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21世纪的孔孟之道

2周前 (11-28 11:43)阅读1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907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151
  • 回复0
楼主

诗人小郑自注:连载三篇小文章,总名《告诉你21世纪的孔孟之道》

  1、孔孟成袁世凯陪葬:新文化运动之打垮孔家店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面对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字,成为所有人的心理预期。汉子剪掉鞭子,女人放足,文化上更要有新的文化。

  然而汗青是不成能断裂的,“旧”的人物不死,“旧”的文化照旧会改头换面,陆续唱配角。山河仍是旧山河,人物照旧旧人物。所以有些人不免难免失看,辛亥革命并为给中国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因而后来一部门人唤吁要将文化革命停止到底!

  1911年之后的几年,在文化界唱配角的,是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级晚清人物。胡适、鲁迅等留学一代人物,还需要七八年才气登上汗青舞台。

  康有为做为戊戌变法的头面人物,此前遭受西太后的虐待,被迫在海外亡命了十多年。如今他回到国内,天然被一部门人视为英雄。此前在戊戌前后,康有为曾提出过成立“儒教”的倡议。

  所谓“儒教”是目击“耶教”(基督教)在世界与中国的传布,康有为有种深入的文化焦虑。据说,常常想到那里,他就晚上难以进眠。忧国啊!康有为期看把儒学,升格为国教,由国度强逼推行。

  不外至少在晚清时代,康有为的立儒教为国教之说,底子是穿戴雨衣洗澡,多此一举。那时儒学占据官方意识形态,是科举测验的中心内容,那是被国度所认可的,再立为国教几乎毫无需要,此外还给人一种政教不分之感,不三不四。如斯提议,天然没有可行性。

  然而辛亥革命起来,形势变了。科举已经废除,留洋与新教诲起头代替传统的私塾教诲,孔孟之道仿佛已经日薄西山。

  那时候,康有为再跳出来登高一唤,就有人响应了。1912年10月7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康有为授意其学生陈焕章等在上海再次竖起“儒教会”大旗。陈焕章早年也是跟着康有为搞改进,后来到美国留学,191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孔门理财学》,研究孔孟儒家的经济学理论。书出来后,在西方好评如潮!1912年尚未成名的经济学巨匠凯恩斯为《孔门理财学》撰写了书评,认为该书将会被大量引用。

  所以那时候由在西方获得博士学位的陈焕章出来组织儒教会,显然比康有为、梁启超亲身出来,要有说服力。那就是其时普及的心态:忽悠!

  很快儒教会就绑上了袁世凯的战车,跟袁世凯共进共推!几年后那就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在此之前没有人敢下狠手进攻孔孟之道。在此之后,孔孟与礼教成为过街之老鼠,人人喊打,人人欲灭之。儒家与袁世凯成了一根绳上栓的两只蚂蚱,最初一块玩完。

  因而究其原因,康有为等人急于犯罪,在汗青的关头站错了队,让孔孟成为袁世凯的陪葬品。可叹!可叹!

  1913年3月,儒教会在上海举行丁祭,总收会全体成员恭谒圣庙,行三跪九叩礼。同年6月,袁世凯发布“爱崇孔圣令”,第二年又发布“光复祭孔令”,规定春秋两丁祀孔。显然袁世凯也要以名教的卫道士自居,畴前那个称号是由曾国藩持有的。

  1913年8月,陈焕章、严复、梁启超级人,以儒教会的名义向国会递交示威书,请定儒教为国教。可惜,最初该议案照旧被否决。

  而袁世凯显然是玩实的了,他要让全国人民觉得到他袁某人是孔孟卫道士,对忠孝节义念念不忘。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915年2月,袁世凯又通令全国粹校恢复“尊孔读经”,对峙要把全数《孟子》编进初级小学的课程中。

  在一片尊孔之声中,1916年1月1日,袁世凯竟然称帝了……所有人都惊呆了!本来尊孔仅仅是幌子,袁世凯玩的是王莽那一招。

  社会各界都被此举激怒了。讨袁之檄,飞遍全国;骂袁之声,沸腾神州。而儒学与儒教,被绑在了袁世凯称帝的羞耻柱上,被视为袁世凯复辟的爪牙。儒学成为首恶!

  文化界对儒学的大责备如火如荼展开。

  1916年2月,青年学人易白沙在陈独秀兴办的《新青年》上颁发《孔子平议》一文,借批孔来骂袁,文章认为两千来来孔子老是被野心家操纵,尊孔就是闹剧。易白沙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出来责备孔子和儒学的人。他在那篇文章中也把中国汗青上的政治专造、文化专造通盘回结到孔子头上。如斯看点当然过火,但是却成为后来批孔者原则构想,把专造主义的帽子往孔子头上一扣,孔子哆寒战嗦,几十年缓不外劲来。

  尔后,又有人把责备的烽火,从孔子本人,延烧到整个封建礼法。1917年2月,吴虞在《新青年》上颁发《家族轨制为专造轨制之根据论》,吴虞的文章立意高远、责备深进、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有必然的说服力。他认为儒家以孝为中心的家族轨制是封建专造统治的爪牙!他把孔子比做悍贼,贻害万世!

  如许一个责备是振聋发聩的,其回响在整个中国激荡!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颁发小说《狂人日志》把中国汗青比为“食人史”:“我打开汗青一查,那汗青没丰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认真看了三更,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食人’两个字!”

  从此鲁迅一骂成名,成为勇敢的民族文化责备者,把中国的汗青说成是“做稳了奴隶、想做奴隶而不得”两种,把“仁义道德”说成是“食人的礼教”。一切古典价值,在鲁迅眼重都是虚无。

  庇护中国古典伦常两千多年的孔家店,就如许被那几个文坛的哥们给拆了。1921年6月,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一文中以颇为壮烈的口吻指出:“我给列位中国少年介绍那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

  读者请重视,那里还仅仅是“打孔家店”,还不是“打垮”,实正打垮还要等下一批更激进的人。

  而那位“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其人品其实有可议之处。其家庭关系闹的很不愉快,与父亲打讼事争家产。那也成为他萌发进攻礼教念头的根源。

  当然汗青是多面的。新文化运动一干人等群殴孔子,天然也引起社会上庇护孔孟的人士的还击。

  1918年,晚清闻名的古文家、翻译家林纾颁发了至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公开信,责备他放纵陈独秀等北大教师颁发倾覆孔孟的言论。那那篇公开信中,林纾以亲身履历来阐明反儒之人的过火。林纾说本身固然不懂外文,但是近二十年来,翻译了一百三十多种外国小说。那些都是外国人的做品,他们不懂孔孟之道,但是照旧“崇仁,仗义,矢信,尚智,守礼”。林纾的意思是孔孟仁义之道,良多条目也是被外国人所遵从的,具有普世性,不克不及全盘否认。显然林纾的看点是更契合事实的。

  与此同时,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留美学生倡议“学衡派”,发扬守旧主义,庇护传统文化,匹敌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他们的一些一孔之见,在今天看来反而比新文化派的言论要深入。固然在其时他们声势上不如新文化派。所谓举国嚣嚣,谁为国家栋梁?

  今天我们离隔必然的汗青间隔,也许看得更清晰,汗青事实不克不及是虚无主义的。孔子事实是在中国有两千多年崇敬史的文化偶像,以孔子为中心,构成了一系列不变的文化构造。把孔子打垮以后,中国人的心里皈依何处?中国人的心灵次序岂不紊乱不胜?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岂不流落无依?

     那在其时“打垮孔家店”的勇士们,似乎不消考虑那个问题,然而到今天我们不能不曲面目面貌子。简而言之,就是孔子思惟,在今天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0
回帖

告诉你21世纪的孔孟之道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