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0 月 27 日 // 礼拜三 ( 香港 大公報 )
【大公報訊】記者李盛芝報道:大公報、學者協會、教聯會合辦的青少年生命教诲沙龍上,講者批評青少年人生觀欠積極。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传授關利平表达,時下大學生經常抱持想做就做的心態,以至無論任何工種的求職信,都是「 走全国」。
香港政府統計處透露,截至○九岁尾,本港二十至二十九歲生齿近一百萬,佔整體生齿一成四。阐发稱,他們普及未得到社會重視、工做才能欠佳、人際網絡狹隘。關利平表达,二十一世紀大部门的大學生,均是家中第一代能升讀大學的「尖子」,難免養成各種「王子病」、「公主病」。
人生欠積極態度
在香港土生土長、執教大學三十年的關传授,見證差别年代的青少年成長過程。她慨嘆,時下青少年的學 態度遠遠不及她求學時積極上進。「讀大學不看課外書、不懂分配讀書時間,屬淺層學 ,是他們更大的致命傷。」她舉例,在城大修讀一學分,普及需要天天用兩小時溫 ,卻有學生向她表达,修十八學分用十小時綽綽有餘。
「八十後」嬌生慣養現象發源於內地,近年席捲香港,當出現跟二十多歲青少年有關的議題,必涉及八十後、九十後。他們大多從「溫室」長大,面對全球化競爭的殘酷現實,難免有軟弱感,跨國市場資訊公司調查稱,只要一成六的九十後願意冒險換取高回報,遠低於八十後的兩成七。
「欠缺目標、自我認識不敷、學 動機低」是時下大學生的通病,關传授目击很多大一生,仍抱著玩樂心態讀書,源於他們剛由預科升上大學,仍未產生危機感。「假设我們未坐過頭等機位,永遠不领会是多舒適、多滿足。」正如學生沒有享受過未雨綢繆而獲得功效的樂趣。
進取低 不願冒險
全港每年有一萬多名大學生畢業,關传授表达,見過一名畢業生「一封求職信走全国」,不論多么工種,信的內容不變,亦懶得往變。她認為,現今畢業生欠缺自理才能,特徵是喜歡玩,無甚興趣;對大部门工作的反應就是沒有反應;期看被重视,但又沒有面對群眾的自信心;更不會根究不要求本身提拔的後果。
關利平曾在○七至○九年向學生展開LASSI(Learning and Study Skill Inventory)調查,研究他們對學 的態度、動機、自我治理,雖然結果顯示大部门人屬一般表現,校方仍根據資料,對症下藥重點協助學生。她期看透過「目標為本」教學,讓學生學 本身在課外、交换活動中,增強對人對事的溝通和處理身手,清晰进大學機會毫不随便,实正领会校方的援助,深思短短數年的大學生活生计和未來前途。
關利平認為,時下畢業生欠缺自理才能,特徵是喜歡玩,無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