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回忆:lt;泰晤士报gt;晚清变革看察记》——笔录一个国度在特殊年代

3天前 (11-27 00:35)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798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962
  • 回复0
楼主

  我瞩目着汗青的本相与细节

  2003年炎天,我在出国留学九个春秋之后,第一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国。面临满目天翻地覆的巨变,我的心绪远远无法以“心潮澎湃”来描述。

  贵为门户之地的上海,改动早在我出国之前就已成型,其实不令人有太多欣喜。但是当我回到合肥探看父母时,才惊觉,本来改动远远不是几个大城市才有的专利,中国正在改变的事实是明显的、全局的、宏看的,无论是气焰仍是本色,均是如斯。合肥并不是我的本籍或出生地,但从肄业年代起,我便跟从着在此地工做的父母,渡过了十几年的光阴。在我的认知中,若谈起迷糊的“故土”概念,那个汗青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始末是第一位的。

  某个炎暑的夜晚,母亲领着我们往逛久违的淮河路步行街。当步行至三国时代曹操点将的“教弩台”(后亦称“明教寺”)和张辽大战东吴的“逍远津”近旁时,我欣喜交加地看到了“李鸿章故宅”。回想昔时,我的初中母校就在间隔淮河路不远之处;许多年后,我还曾在间隔本地天涯之远的一间公司里短暂地工做过。关于淮河路近旁的每一条街道和每一处景点,我都反常熟悉,但是那么多年来,却历来未曾晓得,李鸿章的故宅本来就躲在那层层叠叠的街巷之间,而且躲得如斯云淡风轻,如斯不着踪迹,如斯讳莫如深。

  夜色中,匾额上那黑漆为底、金漆书写的“李府”二字,在故宅大门前两盏大红灯笼晕染而开的一片红光中,显得鲜明夺目。那一刻,我突然想,在那个改变的年代里,李鸿章应有的地位和评判,能否已实的被公允诠释?而以他为代表人之一的那一段中国汗青,能否已实的在复原之中?

  犹记昔时在大学肄业之时,常常有来自各地的同窗询问出自合肥的闻名汗青人物时,我都如数家珍,远一点的有包公、杨行密,近代的有刘铭传、聂士成、段祺瑞,现代的有龚澎、杨振宁。然而,关于最为世人熟知的合肥人李鸿章,我却始末不肯提及。在我们昔时被频频灌注贯注的看念中,能和李鸿章之间画上等号的,似乎唯有人人避之不及的“卖国贼”一词。

  那次回国,行程杂乱而匆忙。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心绪踏进“李府”的大门。

0
回帖

《帝国的回忆:lt;泰晤士报gt;晚清变革看察记》——笔录一个国度在特殊年代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