,他的禅房中,只要一张床和简单的零散用品。794年 (唐德宗贞元十年,新罗元圣王10年),金乔觉已经高寿九十九岁。那年夏末的有一天,他突然召集寡僧人告别,那位受人敬重的九华山开山宗师,一心一意为传布佛法而勤奋斗争,末于因衰朽而静静地坐化圆寂了。不断到他临末,始末对峙艰辛纯朴,平易近人的生活做风,还念念不忘挽救磨难中的寡生和顾虑四方前来进修的僧侣们。
金乔觉生时人们把他奉为“活佛”,成道以后更奉为“地躲菩萨”,那是因为根据他生时晏坐禅定如“铁板注脚”,死时“跌坐函中,经三年开将进塔,颜状亦如活时,异动骨节,若撼金锁垂( 那正像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钧锁百骸喊” )的详细情况而来的。金乔觉的肉身“趺坐函中”,3年后,僧徒开缸,见颜状如活时,"舁动骨节,如撼金锁"。按佛经上说的“菩萨钩锁,百骸喊矣”!于是,僧徒们便说他是地躲菩萨的化身,并建造肉身墓塔供奉。传说墓地岭头常发光如火,故名其岭为“神光岭”。从此,九华山就成为地躲菩萨的"应化"之地。
金乔觉是中唐以来闻名于我国江南地域的新罗高僧,历来人们都把他推为我国四大释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开山祖师,他来到中国九华山,勤修佛法,99岁示寂于九华山,其卓绝的苦行、宏深的悲愿,表现了地躲菩萨“寡生度尽、方证菩提,天堂不空、誓不成佛”的奉献精神,被中国释教徒视为地躲菩萨的应化身之一,为中韩两国释教徒所敬重尊奉,并成为中韩两国释教文化交换的载体和人民友谊的象征。一个异域王子,抛却荣华富贵,不远万里来到萧条的深山密林,不惮孤单,不辞辛勤,精勤修习,末身不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域?那要有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他终年行头陀行,日食白土掺小米(又称看音土),历尽艰苦万苦的修行,履历常人难以忍耐的磨练和苦修使他到达一种常人不可思议的特殊境域,成就了我国四大释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第一位开山金刚不坏肉身菩萨,那在中国甚至世界释教史上也是非常稀有的,创始了我国公众热诚崇奉地躲菩萨实修理论的先河。他悲愿宏深,艰辛纯朴,难行能行,一生的事迹令无数人拜服、赞颂,其人格自己就是一种无言的感化。他的一生,事事为世人之表率,处处为世人之师表,在那五浊恶世中,似在无比暗中的深潭中突然显亮的闪闪明珠,光射大地,普照十方,更似在无比冷冷的黑夜里的绚烂星光,照亮了无数苍茫世人的心房,成为九华山释教道场上一位人民非常敬重和崇信的一代佛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