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玄,玄乐亦玄(转载)

12小时前 (02:11:45)阅读1回复0
玛丽儿
玛丽儿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756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123
  • 回复0
楼主

  道教以其深邃的文化给人以神圣与超越之感,倡议行不言之教,因而借助必然的艺术形式来弘道利人、寓教于乐。操纵音乐的传染力,陶冶情操、修实养性、净化心灵。道教音乐并不是人们认为的仅是道教举行斋醮科仪(法事活动)时利用的音乐,是道教停止斋醮科仪、修身养性、宣教传教和办事寡生时利用的音乐,所以,做为道教文化重要构成部门的道教音乐具有悠久的汗青和丰富的内涵。

  一、道教音乐的缘起

  道教音乐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系东晋被道教奉为万法之宗、群经之首的《度人经》,是在仙人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摄气摄生時利用的音乐:“天主高实,泛景太霞,啸咏洞章,金实朗郁,流响云营,玉音摄气,灵风聚烟,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千和万合,天然成实。”

  “此诸天中,大梵切口,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无邪皇人,昔书其文,认为正音。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看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无邪天然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看天主谣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祅束手……。”

  《度人经》告诉人们大白经韵的内涵,知其音,斋戒诵经具有无限的神能。

  在南北朝期间(420-589年),斋戒科仪时利用的音乐曲牌有了笔录。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授其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经戒》,造定了《乐章诵戒新法》,遂产生了《华夏颂》、《步虚辞》等最后的道乐音韵曲牌。

  唐代是道教音乐开展的昌盛期间之一。因为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对道乐的爱崇,其时的道乐在朝野都盛极一时。道教音乐由单纯的冲击乐器钟、磬、鼓等,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唐高宗令宫内乐工造造道调,玄宗命道士、大臣献道曲,并亲身研做和传授道乐,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身教道士“步虚声韵”。《混元圣记》卷八记载:“二月辛卯,帝造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荐献太清宫,贵异于九庙也。”《册府元龟》卷五十四载有“(天宝十年)四月,帝于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他还诏道士司马承祯、李会元造《玄实道曲》、《大罗天曲》;诏工部侍郎贺知章做《紫清上圣道曲》;诏太常卿纬绦造《景云》、《九实》、《紫极》、《承天》、《顺天乐》、《小长命》等六曲;玄宗做《降实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等道曲。唐代诗人做诗也有很多提及道乐的,如张籍有“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之句。唐末五代时闻名道士杜光庭集前代道教斋醮科仪之大成,编纂了《道门科范大全集》,道教的斋醮仪式得以进一步标准。

  宋代是道乐开展的另一重要期间。宋太宗、宋实宗、宋徽宗别离创做道乐,多达数十首,如《步虚辞》、《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等。特殊是宋徽宗好道,重用道士林灵素修改、补充道教斋醮仪式,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轨》426部,并选全国宫看道士进京习道乐。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道乐总集《玉音法事》,便是在北宋时编辑的,它以曲线记谱收录了南北朝、隋唐已降的词章和宋实宗、宋徽宗所造的赞颂50首。

  到了元代,道教呈现了全实与正一两大道派,道乐也呈现了两种差别风气。全实重清修,其乐多清幽奔放而出生避世;而正一重斋醮与符篆,道乐雄壮而高古。

  明初,墨元璋命令清整道教,设玄教院统辖全国道教(后玄教院改称道录司),命道士体例斋醮仪范,道乐也由此逐步标准化。洪武十五年(1382),墨元璋亲定道教科仪乐章,永乐年间(1403-1424),成祖墨棣造《大明玄教乐章》,以“工尺”法记谱,有醮坛赞咏乐章、玄天天主乐章、洪恩灵济实君乐章三部门,曲目有《迎风辇》、《全国乐》、《圣贤记》、《迎仙客》、《步步高》等14首,后被收进《正统道躲》。

  清代朝廷在道乐治理上根本沿袭明代旧造。民国后,道乐与民间各地的处所曲调普遍地合成,构成了各地差别的道乐风气。道乐走上了多样化的道路并且降生了一些世界闻名的道教音乐巨匠:如青城山中皇看蜀派古琴巨匠张孔山,代表做《流水》;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华彦钧,代表做《二泉映月》。

  二、道教音乐的特征

  道教音乐做为道教之音,因遭到帝王将相、朝廷百官及文人骚客的爱崇,后又时髦民间与处所曲调普遍地合成,它以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示出特殊的道乐风气。道教音乐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大成,具有强大的社会功用属性。其音韵清逸淡雅,缥缈空灵,使人感应好像步进神异清虚之境,超凡脱俗,物我两忘。

  三、道教音乐的功用

  (一)斋醮科仪(法事音乐、道场音乐)

  为仙人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利用的音乐,即为法事音乐、道场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成贫乏的内容,它具有衬托、衬着宗教气氛,加强崇奉者对仙人世界的憧憬和对仙人的崇拜。

  道教音乐在宗教仪式中利用,则是“悦神、降神、事神”的仙曲,是表达本身热诚修持和“通天达地”的一种手段。道教徒认为在斋醮仪式中,道教音乐有冲动群灵的感化。

  (二)修实养性

  道教逃求长生不老,除系列的炼丹术外,也有本身修持的其它秘要。道乐能够调气息,和阴阳,带给人平和、愉悦,可祛除心尘、安抚创伤,有益安康,是奉道者修身养性的重要行为体例,用道乐陶冶情操、抒发豪情。道教徒天天必诵的《道教日诵迟早课》持经要诀就云:“诚心定气,叩齿演音。”道教典范里有着音乐理论的《承平经》中就谈到用乐时,要强调调息调气、调和阴阳:“动囚废之气”、“动衰休之气”、“古者圣贤调乐﹐所以感物类、和阴阳”。《度人经》也云:“玉音摄气,灵风聚烟。”

  道教以“人命双修,得道成仙”为旨圭。修道者认为,只要实心诚心地修炼,“诚心定气,叩齿演音,……随愿祷祝,天然感应”。道寡在持重肃静、清幽缥缈的乐声中,物我两忘,其咏诵的经韵,对道教徒来说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那种太和清音,能够创造一种协调情况。道教徒们日诵迟早功课以停止自我修持,吐秽纳新,使修炼者肃清杂念、得到心灵的“廓清”,净化思维、修炼身心,以创造协调人际关系之感化。日常平凡有些道长也创做吹奏一些道曲抒发豪情、安抚创伤,非常真诚吟咏天然之章以感悟人生。在那种纯净、幽雅的道乐里体悟平静无为的心境,以到达摄养身心的目标。

  (三)宣教传教、净化心灵、感化寡生

  道教倡议行不言之教,因而操纵音乐的美感来传染人,规矩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到达协调同一,从而到达教诲人之目标。《承平经》中就论述过道人能够操纵音乐往完成教化人,以助天治的功用。《承平经》中云:“凡乐者,所以行怒也……言乐者,乃道德之门。”“故举乐,得其上意者,能够度世,得此中意者,能够致平,除凶害……”《三官斗极经》亦云:“灵音四处,灭功消愆。”由此可见,只要道乐昌隆,德化敦行,社会不变,即可以削减刑罚。故道教在鼓吹教理教义时,用必然的说唱艺术手段表示出来,循循善诱,导人向善、寓教于乐。

  如道情。道情是中国曲艺形式的一种,最后只是说唱形式,是道教鼓吹教理教义,教化、引导群众的一种说唱曲艺,源于唐朝道教经韵。最后的道情称道歌,是道教徒鼓吹教义思惟、劝世度人及募捐化缘的。次要伴吹打器为简板及渔鼓,因而也喊“渔鼓”。如八仙张果老、蓝摘和在劝世度人说唱时手执简板和渔鼓。道情本来的题材多为道教故事,鼓吹出生避世思惟,明清后,题材扩展,并和各地民间歌谣相连系,开展成多种曲艺,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如“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湖北渔鼓”和“山东渔鼓”等。

  (四)办事信寡

  道教音乐办事寡生的体例和路子较多,在此次要谈谈道教音乐的的医疗、保健感化。

  道教因为本身在其创建开展过程中,持续了先秦以来仙人长生不死的看念,故无比重视人的肉体甚至生命的延续。在其持久的修身养性、祛病延龄和传教理论中积存了丰富的体味,从素质上说同传统医学具有最密切的联络。事实上,中国医药学的开展,在诸多方面是以道教为根底进而推进一体化的。

  道教博大精深,其文化功用也是多重性的,做为借助必然的艺术形式来展现本身力量的道教音乐,其功用同样也是多重性的。道教之玄,玄乐亦玄,同样道教音乐与中国传统医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络。自古医道同源,几千年来,道教音乐深受传统医学“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及“五行理论”、“心神、情志理论”的影响,用特殊的音乐体例付诸于祛病延龄、摄生理论。《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用乐如用药”音乐能够调气,动乱血脉,舒体悦心,畅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医治一样,对人体有医治的才能。晋代阮籍在《乐论》中提到:“全国无乐,而欲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安然平静,衰气不进。”他认为通过施乐使人的脾气回于安和、平和平静从而到达身心安康。

0
回帖

道教之玄,玄乐亦玄(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