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懊悔》与亚洲同志片的“非酷儿性”(转载)

1年前 (2022-11-27)阅读2回复1
路亚哦哦哦
路亚哦哦哦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281045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56209
  • 回复0
楼主

一位在韩国留学的伴侣告诉我,06岁末至07之初,韩国最有目共睹的影片是一部男同题材的小成本影片《不懊悔》。

  报导称,该片从2006年11月16日起头在韩国9大影院上映,截至28日,看世人数已打破3万。收集销售也同样非常火爆,估量可成为07年开门第一部在市场上走俏的热门影片。我到碟片店买了一部盗版看了一下,觉得有点失看,因为剧情似乎与男同的文化身份无关,只是一个凄美的恋爱故事罢了。

  男同片我没做过系统研究,但仍能觉得到工具方在看待男同题材上明显的文化不同。印象中亚洲列国此类片子不在少数,像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元的《冬宫西宫》、李安的《喜宴》、关锦鹏的《蓝宇》、杨凡的《美少年之恋》、台湾的《夜奔》、香港的《色情地图》、日本的《十七岁之体热》、韩国的《不回路》、《爱的蹦极》等等。但那些片子大多沿用了异性爱情情片的类型形式,只是把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转换成了男男版本,根本性别话语仍然维系着异性恋霸权的余脉,跟男同的现现实遇或心理体验没有什么间接的对应关系。好比《蓝宇》,假设把刘烨演的角色换成女性,故事也一样成立。那阐明亚洲并没有实正意义上的男同片子。

  西方就差别了,他们也有大量的像《蓝宇》那类异性恋叙事形式的男同片,但他们也有一种实正基于男同文化立场的所谓“酷儿”片子。而那种“酷儿”片子,在亚洲却是一片空白。前几年看过一部美国的小成本影片,喊“Edge of Seventeen”(中译是《十七岁的迷惘》)。那部片子可算是“酷儿”男同片的典型范本。影片男仆人公Eric是一位17岁的高中生,对本身的将来有着美妙的神驰。暑假期间,Eric与女友Maggie一路到快餐店打工。在那里他碰见了一位名喊Rod的大学生。Rod是一位有沉迷人蓝眼睛的男同,他爱上了Eric,并诱惑Eric与他做了爱。从那以后,Eric对本身的性倾向便发作了深入的迷惘,一方面他力求向Maggie和家人证明本身仍是一名“一般”的男孩,但又不由得对Eric的肉体欲看。在那个过程中,他与Maggie、与家人发作了抵触,他不晓得该若何来面临本身在现实中的性别角色。

《不懊悔》与亚洲同志片的“非酷儿性”(转载)

  从那个简单的故事描述能够看出,影片的整个剧情都是围绕男仆人公男同身份的自我思疑与确认展开的,它为人们闪现出男同在世俗社会所遭遇的挫折和鄙视,以及他们心里所体验的创伤和无助。影片恰是以此为根底来建构剧情的叙事躯干。那才是一种实正属于男同的叙事话语,一种被称为“酷儿”的叙事体味。(“酷儿”是90年代以来在西方性别政治与性别话语理论中呈现的一个新锐派别。“酷儿”是英文queer一词的音译,原是对同性恋的贬义称呼,包罗“不同”、“奇异”、“不同凡响”等含义,用来指涉那些在性倾向方面与支流文化或主导社会性别标准不符的人群,如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虐恋、异性与异拆癖,或一些不成回类的反常态人群。拜见李银河译《酷儿理论》,文化艺术出书社2003年版)

  由此反看《不懊悔》便会发现,类似《17岁诱惑》那样用以建构叙事的所谓“男同体味”在《不懊悔》中是缺席的,影片并未在那个主题上构造抵触,相反,两位男仆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照旧是围绕社会阶级身份的传统维度展开。男仆人公秀民是一位身世贫冷的孤儿,为了生计来到首尔做相公,而另一男仆人公再民则是富家令郎。再民爱上了秀民,秀民因为两者的阶级不同而无法承受再民的爱。从原型角度,那就是一部男男版的灰姑娘童话。在父权意识主导的异性恋话语中,灰姑娘故事为人们供给的恰好是一个超越阶级,超越门第看念的典范恋爱神话。

  当然,《不懊悔》也涉及到男同恋爱所遭遇的家庭阻力。但那个阻力照旧未脱东方社会传统门第看的套路。再民母亲为他提亲,并非为了儿子的身家幸福,而是出于延续家族财产和庇护资产阶级所谓的正统门风。她不克不及容忍儿子做为“酷儿”的背叛者身份,而是力求把他从头置于家长权利的掌握范畴。在那里,从母亲和再民未婚妻形象上,影片又表露出东方文化十足的厌女癖特征。那两位叙事中仅有的女性角色,恰好构成再民逃求恋爱的更大障碍,而再民的父亲,仅仅以一幅剪影形象,在叙事中呈现了不敷半分钟的时间。如许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是,仆人公男同恋爱的更大阻力,起首不是来自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男性,而是来自于带有特定阶级身份的女性群体。从性别政治的角度看,那恰是一种潜躲在叙事有机体内部的带有明显父权文化烙印的“话语意识形态”。

  单纯从影片的赏识效果上看,仆人公的盘曲恋爱确也显得哀婉凄美,令人难免有些回肠荡气。更兼男同性爱排场也确实拍的曲露而斗胆,为看寡供给了一种全新的视觉震动。但那一切跟现实中的男同体味又有几联系关系呢?假设一部男同影片不克不及站在男同本身文化的立场,往有效传达生活中男同的种种现实遭遇与创伤体验,而仅仅局限于异性恋霸权的无意识梦魇,依附于一种苍白而廉价的异性爱情情的叙事外看,那么,它的文化特殊性与熟悉价值又身处何处?那不是假“酷儿”之名,行反“酷儿”之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又是什么?

  可能那恰是人们对亚洲所谓男同片子感应不甚称心的深入因由。当然,亚洲男同片子也不是铁板一块,它们并不是都在有意识回避男同的为难现现实遇。在碰着响应问题时,他们也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话语战略的多样性。李安的《喜宴》就是一例。影片也涉及到男同身份与传统家庭伦理的锋利抵触,但李何在处置那一抵触时,摘用的却是一种不无狡黠的叙事战略。详细而言,伟同的同性朋友赛门,不只气度开阔,善解人意,而且做起身务也是一把里手里手。一个五大三粗的白人男性,就如许被“改写”成了一个契合东方伦理教义的贤惠能干的“巧媳妇”形象。那一改写战略使得男同角色被付与了一层虚幻的道德合法性,使得赛门那一人物,在守旧而挑剔的东方看寡眼里显得几具有了一些“可承受性”(Acceptability)。

  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韩国闻名的恋爱片《爱的蹦极》。那部影片对男同体味有着一种空前暗昧的表述形式。男教师爱上了班级里的男学生,理由是那个男学生本来是他前任女友的转世投胎。你看,男同话语就如许被付与了一层东方神异主义轮回说的外在包拆,让人们在不明就里的情状下,稀里糊涂地被那个“异端”的男同恋爱冲动得涕泗滂沱。

  与《不懊悔》的那种病入膏肓的男权异性恋无意识比拟,后面两部片子当然应该说要聪明圆滑得多,因为它们都为“酷儿”付与了一种世俗文化的外在包拆,让人们不知不觉中受染于“酷儿”之恋的美妙与纯情。看来东方人在那个问题上确也有其独到的表达逻辑:它不是像西方“酷儿”运动那样以一种针尖对麦芒的不当协姿势,向异性恋霸权提出挑战,相反,它筹算劝服群众服下一剂裹有糖衣的“酷儿”苦药,在不知不觉中对群众的世俗看念停止一场悄无声音的“和平演变”。

0
回帖

《不懊悔》与亚洲同志片的“非酷儿性”(转载) 相关回复(1)

忆梦成空
忆梦成空
沙发
在不懊悔的态度与亚洲同志片的人情味和剧情力结合的对比下展现出了该类型的电影现状。
2个月前 (12-09 23:22)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