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开国功臣徐绍桢将军
原文做者_潘敬(清末进士)
徐绍桢是辛亥革命的闻名将领,被孙中山誉为民国的开国功臣之一。曾任两广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等职。惠隐公昔时曾被徐绍桢将军邀请担任军中参谋,那篇文章是解放后惠隐公为文史办工做时所写的汗青回忆素材之一。《徐绍桢》译文如下:
徐绍桢公,字_固卿,广东番禺县人,学有所成,能文能武,有儒将之风。清朝光绪年间,其时的两广总督为李兴锐,徐公担任督练处的总办之职。那时我年纪尚小,经常看见徐公坐着官轿由一队卫兵前唤后拥着,急步穿过街市。其时我心里不由想:“大丈夫就应该如许啊”。
后来李兴锐被调往两江任总督,徐公也跟随着一路调往南京。徐公本是一名候补道员(处所高级官员),又颠末李兴锐总督的上奏推荐后,被破格提拔补缺,担任苏淞镇总兵之职。后来又调任为第九镇的统造,负责招练新兵。
辛亥革命时(1911年),徐公在江南起首通电全国响应共和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其时的“辫帅”张勋,一贯与徐公反面,并且顽固成性,反对共和,于是张勋就率领他的“辫子军”突然猛攻徐绍桢的第九镇军营。
(张勋的“辫子军”队伍)
因为事情仓皇,徐公被迫率军退出城外。张勋就将徐公在南京玄武湖边的室第楼一把火燃烧了,使徐公历年来收躲的贵重善本册本化为灰烬。很快徐公被世人选举为“江浙联军”的总司令,他率领第九镇戎行的残部及江浙两省的义勇子弟兵策动猛攻,毕竟收复的南京,把张勋的“辫子军”赶回了江北。
(辛亥革命将领徐绍桢)
我(惠隐公潘敬)心向共和,辛亥革命时我弃官南下,途中颠末金陵(南京)。我的表兄弟梁仲为,是徐公的女婿,他就介绍我往参见徐将军。其时徐公军务忙碌,不断在司令部楼上一间大房中办公,食饭睡觉都在那里,会见客人也在那里。一面签发军令,一面与访客纵谈,实可谓好整以暇者。在其时紧迫的形式下仍沉着不迫,应对自若。徐公当即就礼聘我为江浙联军司令部的参谋。可惜不久我就不幸染病卧床,鄙人关旅舍休养了整整一个月才康复,错过了危机之时报效徐将军的时机,而徐公也没有因而指摘于我。
之后孙中山先生被选为民国暂时大总统,而徐公被录用为南京卫戍司令。不久南北实现同一(孙中山让位,大军阀袁世凯任总统),徐公被去除了兵权,并晋身于北京的民国政府中任职。凡是是辛亥革命时在南京起义的革命者,都得不到袁世凯的重用。徐公曾经带兵兵戈,掌握过兵权,尤为袁世凯所忌。因而,徐公就痛快兴办了一家“殖边银行”(1914年1月22日在北京正式开业),改行经济,以韬光养晦避开袁世凯之嫌。那段期间,我不时获邀拜见徐公,一路把酒畅论诗法。徐公对诗词也是独具高见,他也不太介怀昔时家中躲书楼的贵重典籍被张勋(袁世凯的部将)所焚掠,迁居北京后还陆续从头购买了一些,并经常拿出一些收买到的古籍善本给我看。别的徐公还喜欢着书,冷来暑往从不中行。他撰写的册本有《四书量疑》,《孝经量疑》,《三国志量疑》,《后汉书索闰考》,《六书辨》,《说文部首》,《大学述义》,《道德经述义》,《学寿堂文集》,《诗说》,《学寿堂诗集》等。
袁世凯称帝失败身亡后,北洋军阀诡计复辟满清帝造,其时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暂时政府的海陆军大元帅,策动“护法运动”。徐公从北京南下广州,立即被孙中山先生录用为广东省省长。因为其时我在北京大学有教学使命在身而留在了京城,所以徐公在广东省长任内的一切办法,我未能目击,那里就略过。不外徐公为广东人,又曾担任过广东省的省长,推翻帝造成立共和的革射中,徐公有功于国度,也有功于广东的长者乡亲。回忆一下参与过共和革命的所有广东籍英雄人物,无疑徐绍桢公应当占有汗青中的光辉一页。
徐公晚年栖身在上海,患有痹疾,动作不大便利。不外饮食消化才能极强。很少在家生火烧饭,喜欢迟早乘车到市内的各个餐馆顶用餐。在民国二十五年九月往世(1936年),享年七十六岁,我敬献的挽联写道:
公兼文武才猷( yóu功绩),
伟业未成,胡遽遄(jù chuán太仓皇)回净土 ?
国处艰危时会,
愚人其萎,更谁勇障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