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可日重校帛书老子总第十三段 道生一者玄德也,玄德者中微子也

4天前 (11-26 22:44)阅读1回复0
路亚哦哦哦
路亚哦哦哦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801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030
  • 回复0
楼主

  第三章第三节总第十三段

  视之而弗见,命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命之,曰希;捪(mín)之而弗得,命之,曰夷。三者不成至计,故纠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觅觅呵!不成名也,复回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mì)看,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文字内容释述】

  本段是对“玄德”的总结。段落划分与传世本差别,“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是下一段也是下一章的起头,而不是本段和本章的结尾。

  视之而弗见,命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命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命之,曰夷。传世本此句为“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不单窜改、删减文字,还打乱“微、希、夷”挨次;北大汉简本固然是“命之”与传世本差别,但“微、希、夷”挨次也搞乱了;甲本为“名之”而不是“命之”,故取乙本。起首要明白“命”不是“名”,不然“名之曰”就显得反复烦琐,传世本恰是基于那一误读改为“名曰”。但假设那是老子原意的话,“名”和“曰”二选一就足够了,愈加精练。并且,“名曰”与接下来的“不成名也”明显相矛盾。其次,恰是基于上述理解,断句上“命之”后要有逗号,“曰”是对应“命之”的,而不是单单润色“命之”前面的内容。

  “视之而弗见”,回应本章第二节第一段的内容,“之”是指“玄德”,因为其如有若无的特征,固然它确实存在,我们可以感触感染到它,但却无法生成看察到它。“命之”,指大脑的潜意识会给我们发出指令,要求我们往看察它。“微”,本义隐秘地行走,指“玄德”是隐秘地行走在我们的身体(不但是大脑)之中,那个指令就是“玄德”本身下达的。

  “听之而弗闻,命之,曰希”,回应第二节第二段的内容,指“天之道”的常识学问固然闻所未闻,但我们的潜意识却会发出指令,激发我们的内生动力往认真聆听进修领略,那喊做“希”。“希”是期看的意思,指潜意识里都有学道悟道的逃求。

  “捪”,抚、摹,《说文》解为,“抚也,从手昏声,一曰摹也。”那里指完全遵从。“捪之而弗得,命之,曰夷”,回应第二节第三段的内容,指我们要完全秉承“玄德”行事,虽不克不及本能实现,但我们的潜意识却会发出指令,要求我们往效仿它,那喊做“夷”。“夷”,使平定,动词,指完全放弃后天的自我意识、主看意志和情感化的思维体例,做到“弗得”不惊,“得”也不惊。

  三者不成至计,故纠而为一。“三者”,指我们潜意识发出“微、希、夷”三种指令,“玄德”的三个特征。“计”,数数字。“至计”,最便利计数的数字,指“三”那个数字处境尴尬,不是计数的起初数字,未便于计数。我们数数都是从“一”起头。

  “纠”,传世本大都做“混”或者“捆”,甲本为口字中间一个束字,乙本为绞丝旁加君字,从糸(mì)从君,小我揣测此处应为“纠”。理由是:第一,“纠”,从糸,同于乙本该字的偏旁,阐明与线丝有关,契合了大脑潜意识发出“微、希、夷”三种指令与“玄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络。第二,甲本该字根据汉字音、形、义同一的特征,能够理解为将物体束捆、聚集成一体。而《说文》对“纠”解为,“绳三合也。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查找的材料原文如斯,但因为《说文》在阐明“纆”时又称“三股曰徽,两股曰纆”,所以,疑此处“两股曰纠”为“两股曰纆”的误用)意思是三股丝线拧成一股绳。因为“微”、“希”、“夷”别离针对“玄德”的特征、感化和价值,都属于“玄德”的素质属性,能够合而为一来停止论述。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一者”,指“一”那个数字。“其上”,从一起头往上数。“谬”,本义极端错误、十分不合情理。“其上不谬”,从一起头往上数才是数数的准确合理体例。“其下”,比一更小,往下数。“忽”,甲乙本均为竖心旁加勿,从勿从心,是“忽”的异体字,指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元,1忽等于1/1000分,即1/3000厘米或1/20000克。“其下不忽”的意思是:从一起头没法往下数,不会再细数到小数、分数。由此可见老子论述工作长短常科学严谨的。那也提醒我们,老子那里不成能单单就“三”和“一”的数数问题停止论述,必然是草蛇灰线,另有所指,天然会联想到“道生一”,切不成小觑。并且,阐明“全国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无”其实不同于“0”。

  觅觅呵!不成名也,复回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觅觅”,四处觅觅。“名”,重视与上文“命”的区别。帛书甲本和乙本都没有区分“命”和“名”,只不外甲本全数是“名”,乙本全数是“命”,那显然前后矛盾。传世本与甲本同。之所以呈现那一问题,是因为本段并没有提及到“玄德”,假设欠亨篇理解,底子无法悟到“觅觅呵!不成名也”是指“玄德”。而“微”、“希”、“夷”固然“三者不成至计,故纠而为一”,但老子却无法响应的也用一个字或词做为“恒名”来对“玄德”停止全面归纳综合。

  “复回于无物”,指“玄德”原来能够称之为“物”的,但因为无法准确用“恒名”来清晰界定其素质属性,所以,相关于人类对其的认知而言,“玄德”要复回于“无物”的形态。曲至今天,科学也无法阐明人类的潜意识、曲觉和第六感等本我意识的内在属性是什么。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因为无法用“恒名”来描述,只能归纳综合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用以回纳“玄德”的内在属性。

  是谓沕看,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在归纳综合了“玄德”的素质属性后,再归纳综合“觅觅呵”认知“玄德”的办法。两个“是谓”其实不矛盾反复。

  “沕”,隐没。“看”,往远处看。“沕看”,指“玄德”固然隐秘的行走在我们身体内可以触动我们的潜意识,但其实不被我们主宰,它是隐没的,要往远处往看察它,而不是从我们的身体里往看察它。“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那是“由远渐近”的写法,指认知“玄德”固然要摘取“沕看”的办法,但其实“玄德”就围绕在我们四面而无处不在,只不外我们想跟随它时,却看不见它的背影;想驱逐它时,却看不见它的正面。那意味着其运行速度十分快,并且不会驻留,可以穿透我们的身体,使得无法看测到它的全貌。

  所有的那些特征都指向中微子。而进一步对应后文“萧呵漻呵!独立而不碍”来理解,“玄德”应该就是中微子,它无处不在又是宇宙中的“隐身人”,现代科学正在研究中微子与宇宙起源的关系,而中微子振荡的量子力学现象,又与意识有关,会遭到人类自我意识的骚乱和影响。假设“玄德”是指中微子,那么“生而弗有,长而弗宰”很可能就跟中微子振荡的量子力学有关,正因为“玄德”是“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所以并不是如爱因斯坦说的“天主不掷骰子”,“道”之元体恰好是掷骰子的,那恰是“玄德”的素质属性,只不外“玄德”的那种随机性是成立在对立同一法例根底上,是随机之中有一定。假设我们修炼到了“玄德”本我意识,中微子就会聚结驻留在我们身体内,实现“戴营魄抱一”。固然科学对修炼“玄德”本我意识那种现象还无法阐明,但它是现实存在的,因为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物象已经完全闪现出来了。详细我们后面再来详尽论述。

  【文字误缺释述】

  传世本文字误用次要有“弗”、“捪”、“至计”、“纠”、“谬”、“忽”、“觅觅”、“沕看”别离被误用为“不”、“搏”、“致诘”、“混”、“皦”、“昧”、“绳绳”、“恍惚”。

  弗与不。“弗”阐明我们本能可以感知却又无法实在的看到它、从命指示和效仿,那是因为“今之道”是遵从自我意识行事,那恰好阐明后天修炼回到本我意识行事之后是能够看到、听到和效仿的,要不老子写那五千言毫无意义。传世本读成“不见、不闻、不得”,那等于后天再勤奋,仍然是无法实现。

  捪与搏。传世本将“搏”由击打引申到触摸,但假设解为触摸,只停留在对“玄德”的感知方面,就无法构成递进关系,与前一节分段阐述“玄德”的特征、感化和价值欠缺对应的联络。

  至计与致诘。“致诘”被解为对“道”的外形无从究诘,仍是篇章构造理解不透的原因,没有弄大白本段主语是“玄德”而不是“道”之元体。

  纠与混。仍是误读为“道”是天衣无缝。

  谬与皦,忽与昧,觅觅与绳绳。传世本解为“‘道’上面不显得亮光,下面不显得阴暗,延绵不停不成名状”。同样是有了“皦”,天然就想着拿“昧”往配。

  沕看与恍惚。传世本解为飘忽不定之状,其前面的窜改,就是为了最末能配上那个“恍惚”。为什么会把老子五千言回于形而上学,就是因为传世本不成名状的阐明只会让人愈加神气恍惚。

  【构造段意释述】

  老子在本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问题,也是科学问题,就是人类的潜意识、下意识、曲觉、第六感等本我意识从哪里来?为何它不依附于人体,不受人类自我意识的主宰,却能让人的大脑情不自禁发出“微、希、夷”的指令,往看察它、认知它、掌握它、运用它?为何得道之人可以修炼出“玄德”意识?

  至此,本章对“玄德”的描述以“生而弗有,长而弗宰”起,以“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收,只是初步介绍其特征、感化和价值,其做为配角退场是在“德”论中,老子要全方位围绕“玄德”来论述圣人之治思惟的深入内涵,论述为何“人之道”要尊道贵德等等。

0
回帖

欧阳可日重校帛书老子总第十三段 道生一者玄德也,玄德者中微子也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