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愁》中的“惊”有什么表达作用?

1个月前 (10-26 12:49)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楼主

  是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里的两句。原文是: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统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那首七绝,写于《马关公约》签定一周年后的1896年的4月17日,可谓是一篇台湾沦亡的周年祭文。“国耻日做”或“台湾沦亡周年祭”莫属,大白了那一点,才会更深地体悟诗人那痛彻骨髓的深厚的思惟豪情。

   “春愁难遣强看山”,貌似平平,其实蕴含的感情出格丰硕。那一句诗中,丘逢甲化用的或许恰是唐代诗圣杜甫《春望》的诗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写的是安史战乱之时,春天照旧,山川照旧,但国度去离破裂,人民流浪失所,连花也为国度的动乱不安而悲伤落泪,鸟也为人民的痛苦而触目惊心。

  无情的花草禽鸟都为时局黯然神伤,诗人心里的痛苦天然不须多说。丘逢甲想要在美妙的春天,爬山临水,借美妙的春光来排遣心中的痛苦,即因去年故土台湾沦亡而郁积在心中的愁绪与痛苦。而一个“强”字,又道出了那一份“春愁”是春光与大天然的山川所不克不及疗治本身心里忧愁的矛盾表情,描摹出了想借爬山暂忘忧而又惧怕春光触动本身心里伤痛的冗杂感情。

   第二句“往事惊心泪欲潸”,道出了起句中“强”字的谜底,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也间接化用此中。“往事”显然是指诗人一年前组织义兵抗日保台失利、台湾失守沦亡等工作。那就进一步表白,诗人的春愁决不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那样的少女思春怀人的伤感,也不是一般士医生“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面前人”那样的春光不再及时行乐的喟叹。

  诗人的春愁是繁重的,是关系国度奇耻大辱的弥天大愁,怎能不惊心?怎能不潸然泪下?眼中的山川又怎能消解心中的丝毫愤怒? 所以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潸。专注于诗人爱国感情的宣泄 。

0
回帖

古诗《春愁》中的“惊”有什么表达作用?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