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顺治落发

2天前 (11-27 01:06)阅读1回复0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768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368
  • 回复0
楼主

《红楼梦》里面,做者有两处提到,宝玉要做僧人。

一处是三十回: ……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睬宝玉的,那会子见宝玉说别喊人晓得他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那一句话, 又可见得比人原亲近,因又撑不住哭道:“你也不消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往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往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往。”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往。”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僧人!”……

 另一处是三十一回: ……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晓得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他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做僧人往。”……

也就是那一回,据做者说,袭人笑道:“你诚恳些罢,何苦还说那些话。”

紧接着,林黛玉即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做了两个僧人了。今儿以后,我都记着你那做僧人的遭数儿。”

为什么做者会有此一说?我说那是做者有意的转弯抹角是在说福临,也就是大清的顺治皇帝。

为什么要那么说呢?那是跟清初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分不开的。

处置实来讲,各朝历代,汗青上的每一次外夷侵略,异族为稳固庇护不变本身的统治,城市实行一些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也就是清初满人进主中原,进而统治汉人,奴役汉人的一种社会现实反响。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出自顾炎武的《断发》诗。可见,汉人对满清的那种做法是打心眼里都深恶痛绝。《红楼梦》做者在《红楼梦》结尾安放,让宝玉落发,也就是如许的一种反响。它是汉族人民关于满清统治汉人做出的一种无声的对抗。

1644年清军进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稳固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强压华夏民族对抗意识和民族自尊[1],在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1645年7月8日)发布“剃发令”,称“自今书记之后,京师限旬日,曲隶各省处所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躲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满洲贵族喊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北方汉族人民被迫屈服。之后清军以武力迫使南方汉人也剃发,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发布了“易服令”,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日(1645年8月29日),清廷又发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造。”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那就是所谓的“剃发易服”。

虽然“剃发易服”政策早已退出汗青舞台,然而它的影响不断延续到今天。满洲服饰早已“风行”中国,旗袍、唐拆等以至“走向世界”,被普及认为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象征。剃发易服加重了清朝的民族矛盾,压造了汉族先辈文化和思惟,也是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的铁证。它与文字狱、屠城、圈地、投充、逃人、禁关等并称“清初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侵扰社会次序,毁坏中原经济文化,挫伤汉情面感,带来严峻后果。但因为满族自己文化的落后,招致不能不又进修先辈的汉族文化,加速了满人的同化。那恐怕是多尔衮等一心庇护满洲旧俗的满洲贵族始料未及的。

那《红楼梦》里,宝玉为什么要落发?我说那恰是做者在向读者详细的反响其时的社会现实问题。

《孝经》里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由此可见,汉民族关于自己的衣冠服饰是多么的重视。

畴前的汉人成年之后就不成剃发,凡是男女习惯都是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顺治元年(1644年)和顺治一年(1645年)两次发布剃发令。勒逼汉人,强迫汉人剃发易服。

那常人做了僧人,剃度在莲台下,光光脑壳着袈裟,不也是剃发易服!

宝玉落发,其实也就是《红楼梦》的做者在曲影大清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落发的事。

顺治皇帝所取名,系出汉官之手,取意“全国顺治,果降苍生福临!”只是,汉官所取,非出本意,虽然期看顺治福临,但却又其实不期看全国由满人顺治来治。即是清人服饰,穿着妆扮,其实正含义——衣冠禽兽!

如许,我们应该大白,为什么清代会有顺治落发的传说了罢!它的那个意思,其实也就是说,你满清的皇上落发,也是剃发易服。

为什么黛玉提宝玉做僧人,说是两遭了?

参照满洲人的风俗与中原汉族悬殊,满洲人男性的传统发型是把前颅、两鬓的头发全数剃光,仅后颅留下约一铜钱面积的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

然则,那是不是头一回?

如斯,那顺治落发,可不就是两遭!

0
回帖

也谈顺治落发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