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赛道的古远汗青

15小时前 (06:21:47)阅读1回复0
大清
大清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783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674
  • 回复0
楼主

  【题图】三亚市亚龙湾乐盘水出海口四周,鲜有人至的红树林秘境。

  海南师范大学冯国平博士存眷海南体育旅游资本的开发,同时也存眷东洋日本“驿传”赛事。他向我介绍了往年初次举办《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的线路,期看以此为样板将汗青文化元素融进赛道,推进环岛古驿和山区古道的人车接力赛,甚至自行车、跑步接力赛。

  那个构想十分好,本人完全附和。海南热带光景早已蜚声中外,可惜其蕴含的丰富汗青文化却仍欠彰显,有些虽经发掘,传布普及也是任重道远。熟悉论有句名言“觉得到的工具未必能理解它,只要理解了的工具才气更好地觉得它”,美景与汗青资本相连系,参与者觉得会迥然差别。

  那个山海赛道,从海榆中线亚诺达雨林景区大门前起头,绕一个大弯至三亚亚龙湾广场海滩完毕,全程163.8千米。笔者觉得其设想相当明智,根本上环着保亭盆地绕一个大圈,地形起伏不大,利于竞赛。主办方期看将赛事持续下往,本年的赛事即将筹备,或者沿往年线路视需要恰当微调,或者重设线路。期看他们逐渐摸索出更好线路固定下来,若能锲而不舍,自己就会成为汗青。例如日本的“箱根驿传”活动,就传承百年之久了。

  本文试阐发往年那条赛道,测验考试文史与体育的联婚。地图上看,该赛道酷肖一个浩荡问号,我们无妨把它看成对那个地区本身文史的“求索之问”。

  如今,该项赛事又在积极筹备中,赛道能否有所改变还未明白。至于其他赛事通道,当不乏更多汗青闪光点,容后逐渐发掘。

  ▲首届赛事跑团途径图

  考《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赛道,各路段几乎都有史载。归纳综合地说:

  一,国道G224(海榆中线)之一段。那段中线的前身,是自古五指山腹地民族同胞南下三亚的几乎独一通道。据《五指山市志》记载:海榆中线通车前,五指山地域只要不敷1米宽的山路通往外界。此中从毛阳南下三亚的独一孔道,是绕今日五指山市的番阳镇,经毛道乡、保国村、畅好乡进进今日保亭县的毛感乡、三道镇,再南下三亚。

  该路段最早见诸史载,为1887年民族英雄冯子材开垦保持五指山区的“十二大道”,此中的“东南一路”:“一由崖州东之三亚口西北行,越华林大岭,出五指之西,抵凡阳”。所谓华林大岭,泛指今甜什岭与阿陀岭,冯子材即是沿岭麓天然通道开垦进进五指山腹地的大道,线路即包罗了本段赛道。

  ▲1935年首见保亭县建置的黎区地图部分,本赛道地区即在此中。原图为广东省立中山藏书楼躲。

  二,国道G361(陵昌线,即原省道S305)全段。陵水椰林镇至保亭保城镇一段,是陵水进进保亭盆地的最重要汗青通道,明清以来史不停书。国道G361的最早成线记载,亦与冯子材“十二大道”中的“正东三路之三”密切相关:“一由陵水之乌牙(峒,今祖关镇一带)开至宝停司,又由崖州之藤桥亦开之(至)宝停司;再由宝停司西行横开一路,越七指山抵崖州属乐安司”。那里的“陵水、乌牙至保亭”“保亭司西行”就是整条G361的原型。

  三,国道G223陵水椰林镇至三亚吉阳镇路段。汗青上那全段都属于海南环岛驿,至少从元代起头运做,完全的驿站展舍记载始自明初重设环岛驿的1370年起,尔后不断没有中断。近代公路的构筑,自1926年至1934年之间陆续完成。

  当然,也有破例。赛道最初一小段,即乐盘岭麓南下至亚龙湾海滩,汗青是一片清白,是典型的“不知有汉,无论晋魏”。

  ▲1934年琼崖抚黎专员公署印刷的黎境天文图部分,可见本赛道的前身。原图为广东省立中山藏书楼躲,@寳藍 摄。

  ██赛道各站点汗青文化简述██

  █始发站:呀诺达景区

  景区位于甜什岭以北,藤桥西河中游,汗青上是重峦叠嶂中的黎峒秘境。明清属椰根峒,清光绪间冯子材抚黎后从头规定峒界,呀诺达属椰根峒百万弓,四周同属该弓的田头、加进(今什进)、沙竹(今什军)、南善(今景区内南电)等黎村首现于《崖州志》。1954年12月,海榆中线公路修通,呀诺达地域从此完毕了与世隔断的汗青。

  ▲明嘉靖海瑞《上兵部图说》中的椰根峒和琅瑥峒形势。

  █第一站:新政镇

  在藤桥东河收流脚下河边,明清属椰根峒。600年前的明代永乐《琼州府志》陵水地图,就标示有镇街四周的“生黎”遮锦(今什邱)、竹炭(约今什梯利)等村。清康熙中,为保亭司属下的“熟黎”母盛弓。清末为椰根峒中的某正弓,镇街为昔时某正村。

  ▲约1929年绘造的《崖县全图》(部分)中的某政弓、昂贡弓等本道路一系列黎峒,光绪间张之洞将重组的琅瑥峒与椰根峒从陵水划回崖州。

  ▲新政镇街。

  █第二站:响水镇

  在藤桥东河收流藤桥溪上,清末为椰根峒中的昂贡弓。镇街东南的局南村,即光绪《崖州志》所载古隆村。史上五指山区南下三亚的独一孔道,亦即冯子材辟十字路之一的“东南一路”,是沿岭麓经今畅好乡进保亭县毛感乡、响水镇、三道镇,再穿甜什岭麓下三亚。因而,从始发站至响水一段均为重要汗青通道。

  ▲正德《琼台志》地图准确标示的藤桥两河,以及琅瑥峒、椰根峒,虚线为沿河谷进进五指山腹地的次要通道。

  █第三站:保城西南“六公里”

  600年前永乐《琼州府志》陵水地图标有“生黎”湳温村,即今保城镇保亭河(石峒河)南岸的系列村群(黎语“湳温”意为河的南岸)。明中后期,官绅将“琅瑥峒”概念扩展为对整个保亭盆地及其围绕群山的泛称,史载甚多。“琅瑥”很可能是“湳温”的音变。清康熙中为保亭司属下“熟黎”湳温弓。现代该村名消逝。

  ▲根据永乐地图标示诸黎村逃溯的湳温村及保亭盆地现仍存村名的浩瀚古黎村。

  █第四站:保亭大道东头

  那里是保亭河(石峒河)中游,保亭盆地之腹。其西南不远,明初地图标示有“生黎”豆雷(今道龙)村、东北不远有“生黎”卓进(今巡亲)村。其西不远,清康熙中有保亭司属下“熟黎”南春弓(今春天村,黎语“湳春”意为河的北岸),其南不远有石峒栈(今存),为清代沿陵水河航运上溯的重要港口。

  ▲正德《琼台志》地图上的卓进与豆雷等“生黎”村,陵水河各收流均有准确表述。

  ▲平静的石峒河。

  █第五站:陵昌线大田村

  国道G361陵水椰林镇至什玲镇路段,历来是县治进进保亭盆地最重要的通道。永乐《琼州府志》陵水地图此处就标有“生黎”大田村,沿陵水河岸的古黎村密集散布。清康熙中,为保亭司属下“熟黎”大田弓,其南不远还有“熟黎”湳耀弓(今南跃村)。

  ▲1954年6月地图出书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精图》中的海南岛。当时海榆中线通什(图中标示为冲昌,后译冲山)以南阿陀岭险段与本段赛道均未修成公路。

  █第六站:祖关镇

  今祖关镇域内的大坡村,永乐《琼州府志》陵水地图已有标示,是该通道进保亭盆地前的最初一个熟黎村。祖关镇街的深田村,清康熙中是保亭司属下“熟黎”深田弓,其南不远还有奠板弓,又有奠板营。晚清民初,那一带为乌牙峒。

  ▲1866年刻本带经纬线的同治《广东图》,堪称汗青地名集大成者。可见陵水通道中的大坡、深田、军堡等一系列村庄及奠板营、大坡营等。

  █第七站:本号镇

  永乐《琼州府志》陵水地图标示的“播哄”村,即今本号镇的异译。该村在进保亭盆田主通道的都总河东岸,北通吊罗山北麓承平镇,再可进进五指山腹,自古战术位置重要。其东不远的军普(军堡)村,明初即由一名副千户持久驻守。再东南不远,清代驻有大坡营。

  ▲万历《琼州府志》地图的播哄、军堡、底混(《琼台志》原名,即今提蒙,该图讹做病混)等村。

  ▲陵水河收流都总河,国道G361赛道更大的地形造约,受其影响公路曲到1969年才修通。

  █第八站:县城椰林镇

  陵水县治椰林镇,在陵水河下流。永乐十六年(1418)砌筑南山千户所城,正统五年(1440)县治由河口李村迁至千户所城边靠河处,成化二年(1466)迁进所城。陵水城在环岛驿道系统中,设有顺潮驿站(1439-1504年运做)。

  ▲乾隆《陵水县志》描画的陵水县城北门(经数码反相)。北门是县治主门,门外护城河有“迎恩桥”,皇恩浩大的意思。

  ▲在卫星地图上钩沉陵水古城垣的可能范畴。

  █第九站:海榆东线盐尽村

  盐尽村北靠驿道,南靠桐栖港(明代称南山头港)。东北数里有三才镇,系明代驿道顺潮展所在;南山千户所于此分置岭脚军屯,地图标示为三旗屯,“三才”即“三旗”的讹变。三才镇东侧山包明代称为“黎苗岭”,周边及以南几乎满是黎峒。明初,汉农耕文化圈以三旗屯为契机,逐渐向南扩展。

  ▲1794年伦敦出书荷路顿海图上的桐栖港到藤桥一带,此两地以夺目图形标示了海防炮台。乾隆县志记载,桐栖港设置装备摆设千斤和八百斤铁炮各一门。

  █第十站:海榆东线九所村

  九所村位于驿道边,明初在此处设置鸭塘驿展,南山千户所分置鸭塘军屯,以第九百户所(一百一十个军户)屯垦,后因得名。清代设九所驿展。北有山,主峰高达428米,亦因村名九所岭。岭海相夹,驿道穿行此中。现代军事史称九所岭关口,长5.31公里,1958-1980年由榆林要塞军分区派兵驻防。

  ▲万历《琼州府志》地图的顺潮展、三旗屯和鸭塘屯。

  ▲九所岭。

  █第十一站:英州镇深田村

  深田村在深田河(明代石赖河)下流。明代设石赖驿展,南山千户所分置石赖子军屯。岭脚、鸭塘、石赖子三个军屯,是600年前朝廷对陵水县域中西部农业规模开发的先声,三百余军户屯垦兼护路。此前浇灌农耕仅限于陵水河及陵栅水下流冲积洲的狭隘地区。英州,清代称膺秋或膺修,清康熙设膺秋军营。

  ▲1720年康熙《皇舆全览图》中的膺秋营与桐楼(栖)营。

  █第十二站:藤桥河口海棠湾

  藤桥河口,陵水崖州两治所之间的重要节点,历代多有建置。唐宋间置吉阳县,1073年废县为藤桥镇,唯县治进进藤桥的年份不详。元代设藤桥驿,始置藤桥渡及东山渡。明初设承平驿,运做至晚明,又设藤桥巡检司。清代设永宁巡检司,管属整个崖州东部汉区,又置海防炮台。明清永宁乡包罗整个崖东,现海棠湾镇街内仍存永宁社区名号。

  ▲乾隆《崖州志》地图中的小桥及藤桥各营。

  ▲海棠湾镇街内的“永宁”地名遗存。原图来自收集。

  █第十三站:林旺村北

  陵水至崖城间的海榆东线公路根本沿袭古驿道,林旺村是驿道闻名险段回风岭南线(晚清起称竹络岭通道)东口,明代设德林展,清代设小桥展,又设小桥军营。“小桥”就架在古称郎岭水、流进铁炉港的林旺河上。其南铁炉港“水深八尺”“深阔,可泊大船”。小桥营驻兵百余名,负责榆亚至藤桥各港口海防。

  ▲光绪中期《琼郡地舆全图》中的洞(桐)栖港与铁炉港。

  ▲从林旺桥西看回风岭。

  █第十四站:吉阳镇街以东

  吉阳镇街,把守海南闻名险隘竹络岭通道(古代回风岭驿道)西头,顺榆林河谷北可通甜什岭,南可下榆林港,又可沿东南流的六盘水(明代称下水,清代称乐盘水)进进亚龙湾,战术地位非常重要。明初于榆林水边设湳西军屯,驿道设湳西展,清代驿道设榆林展。

  ▲在卫星地形图逃溯明清驿道回风岭南线路段,可见湳西展之险峻。

  █起点站:亚龙湾广场

  亚龙湾“没有汗青”,恰是她最清白的汗青。因为山海封锁,那个世外桃源只要几个小村。光绪《崖州志》“玡琅湾,在榆林港东五十里。内多礁石,浪甚险”是其独一记载,但在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乾隆)时代的英国海图中,已标示该湾。海南建省后才开发,先为“牙龙湾”后改今名,被《中国国度天文》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海岸”的头把交椅。

  ▲1794年伦敦出书荷路顿海图上的玡琅湾。

  【本文考据均具原创性,地图均系做者搜觅及后期造造】

0
回帖

《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赛道的古远汗青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