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寺《十八罗汉图》别传

17小时前 (11:40:37)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778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572
  • 回复0
楼主

  大德寺《十八罗汉图》别传

  ——澧州揽胜漫笔 老猫

  宋末元初,数年战乱,忽必烈染指中原,建朝立国。前朝行政建造及官衔称呼一并更张改弦,沿革唐宋多朝近600年的湖南洞庭湖畔的澧州府升格为澧州路,其行政首长称呼总管。至元十八年(1281),朝廷将刚封授为嘉议医生的刘好礼放送到处所镀金历练,委以重任为澧州路总管。那刘好礼居官切谏威廉,且尊儒信佛,好建造构筑。其到任伊始,便酝酿将澧州路治从澧阳城(战乱中残毁)徙迁。

  距旧城三十余里有座古镇,系唐大历年间(779)澧州刺史李泌所建,始称澧州新城(今津市新洲镇),那座具有深挚荆楚汗青文化底蕴的古城,“澹津之墟尚在,天门之垒可辨”。即有秦时孟姜女长城觅夫的千古传颂,又有晋时车武子“囊萤照读”的典故美谈,确系一方风水宝地,被纳进了刘好礼的高眼。其边奏请朝廷恩准,边动议处所上兴土木、扩城池、兴寺庙,建书院,以此慰民气、佑处所、弘法度。于是,那座历经数百年兴衰,澧人歌之曰“同情地上楼,苍生不知修”的古镇,又一次勃勃盎然,恢复了往日“上有清使君,下有清江流”的风摘。至元二十一年(1284),耗时三年,徙迁完毕。此期间,刘好礼已回朝廷复命并受朝廷重用,官至朝廷刑、礼、吏、户部四大尚书。

  话说那与徙迁配套的寺院兴建,新洲城北隅,原有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寺,据传系唐景泰年间(或为永泰?)僧人普清创建,因年久失修几近草没。元贞元年(1295),新一任澧州路总管粤顿希鲁从京都请来东山禅师,对该寺重修扩建,历时两年至大德元年(1297)完工,按年号称呼大德寺。开光大典时,首任主持东山禅师,从师门请来十六幅罗汉图绢画(后续补两幅为十八幅),称其为画圣吴道子(?-759)遗笔,有唐刺史吴之问碑文(今不存)可考,供养于正殿,祜佑佛光,被奉为镇寺之宝。

  覌那图中罗汉 ,形神兼备,嬉怒各态,手平分持柱杖、念珠、如意、塵尾、金刚经等法器,面目轮廓运笔顺畅现立体感,须眉发丝用笔纤细如缕又柔韧有力,闲逸自得、意味盎然。随行神畜憨态可掬,如有所思的眸仁中显露出沉着自若的神志,可谓横生妙趣。整组做品无愧为画圣仙笔。

  自此,该寺名望大起,香火昌盛,朝野闻名。很多达官权贵到此顶礼跪拜,文人骚客、风流雅士到此鉴赏,舞文弄墨,也不乏有流寇马贼对罗汉图垂涎觊觎。尔后的数百年间,《十八罗汉图》履历了春光无限,浸染了风霜血剑、曲面过多少苍茫、量疑的目光,遭遇了沉溺堕落异乡的磨难,留下很多官载、民传的美谈和传奇。有偈云:“非色非空潭,兰水承灵源。元绢非彼卷,寺隐甄符传。大德登兰若,凡山也是仙。彼岸梵诵处,尊者自悠然。”

  明嘉靖澧州举人刘崇文(四川广元令、蓬安知州),学识渊博,以表扬先贤,冥搜奇迹为务。 辛酉年间(1561)宦游至此,对十八罗汉像瞻拜、鉴赏后,题词一首曰:“天竺谁凭识梵仙,偶逢奇士弄云烟。殊形磊落知神授,妙品瑰玮有外传。万法历来俱幻梦,狂夫底士漫翩联。续貂莫浪谈工拙,色相茫茫老是缘。”赞颂罗汉图瑰玮,磊落、有画圣之风。无故猜疑和虚妄传言,诽谤不了护法尊者的灵性。续补部门虽略有逊色,老是为续结佛缘。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当朝有名的“公安三袁”中的文学家、国子监博士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人),遍游澧州名胜后,留有详述澧州奇迹风貌《澧游记》等诗文,此中有《大德寺元画罗汉》(吴道子别名吴道玄,宋代圣祖皇帝赵玄朗隐讳“玄”,元玄同义,以元代玄,后已成例,故以称吴画为元画)题词曰:“开匣手拊识元绢,衣上水纹流淡淡。大耳长眉眼烁人,近覌不见远看见。迷糊无处识题字,守僧都不知年岁。开山长老旧传言,西方神僧自貌自。”其意:从宝匣中取出绢画悄悄抚开细看,虽年代长远,远看根本轮廓均在,大耳长眉闪现烁人眼神、衣上水纹隐约可见。题字已迷糊不清,守僧也不知年代,对开山长老旧的传言,画上罗汉也只能面面相觑。

  清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造反起“三藩之乱”,盘踞澧州期间,得到觊觎多年的十八罗汉图,急遣部将送往云南昆明五华山行宫供奉,以祈福佑,成其大业。怎奈此举逆了天意,阿罗汉乃搀扶处死的尊者,岂肯助纣为虐。吴军自此百战百胜,吴贼疾病缠身,恶梦不竭,强行称帝不久便暴死衡州。康熙二十年冬,清廷收复云南,清军将领蔡毓荣、穆占霸占昆明,抄没平西王府后,将罗汉图归还澧州大德寺,那十八尊者又一次回回故乡。时任澧州州牧尹维旆为此宝贝的失而复得颇为慨叹,亲身主持对罗汉图从头拆裱和润色,慎重回位供奉,并嘱寺院对此镇寺之宝加强了平安提防。

  乾隆十一年(1736),澧州州牧何璘为纂修《澧州志林》河渠卷,期间公暇搜集散失文献时,对大德寺罗汉图的记载和传说风闻产生了深挚兴致,欲一睹为快。可寺院对此宝贝早已秘躲提防,婉拒再三,不得已拿出几幅续补的图敷衍,最初由主管寺庙的僧正司出头具名斡旋,才得全数轴卷(能否秘躲实迹?)。何公得到全数轴卷后,因公事纷杂无暇鉴赏,置家中数月,可寺院唯恐有失,数次派僧人催还,那何公不能不加班加点,细细品考后,将其回还,遗有《大德寺罗汉图辩》文一篇,文中对罗汉图出自画圣之手表达量疑。“……凡十七轴者,皆康熙年间州牧尹维旆拆潢,验其绢量,非唐之物。其十一轴,虽字迹不甚超雅,而于烟煤灭没断烂中,其面目可辩也,精神犹在,安插亦有法度。其次二轴,为后人填坏,可惜。又四轴,则出于俗手,陋恶粗呆,无一可看。考唐吴道子画,五季时已不成多觏。至宋李伯时始专师焉,其做天王佛像,尤全法之,出笔苍古,字也老成,迥非时流可几。南渡后,吴兴僧梵隆,又师伯时人物,多出水纹,然乏神情矣,况其下焉者乎!今覌寺僧所躲,其十一轴,当出元明间好手摹仿,然往伯时远甚,何以冒吴生,实可谓以珷玞而欲拟之美玉者。其又四轴,则自荒落中,碎瓦断甓,更不得与非玉而犹拟玉者比之。寺僧宝之多年,深秘而不愿示人,何殊宋人之十袭以躲燕玉乎!良可慨也!固然,全国之宝珷玞瓦砾而认为至宝也,岂惟是哉?盖为吴道子罗汉像者很多矣,因悉取还寺僧。并为之辩以遗之。”

  何公认为:吴道子画五代时就不多见,名山庙宇或稀有存之,但大德寺所躲未必就是实迹。从绢量看非唐时之物,也无宋时佛像巨匠李伯时仓古老成画风,比南宋吴兴僧梵隆水纹技法略逊、神情不敷。此中十一轴面目可辩,精神犹在,应是出自元明期间的好手摹仿,怎能够此非玉之石拟比美玉。寺院多年秘躲不愿示人,多认为是画圣遗笔,故将此奉为至宝,实是可感可叹!

  自此,吠形吠声,蜚语四起,有说唐时吴道子少年成才就被召进宫,无皇帝下诏哪敢随意做画,那罗汉图无题款,自始就非元画。又有说实迹被掳至云南又复回,后又从头拆裱,此期间,觊觎之徒已将其调包。还有说此镇寺之宝早已由寺院秘躲从不过示,从何公索要的过程看,到手看瞻的未必就是实迹。对外界量疑之声和此类传言,大德寺三缄其口,寺院住持对罗汉图的亦实亦幻早已了然于胸,寡僧固执于对开山长老“落发人不打诳语”的自信心,任疑云在岁月中消失。大德寺罗汉灵性照旧,前来祈愿、瞻拜的四方僧俗,川流不息,香火连绵,只是那罗汉图实身往向成迷,音信杳然。

  星移斗转,光阴又流淌了二百多年,大德寺屡次遭战火毁损和流寇洗劫,早已式微不胜。20世纪40年代末,大德寺废墟偏棚住着最初一位守僧,那守僧时常上山摘药、施医行善,日常平凡行乞化缘为生,镇上都熟识那人,就是个住在破庙里喊毛乃相的老喊花子,其僧人的身份、以至是罗汉图往向最初知恋人的身份,鲜为人知。50年代起,本地的佛协、文物治理等部分,起头重视搜集与罗汉图相关的官载志记和民间传说风闻,可实物能否存世或何时湮灭,已无实考。最初的守僧,对代代相传的镇寺之宝的往向,也讳莫如深。民间传说风闻那位僧人与同门师弟虢殊禅师(津市关山古大同寺住持)过从甚密,僧人圆寂时给虢殊禅师留诗一首:“飞天蜈蚣斗扇蟲,地下明珠识金凤。龙马聚首符封处,十八尊者露实容。”暗喻罗汉图秘躲处,但此中玄机,无人能解。至今,《十八罗汉图》的出处和往向那团千年难懂的疑云,久久缠绕在澧州大地。

  后 记

  2018年,慈利县(隋唐时起慈利县受澧州府所辖)考古和收躲喜好者王正鹏先生撰有《吴道子在慈利县悬岩寺绘十八轴罗汉图》博文。考证吴道子先后于唐上元二年(675)、天宝元年(742)夏、至德元年(756)与四川双流县县令进士韦嗣立、朝廷画家李思训、唐玄宗李隆基等人三次旅居澧州慈利悬岩寺。并于上元二年(675)旅居时绘有《罗汉图》,有唐刺史吴之问(656-712)书《悬岩寺碑记》为证,看到吴道子绘《罗汉图》十七轴。后有十八轴又被送到澧州新城大德寺赡养,与《澧州志》多种版本所载根本吻合。至此,《十八罗汉图》“元画非彼卷”的迷惘能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至于十八轴罗汉图事实漂泊何处?早有偈云:“彼岸梵诵处,尊者自悠然。”

  2022.4.18

0
回帖

大德寺《十八罗汉图》别传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