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卷10战法诗解政胜死义谨察术明
题文诗: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政胜义正,义正爵实,
则民不争,不争则民,无以私衷,以上为意.
王政使民,怯于邑斗,勇于寇战.爵实民习,
以力攻难,故民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行,
则免逃击.故兵书曰:大胜逐北,无过十里;
小战逐北,无过五里.兵启程敌,政不若者,
勿与之战;食不若者,勿与耐久;敌浩瀚则,
勿为攻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故曰用兵,
大律在谨,论敌察寡,则其胜败,可先知也.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胜不骄者,
战术明也;败而不怨,知所失也.兵同强弱,
将贤则胜,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也者,
将贤亦胜,不如亦胜.政正义久,持胜术者,
必强至王.民服听上,国富兵胜,若行是则,
正义至治,必久以王.其兵过失,轻敌深进,
偕险绝塞,民倦饥渴,而复遇疾,此过失道.
【原文】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衷,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
见敌如溃,溃而不行,则免。故兵书“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
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寡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故曰:兵大律在谨,论敌察寡,则胜败可先知也。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胜而不骄者,术明也;败而不怨者,知所失也。
若兵敌强弱,将贤则胜,将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若民服而听上,则国富而兵胜,行是,必久王。
其过失,无敌深进,偕险绝塞,民倦且饥渴,而复遇疾,此其道也。故将使民者乘良马者,不成不齐也。
【译文】
一般说来,战争的战略必需以政治上的成功为底子。有政治上的成功,人民才不争夺。人民不争夺,才不逞小我的意志,以君上的意志为意志。所以成就王业的国君的政治,使人民乡里械斗就惧怕,和仇敌做战就勇猛。(根据功绩情状授予官爵-第九篇错法)人民习惯于用力量攻打凶恶的处所和强悍的敌军,所以没有怕死的心绪。
看见敌兵像水决一般地瓦解,奔驰不断,那就放他跑吧!兵书曾说:“大战打胜了,追逐败兵,不要超越十里。小战打胜了,追逐败兵,不要超越五里。”
戎行一动,先要权衡敌国。我们的政治赶不上敌国,就不要和它做战;我们的粮食赶不上敌国多,就不要和它相持;敌兵比我们多,我们就不要做进攻的客军;敌国一切都赶不上我们,我们就向它进攻,没必要游移。所以说:用兵的严重法例在于隆重,研究敌情,察看两边军力的几,或胜或败,是能够预先晓得的。
称霸全国国度的戎行,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战术高明,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晓得了打败仗的原因。
假设敌我两边戎行实力强弱相当,将领的程度超越仇敌的就能获胜,将领的程度不如仇敌的就会打败仗。假设战前的决策出朝廷的谋划,将领超越对方的会取胜,将领不如对方也能取胜。在政治上持久掌握获胜的战术,国度就必然能强大。曲到称王全国。假设公众从命并听信君主的治理,那么国度就会强盛,并且戎行打胜仗,施行那一原则,就必然能持久称王全国。
用兵的错误,关键是轻敌冒进,使戎行背靠险地,渡过边塞,使世人怠倦而饥渴交加,再加上碰着疾病时髦,那是错误的用兵办法。所以将领役使公众,像骑一匹马似的,不克不及不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