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代文字狱档》札记(五)

10分钟前阅读2回复0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760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219
  • 回复0
楼主

  读《清代文字狱档》札记(五)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概而又比力开通、宽仁的皇帝,在位61年,创始了康熙盛世,给后世留下几颇具传奇色彩的超卓故事。但康熙朝的文字狱故事却其实不多,61年仅发作10起文字狱案,此中还有3件是他亲政以前的案件,阿谁账是不克不及算在他的头上的。做家李国文先生曾有一篇论及中国古代文化专造的文章,却是对康熙持否认立场的,他认为清朝施行暗中文化统造,康熙是首恶祸首,将其和墨元璋等暴君并论,举出的例证就是庄氏史案,说康熙为了一部史乘,竟残杀了那么多人。诚然,庄氏史案是相当惨烈的,但李先生漠视了一点,庄氏史案发案于顺治十八年,了案于康熙二年,而实正的康熙王朝是从康熙八年才起头的。

  赃官吴之荣,因密告庄氏史案而从中获得更大利益,此例一开,诬告、欺诈遂成风气。对此,御史田六擅长康熙六年上疏皇帝曰:近来有一批奸民专干诬蔑敲诈的勾当,在北方不说“于七贼党”,便说“逃人”,在南方不说“通海”,便说“逆书”。他定见皇帝颁布谕旨,此后再有栽害他人者,一概“依律反坐”。康熙表达附和。此时康熙皇帝14岁,那位政治早慧的少年天子,固然已有揣度长短的才能,但仍未亲政,因而诬告、欺诈之风仍未得到制止。康熙七年,又发作了一路颤动朝野的顾炎武《启祯集》伪造案。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江南名流,复社成员,清初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云游四方,此时正在北京。有个喊姜元衡的退休翰林,将此前江南刁民沈天甫为了欺诈而编刻的一本名为《忠节录》的诗集,剪掉二百页,改名为《启祯集》,刊以昆山顾炎武之名,将顾炎武告到官府。就在顾炎武身陷讼事之时,中国的汗青进进了1669年,那一年是清康熙八年,康熙16岁,他亲政了。

  康熙八年蒲月,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捕了权臣鳌拜,四辅臣时代完毕,文字狱的恶性开展之势立即得到了掌握。更令人钦佩的是,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发作,全国洶洶,兵民相率变节清廷,康熙却能查抄以往政治之失,起头大幅度调整对汉族常识分子的政策,十二年诏命荐举山林隐逸,十七年特开博学鸿儒科,十八年开《明史》馆。他期看通过那些办法争取国内仇视清朝的才高名重之士与他协做。萧山毛奇龄明亡加进抗清武拆斗争,兵败走山寺为沙门,后遁藏缉捕,亡命山谷间,做《续哀江南赋》、《白云楼歌》,拜托对明朝的难忘之情。康熙调整政策,毛奇龄遭到传染感动,博鸿开科,他参与测验,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查抄。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戡定,毛奇龄做《平滇颂》献给康熙。清末章太炎责备毛奇龄“少年苦节,有古烈士风,而晚节不末,媚于旃裘”。其实,象毛奇龄如许一多量素浮国内重看的志士政治立场发作改变,正阐明康熙新政策的胜利。

  自康熙肃清鳌拜,到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那四十余年间,虽在二十一年发作过一路比力闻名的墨方旦案,但对常识界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震动,怀温和宽大常识分子的政策也仍在陆续贯彻之中。其时的思惟界相当活泼,很多被称道为“胜国(指明朝)遗民”的著做都陆续结集出书,康熙年间刊行的顾炎武诗文集中所谓“违碍”之处能够说比比皆是。顾炎武记载了庄氏史案,记载本身若何以死相拒参与官修《明史》,他的“胡拆三百舸,舸舸好红颜”之类的诗句更是对清初满洲贵族暴行的无情鞭笞。王夫之的民族情感较之顾炎武更甚,他在《读通鉴论》中说,全国之大防有二,起首就是“华夏”和“蛮夷”。在他看来,“蛮夷”乃“异类”(不是人类),“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那几乎在公开号召汉族人起来造满清的反。然而在其时都未予追查。清初以来非常灵敏的学术范畴——汗青,颠末函可《变纪》案和庄氏史案,有志于著作故明汗青的人都屏息以待,到那时感应文禁已开,又从头活泼了起来。计六奇的《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成书于康熙十年,温睿临的《南疆逸史》成书于康熙四十年。为消除人们的顾忌,规定了非常明白的政策:“凡旧刻文卷,有国讳勿禁;其清、明、夷、虏等字,则在史馆送上谕,无避讳者。”由此可见,康熙的开通和宽大在清朝诸皇帝中,实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康熙期间最闻名的文字狱案,是康熙五十年的戴名世《南山集》案。

  戴名世,清朝安徽桐城人,号南山,生于清顺治十年。其时,清朝统治未久,汉族人心未服,戴名世自小遭到人们驰念故国思惟豪情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民族意识。他天资聪頴,勤奋勤学,年轻时就盛负文名,但不断回绝参与清朝的科举测验,以教书为生。平居好言史事,尤留意明代史事,搜求遗编,网罗传说风闻,有著作之志,欲成一家之言。但中年以后,他对清朝的立场渐渐发作了改变,康熙对汉族人民的怀柔政策,国度民族的同一,社会的富贵和不变,使他熟悉到,那一朝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莫不弹冠振矜,幅辏而出;虽平民之士,亦思奋起,以期无负于盛世”。于是,他于康熙四十四年、五十二岁时参与乡试,中举人;四十八年、五十六岁时参与会试,中第一名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然而,就在他筹办赤胆忠心报效大清王朝时,一场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康熙五十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戴名世《南山集》多悖逆之语。《南山集》是戴名世的学生尤云鹗,于10年前所编刻,经查,该书悖逆之处次要有二:一是在《与余生书》等文中,不消清朝年号,而用南明弘光、永历等年号;二是将曾降吴三桂,任翰林院承旨的方孝标所著记述南明史事的《滇黔纪闻》收录集内。当时,清朝统治中国已历70年,戴名世不消清朝年号,而用南明年号,出格是《滇黔纪闻》所记,皆明亡后西南抗清史事,将其收录书中,那就明显具有眷恋明朝,以至是反清复明的思惟情感了。于是戴名世被下狱。

  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戴名世,也是出于挟私抨击。康熙四十八年戴名世参与会试时,中第一名进士,其时士林皆认为状元非戴莫属,但到殿试揭晓,状元却为赵申乔之子赵熊诏所得,戴获第二名榜眼。赵熊诏的才名远不及戴,其时就传言是赵申乔做了四肢举动。赵申乔恐人戳穿,先发造人,觅来《南山集》,欲置戴名世于死地。此案原来就已连累到戴、方(孝标)两家,不料昔时发作的另一路影响很大的案子――江南科场舞弊案,又连累了进来,如许,此案又被报酬地扩展化,连累进来更多的人,以至连太子都参预了进来。

  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主考为左必蕃,副主考为赵晋。赵晋和考官方铭等承受盐商程光奎等人的行贿,通同做弊。发榜以后,数百名生员抬着财神到学宫请愿,写了一副挖苦左必蕃、赵晋的对联:左丘明有眼无珠,赵子龙满身是胆。并将“江南貢院”匾额改做“江南賣完”。科场案发后,“传闻两江总督要银五十万两,保全伊等无事”。江苏巡抚张伯行疏奏考官受贿,并疏劾两江总督噶礼“通同监临提调,揽卖举人”。此案经查实后,赵晋拟斩,后他杀;方铭斩决;左必蕃被发配。但是那个噶礼,可是来头很大,是康熙乳母的儿子,又是皇太子允礽一党。但张伯行也非等闲之辈,他是极受康熙皇帝相信的人,被康熙皇帝褒扬为“全国第一清官”。噶礼岂能咽下那口气,大搞株连,戳穿张伯行与《南山集》案有关,说为戴名世《南山集》做序的进士方苞,是张伯行的老友,但张伯行竟不差一官一役提拿;而且《南山集》刻板,由方苞收躲,苏州书肆印行三千余部,身为江苏巡抚的张伯行岂能不知,却其实不诘问。太子允礽也将《南山集》中有关“悖逆”之语摘出,进呈康熙,以助噶礼。此时恰是太子初次被废之后,再次被废之前,储位争夺已达白热化水平,太子的任何行为,城市引起其它政治权力的反响,如许,就使《南山集》案与“立储”之争扭在一路,愈加冗杂化了,被连累的官员和出名人士达三、四百人,包罗尚书韩菼、侍郎赵士麟、御史刘灏等。但康熙皇帝是多么睿智之人,从少年时从政,已历五十余载,对官场那些错综冗杂的关系心知肚明,明白表达张伯行与《南山集》案无关。再者,又逢他六十寿辰,他也不肯让那喜庆的日子沾上血光。康熙五十二年,戴名世被斩,方孝标已死被戮尸,孝标一子一孙被发配黑龙江,其余“得旨全活者三百余人”。如许一个严重的案件,被处死者仅戴名世一人,以至连家属、亲朋都无一人受连累,那在清代文字狱案中是少少见的。

0
回帖

  读《清代文字狱档》札记(五)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