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一回,孙悟空一路觅仙来至西牛贺洲境内,正好路遇一个樵夫,樵夫告诉悟空:
【“此山喊做灵台方寸,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仙人,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往的门徒,也不可胜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巷子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便是他家了。”——之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我们从樵夫所说的那段介绍中,至少能够得悉以下三条重要线索:
1、那座山名喊“灵台方寸山”,山里有个仙洞,名喊“斜月三星洞”。既然砍柴的樵夫都晓得那个处所,那就应该还有更多人晓得。樵夫在山上砍柴以后会挑到山下集市往卖,进一步阐明那里并非一个秘不见人的禁地。
2、斜月三星洞里住着一位老仙人。他不只是个仙人,并且仍是仙人里面的祖师爷,被称为“菩提祖师”。既然敢称“祖师”,那就阐明在他上面应该没有其他“老板”,或者说他的“老板”早就已经不在三界之中、五行之内了。
3、那条线索最为重要:菩提祖师手下曾经出师的门生不可胜数,至今仍然还有三四十个徒子徒孙在他的门下潜心修行,那个修行的道场名喊“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猴王传闻,只得相辞出深林,找上途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公然看见一座洞府。挺身看看,实好往处,但见: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高耸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躲。细看灵福地,端的赛天堂!
又见那洞门紧闭,静静静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馀高,八尺馀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之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那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恰是做者吴承恩给读者留下的又一条暗躲玄机的灯谜!
我们先来探秘“斜月三星洞”那五个字:一弯斜月(斜弯钩),加上三个星(也就是三个点),正好能够构成一个“心”字。
再探 “灵台方寸山”:灵台山的“山”稍加变形就能够酿成一个“宀”( 宝盖头)的汉字偏旁;下方再加一个“寸”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守”字。同时,中国古典文化中一贯就有“方寸之心”以及“心有灵智能任持也”等说法,那前半句的“灵台”、“方寸”两个词也是在照应后半句那个“心”字。
试想一个“心“字加一个“守”字,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哪一位闻名的明代汗青人物?没错,此人恰是活泼在明朝正德年间(和吴承恩生活在统一时代)的那位中国汗青上最为闻名的绝世圣人——“心学”学派开创人王守仁(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名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他是明代闻名的思惟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熟知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逃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开创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墨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墨、王。其学术思惟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门生极寡,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1905年,日本海军上将东乡平八郎在天皇特意为他筹备的庆功宴上,面临无数鲜花和逃捧,他只是默默地脱下腰带,向世人展现了腰带上刻着的七个座右铭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不只如斯,更是有人在日本专门成立了阳明学派,该学派的开创人江藤树直抒己见道:“受天道的恩德,能熟读《阳明全书》是我一生中更大的幸运,那是无法用无言表达的称心。没有那一切,恐怕将此生白过。”
1950年,蒋介石为了表达对那位圣贤的敬重之情,特意将其时位于台北市正北方的“草山”从此定名为“阳明山”。
我想,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把如许一位曾经一度改动中国汗青历程的理学圣人设定成为“菩提祖师”的形象,无疑也是一种实至名回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