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伯恩施坦批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转载)

2周前 (11-29 10:41)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907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144
  • 回复0
楼主

听伯恩施坦批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老早就想写一下关于伯恩施坦批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感受,不断没有

  动笔。曲到前几天和勇猛的心、刘根生兄弟一路再一次聆听了此次伟大的表演,觉得有

  需要和伴侣们交换一下。

   我所说的那个版本,是伯恩施坦1979年9月在维也纳歌剧院批示维也纳歌剧院合

  唱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一次实况表演,女高音Gwyneth Jones,女中音Hanna

   Schwarz,男高音Rene Kollo,男低音Kurt Moll。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笔者最喜欢的做品,早在大学年代,刚从磁带(如今

  都忘了是谁的演绎,好象是东欧一个乐团)听到那部做品时,就被此中浩荡的气焰和深

  沉的感情所吸引。后来陆续在许多差别的场所下聆听,越来越逼真地感触感染到它的艺术魅

  力。迄今为行,笔者听了大约四十个版本,印象最深的,除了富特文格勒51年拜鲁伊特

  和42年那两个不朽的灌音外,就是伯恩施坦的那个版本了。富氏的两个版本难定胜败,

  并列第一,伯恩施坦屈居第三。

   关于差别版本的比力,我不断认为要从中感触感染到艺术家所演绎出来的特殊的东

  西,要以本身的实情实感和音乐发作共喊,要往体验“音乐的无限多样性”。因而,贝

  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许多版本我都十分喜欢,好比伯姆的文雅与内秀、哈农库特的紧

  凑与通明、墨里尼的崇高和张力,阿巴多的深厚与博大、克伦佩勒的严谨与传统、瓦尔

  特的活力和自在、库贝利克的灵感和顺畅……我从浩瀚的巨匠演绎中领略了《第九交响

  曲》无限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本来不异的做品在差别的演绎下,竟能有如斯浩荡的差

  别。音乐做品似乎是一颗暗中中的钻石,当它承受了光线的照射,就能够闪现出它五光

  十色的标致,从任何角度看都不尽不异。

   但艺术在每小我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原则,差别版本天然在每小我的心目中都有高

  下之分。假设是白色的光线照射钻石,它就会发散出七彩的光线,其亮丽水平相信会超

  过单色光的照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能够从许多差别的角度来演绎,虽然每一个角

  度不成能使所有人都认同,但假设能展示出从未有过的内涵和效果并自成逻辑,那么起

  码我是承认的。我坚信艺术有其现代的生命力,它应该在差别的时代展示差别的内涵。

  所以我其实不怎么热衷于“仿古”、“本实”吹奏,它们可能是重要的参考,但绝不是唯

  一的原则。就象我承认加蒂纳的贝多芬可能更接近原始的演绎,但它的艺术价值绝对不

  能和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相提并论。有人说不知是贝多芬的交响曲成就了富特文格勒,

  仍是富特文格勒进步了贝多芬交响曲的地位和内涵。而那应该是批示家和吹奏家所应达

  到的更高境域。

   正因为此,我心中最喜欢的批示家,第一是富特文格勒,第二是伯恩施坦。前者

  确实是升堂入室的巨匠,他在音乐理解和批示上已进化境,到达“随心所欲”的境域。

  那个境域是不成求的。伯恩施坦在批示上没有到达富氏的境域,但他以其博识的学识、

  热诚的心里、坦荡的襟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心,而到达另一种境域。他

  的批示充满现代精神,是现代人的音乐。他的批示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古典的精神相悖,

  但确实是满怀感情而又让人心服的个性化演绎。伯恩施坦早年的批示愈加投进,激情似

  火,在舞台上就好像魔鬼附身般地情不自禁地尽情挥洒,以致于有些人说他“做秀”、

  “偏激”、“夸饰”。但我相信那是他逼真的豪情流露,并且那种投进强烈地传染着乐

  队,使所有的人都全身心地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和他一路投进音乐的再创做中往。许多

  乐手对伯恩施坦怀有一种冗杂的豪情:每次表演完毕后,都有一种筋疲力尽的虚脱感

  觉,似乎停止了一次天堂之旅后再回到尘世,但游览是那么地令人憧憬。每一次和伯恩

  施坦的表演都是一次燃烧,象凤凰涅磐般痛苦而又升华。

   说了那么多题外话,只是在阐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演绎,是对批示全方

  位的挑战:它不只查验你掌握大型乐团、合唱团和独唱的才能、对各类力度、速度、节

  奏、乐队各声部的掌握、对各类曲式、和声、配器的领会、对音乐过渡、飞腾的启承转

  接,并且还要求批示有深邃的人文涵养和浩荡的现场魅力。无怪富特文格勒每次在批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前都十分严重,似乎要履行一件严重任务或神圣的仪式一般,他

  以至经常觉得本身不配批示如斯伟大的做品。

   伯恩施坦曾阐明过为何他在短短时间间隔内演绎的两次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会有着

  迥然差别的效果,那涉及到忠于原做演绎诠释的概念。那段文字十分重要,定见读者认

  实读一下: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能理解为极端差别的诠释,表演时也能有判然不同的效

  果。一种演绎体例是:逐字逐段地忠实于曲谱,在节拍与活力方面分毫不差地忠实于原

  谱标识,毫无乐队吹奏中的润饰与填补,没有自在的停顿、渐慢和伸缩速度,自己完全

  按照争议更大的(有时以至是不成能完成的)贝多芬创造的节拍器往演绎,并且其实不顾

  及到了乐队平稳所需的活力上的比照。我们无妨将那种体例称为A。

   别的一种极端的立场是Z,是一种极度浪漫化的理解,张着大嘴,它渴求一些音

  乐之外的理念,就大约似乎‘无形态的紊乱’(头几末节),‘从单细胞繁育而来的生

  命’(第一个动机),在完全理解与精神合成中迎来了人类开展的飞腾——此中,我们

  能听到耽误、伸缩速度、富有活力的夸饰和(或)改变,以及不平衡的速度。以至诗意

  的深思、小我化、主看化的元素也时得与闻。而我们迄今所听到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

  表演,都是在A与Z两点间的某处游移不定;但是我还很少听到统一个批示在差别场所演

  绎贝九时象我本身那两次表演一样如斯迥然差别。”

   那两次表演中的一场是在维也纳的音乐厅举行,另一场则是在波士顿的交响大

  厅。在维也纳的表演中,伯恩施坦看上往倾向于Z那一端,他相信,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是浪漫主义——以至几乎是马勒化的。而在波士顿,他认为,那场表演是清晰、间接而

  且古典的。对此,他找到了更多的、差别的阐明。此中一个关系到每一场乐队表演效果

  的因素是所处音乐厅的声学特量,批示必需往适应那种特量。别的一个因素堆积于他棒

  下乐团的传统之中;还有就是小提琴首席和独奏演员的小我程度。别的不成漠视的还有

  乐器的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收美国小号的音色就差别与德国小号。那些都是纯

  外部的因素,但是他们的影响却不成低估。

   伯恩施坦写道:“但是事实是,那两场表演恰好是在那一霎时通过我与那篇伟大

  曲谱之间的契合,从批示台上起头策动的。虽然第二场维也纳的表演与乐队在波士顿的

  排演相隔只要四天时间,我却恰是在四天时间内从头研读了曲谱——那是我的习惯:在

  维也纳表演前的那些天我研究曲谱,在每一次演绎一部大的做品前我也会将曲谱研究益

  深——不管在此之前我能否已曾批示过他。而每一次城市有一片差别的天空……”

   列奥纳德·伯恩施坦最初言简意赅地述及到他每一次对贝多芬做品演绎后所发现

  的奥秘,那些奥秘弥久而长新。他心里深处一种近于幼稚的性格以至使他发出如许单纯

  而热诚的唤喊:“兄弟!”“女儿!”“快乐!”“无限无尽!”“神!”

   上面所说的维也纳的表演,就是我前面推崇的版本。我已经将它做为了我的“标

  准版本”,聆听的次数最多。富特文格勒的演绎超卓却不宜多听,正像假设成天都是山

  珍海味,反倒觉不出此中的妙处。在内涵深度上,伯恩施坦确实略逊富特文格勒,也许

  是因为民族的不同吧。但伯恩施坦的演绎十分吸惹人,超卓纷呈,飞腾迭起,张力十足

  而又游刃有余,有趁热打铁之感,别的灌音也十分优良,而灌音在贝多芬《第九交响

  曲》演绎的地位中长短常重要的。

   详细评说起来就很长了,不再那里细说,笔者仅指出几个特征来阐明此版的超卓

  :音乐刚起头从朦胧的引子到主部主题呈现时就十分吸惹人,似乎是混沌初开时的太

  虚,一起头就预示着那是一个浩荡的音乐戏剧;再现部那遏行不住的悲壮气氛轰喊时,

  伯恩施坦处置得既大方昂扬又不至失控;第二乐章茫然无着又勇往曲前的力量和迷惘情

  绪,冗杂的豪情纠葛和大动态的比照,伯恩施坦都恰如其分;第三乐章是伯恩施坦最动

  人的演绎之一,那赤诚心灵的跳动、深躲的豪情流露、大海般的襟怀和偶尔泛起的浪

  花,都在伯恩施坦全身投进的批示中得到最足够的展露;第四乐章严重的引子、从一片

  沉寂中引出的《欢乐颂》、欢乐情感天然而又困难地蔓延、男低音规矩傲然的吟唱都非

  常令人心服;中间乐队气象万千的大赋格动感十足而又清晰清楚,然后全体乐队的大合

  唱飞腾如斯动人,伯恩施坦流泪了,笔者流泪了,相信在场的看寡也都流泪了;之后四

  声部合唱的持重纯洁、轮唱的此起彼伏、曲至最初尾声全体乐队的欢唤,小号手和长笛

  手已经近乎疯狂了,全体乐队和合唱团也近乎疯狂了……

   当最初一个音符完毕后,全体看寡情不自禁地全体拍手欢唤。要晓得那是在1979

  年的维也纳,卡拉扬和伯姆还健在,欧洲还有浩瀚的人对美国的批示家报有成见,维也

  纳的听寡也不知常识了几伟大的批示家……但我相信听寡的欢唤和拍手是实心的,因

  为他们参与了一次伟大的音乐之旅,而他们是如斯幸福,一生能有如许一次听乐履历应

  该是称心了。

   无疑吹奏者和演唱者的发扬都是近乎完美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弹性和张力、音

  色都是无与伦比的,合唱团的表示也十分优良,四位独唱者都有高水准的表演。比拟之

  下,托斯卡尼尼、瓦尔特和伯恩施坦在SONY公司的贝九,因为合唱团水准不高而打了折

  扣——美国合唱团事实有差距,柏林爱乐乐团只要在富特文格勒的棒下,才深进到了贝

  多芬的精神深处。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那场表演的LD时那“近乎颤动”的心绪。以后我无数次地聆听

  CD,每次音乐完毕后,我都情不自禁地想拍手欢唤。但DG公司残酷地将看寡拍手欢唤的

  声音给CUT掉了,令我每次都非常地遗憾而失落,心里那汹涌的冲动无处发泄,如刺在

  哽般难受。如算不敷,CUT掉掌声能够算此版本更大的不敷吧。

   那张CD以各类面目发行过,DG公司出书的伯恩施坦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就用了

  此版,后来在100张“古典音乐进门系列”中出过,DG公司出书的由批示家本人挑选的

  “伯恩施坦纪念专辑”中也有,如今最新的“画廊系列”又收录了进往,但很希罕各人

  都不大重视那张唱片,对那个版本的评论很少。畴前DG公司做过查询拜访,他们在出书完了

  100张“巨匠原像系列”后,请全世界的爱乐者选举本身心目中的“第101张”唱片,当

  时我毫不游移地选举了那张唱片。

   伯恩施坦的现场绝对是最冲动人心的。我盼看着能早些出书他的DVD,不但是那

  张贝九,还有他的马勒……

0
回帖

听伯恩施坦批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