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留较为完全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
自东天门进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清幽高雅。再加上四面松柏笔直,竹林茂盛,名花异草,彼此掩映,使那片古建筑更显得崇高华贵。
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芒耀眼,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似乎实物。彩绘使得全殿显得光芒耀眼,华贵堂皇。
殿前的平台非常宽大,雕栏重绕,宏伟壮看。殿内供有玉皇、实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活灵敏现,雕琢手法细腻、传神。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美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艺术。
景点攻略:
四时前去皆可,每日紫霄宫迟早功课是武当道教住看道士迟早例行的科仪。目标在于修实养性,祈求吉利。旅客可按时参看,领略武当道教持重的气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时间:每日上午6:00,下战书17:00(根据季节改变时间有所调整)
紫霄宫大殿前。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大的方石展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
《倚天屠龙记》剧照
紫霄福地也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宋、元、明、清各朝代皇帝经常下旨在那里设坛建醮,为祖宗在天之灵祈福颂德,同时也求得神助以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现实上,那是一种与神沟通的仪式。道教认为,祈福消灾、求仙延寿等人力所不及的工作,都能通过那种形式求得神的能力而得以实现。
那里给各人讲一下道教的起源:
1、汉魏两晋的起源期间:
道教的构成是一个迟缓的开展过程。做为道教最末构成的两个标记性事务:
一是《承平经》的传播,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承平清领书》(即《承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甜忠可编著的《包元承平经》)得到普遍传布。到汉灵帝时,张角奉《承平清领书》布道,号为承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及全国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承平道日趋陵夷。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喊山,招徒布道,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斗极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连系,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更高统治当局协做,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国内,遂开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两晋南北朝期间,跟着炼丹术的流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开展。同时道教也吸收了其时流行的形而上学,丰富了本身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仙人家理论停止了系统地阐述,著做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惟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撑持下成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成立了“南天师道”。
2、唐宋的昌隆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实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爱崇,成为国教。此时呈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从头鼓起。自汉晋以来不断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因为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鼎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论述的内丹学说极为流行。
此阶段不只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开展,更借由迁移与文化交换发扬至亚洲其他遍地。例如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策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搀扶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那是道教传进越南最早的记载。
在宋代的道教,信州龙虎山天师世系之受封,始自宋实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又据《宋史.仁宗本记》记载:天圣八年(1030年)蒲月甲寅,赐信州龙虎山张乾曜号澄素先生。到宋徽宗时,虽宠任道士林灵素,但对天师世系亦只赐与一般封赠。
元明期间全实教的呈现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呈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实道。后来,王重阳的门生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草菅人命,颇受成吉思汗相信,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全国道教的权利。而同时,为应对全实道的快速兴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构成了道教北有全实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此外格局。
3、明代时,永乐帝墨棣自诩为实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奠实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鼎力搀扶。此时,道教照旧在中国的各类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4、清以后式微
清以后,道教根本已经停行了开展。清代起头,满清统治者崇奉躲传释教,并压造次要为汉族人崇奉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式微。进进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陵夷。
紫霄宫是武当山最重要的道场之一,但与山中其他道场差别,紫霄宫是以女道长居多的道教宫看。男道士被称为“乾道”,女道士为“坤道”,它来源于《周易》中乾为阳、坤为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