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卷8思贤诗解1亡乱国君好其所乱尊贤任能纳谏国安

9小时前 (11:39:13)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799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994
  • 回复0
楼主

  《潜夫论》卷8思贤诗解1亡乱国君好其所乱尊贤任能纳谏国安

  题文诗:

  国之所以,存者治也,国之所以,亡者乱也.

  人君莫不,好治恶乱,乐存畏亡.尝看上记,

  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无数,夫何故哉?

  然察其败,皆由君常,好其所乱,恶其所治;

  憎所以存,爱所以亡.是故其虽,相往百世,

  悬年一纪,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亡征,

  败迹皆若,重规袭矩,稽节合符.故曰虽有,

  尧舜之美,必考周颂;虽有桀纣,之恶也必,

  几于版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世.夫与死人,

  同病也者,不成生与,亡国同业,不成存也.

  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之且病也?由不嗜食.

  何以知国,之将乱也?由不嗜贤.故病家厨,

  非无嘉馔,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

  乱国之官,非无贤人,君弗能任,故遂于亡.

  生而食梁,旨酒甜醪,所以摄生,病人恶之,

  认为不若,菽麦糠糟,饮凊凉者,此将死候.

  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认为安,闇君恶之,

  认为不若,奸佞阘茸,谗谀言者,此将亡征.

  老子有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易否卦称: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故养寿士,先病服药;

  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故身常安,国永固也.

  【原文】

  国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乱也。人君莫欠好治而恶乱,乐存而畏亡。然尝看上记〔2〕,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3〕,夫何故哉〔4〕?察其败,皆由君常好其所乱,而恶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爱其所以亡〔5〕。是故〔6〕虽相往百世,县年一纪〔7〕,限隔九州〔8〕,殊俗千里〔9〕,然其亡征败迹〔10〕,若重规袭矩〔11〕,稽节合符〔12〕。故曰:虽有尧、舜之美,必考于周颂〔13〕;虽有桀、纣之恶,必讥于版、荡〔14〕。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15〕。

  【正文】

  〔1〕○铎按:春秋以降,迄于汉世,分封同姓,不量能而授官,故亡国败家相续,此看治者所以思得贤材共相举救者也。故以“思贤”命篇。

  〔2〕吕氏春秋务本篇云:“测验考试看上古记”:高诱注:“上古记,上世古书也。”

  〔3〕“秽”当做“灭”。贤难篇云:“三代之以覆,各国之以灭。”灭、秽字形附近。汉书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史记平准书做“彭吴贾灭朝鲜”,误正类此。吕氏春秋安死篇云:“亡国不计其数”,高诱注:“不计其数 ,亡国多也。”○铎按:此“数”字读往声。“不数”即“无数”,与“有三”对。史记张释之冯唐传赞:“不偏不党,不党不偏”,即书洪范“无偏无党,无党无偏”。襄三年左传引商书:“无偏无党”,新序杂事一做“不偏不党”。周语上:“是以事行而不悖”,潜叹篇做“事行而无败”。是“不”与“无”同也。此书无、不多互用,汪偶未照耳。

  〔4〕“故”字旧脱,据治要补。

  〔5〕治要“以”做“与”,“乱”、“治”上并有“以”字。“恶”旧做“忘”,据治要改。汉书董仲舒传云:“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寡,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

  〔6〕“故”字据治要补。

  〔7〕续汉书律历志刘昭注引乐协图征云:“天元以甲子朔旦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右行二十八宿,以考王者末始。或尽一其历数,或不克不及尽一,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纪,甲寅穷。”宋均注:‘“纪”即“元”也。四千五百六十者,五行相代一末之大数也。王者即位,或过其统,或不尽其数,故一共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甲寅之末也。王者起必易元,故不复沿前而末言之也。’

  〔8〕新语道基篇云:“九州绝隔。”

  〔9〕晏子春秋问上云:“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10〕韩非子有亡征篇。○铎按:“败迹”已见明闇篇。

  〔11〕尔雅释山郭璞注:‘“袭”亦“重”。’○铎按:袭、叠古音同部,今惯用“叠”字。

  〔12〕孟子云:“若合符节。”礼记儒行郑注:‘“稽”犹“合”也。’

  〔13〕荀子非相篇云:“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考,看也。”○铎按:旧说周颂为周室胜利致承平之诗,故曰“必考于周颂”。(诗经.周颂)

  〔14〕并诗大雅。“版”今做“板”,尔雅释训做“版”。礼记玉藻郑注:‘“几”犹“察”也。”“讥”与“几”同。○铎按:管子小匡篇:“关市几而不正”,即孟子公孙丑上篇“关讥而不征”,是“讥”与“几”同也。

  〔15〕诗荡。(诗经.大雅.荡,译文:殷商镜子其实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原文】

  夫与死人同病者,不成生也;与亡国同业者,不成存也〔1〕。岂虚言哉〔2〕!何以知人之〔3〕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4〕。是故病家之厨〔5〕,非无嘉馔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6〕。夫生■■梁〔7〕,旨酒甜醪,所以摄生也〔8〕,而病人恶之,认为不若菽麦糠糟欲清者〔9〕,此其将死之候也。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认为安也,而闇君恶之,认为不若奸佞阘茸谗谀之〔10〕言者〔11〕,此其将亡之征也〔12〕。老子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易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13〕”是故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是以身常安而国永永也〔14〕。

  【正文】

  〔1〕韩非子孤愤篇文。○铎按:淮南子说山训:“与死者同病,难为良医;与亡国同志,难与为谋。”亦此义。

  〔2〕老子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3〕“之”字旧脱。

  〔4〕文子微明篇云:“人之将疾也,必先不甜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必先恶忠臣之语。”○铎按:且、将一声之转,故互其文。

  〔5〕说文云:“厨,庖屋也。”

  〔6〕两“于”字治要无。按定四年左传云:“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荀子正论篇云:“国虽不安,不至于废易遂亡谓之君。”说苑建本篇云:“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齐策:‘苏秦曰:“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三,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皆“遂亡”连文之证。○铎按:笺所引诸书“遂”字,或为语词,或与“坠”同,而皆不敷以说此。“于”犹“以”也。韩非子解老篇:“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老子“于”做“以”。“于死”、“于亡”犹言“以之死”、“以之亡”耳。治要无两“于”字,盖不得其义而妄删,不敷据也。

  〔7〕尔雅释言释文引字林云:“■,饭食也。”玉篇以“■”为俗“饭”字。“生饭”未详。盐铁论散不敷篇云:“豆羹白饭,綦脍熟肉。”“生饭”或“白饭”之误。○铎按:生、白形音俱远,无缘致误。实贡篇云:“夫说粱饭食肉。”与此同谓美食也。若白饭则何美之有?

  〔8〕庄子有摄生主篇。淮南子泰族训云:“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摄生之末也。”

  〔9〕“欲”当做“饮”。楚辞招魂云:“挫糟冻饮,酎清冷些。”王逸注:“冻,冰也。”○铎按:“清”疑当做“凊”,谓“冷水”也。蔡邕为陈留县上孝子状:“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冷水。”笺引招魂“挫糟冻饮”,则又以美食当恶食矣。庄子人世世:“爨无欲清之人。”释文:“清,七性反。”字当做凊。

  〔10〕“之”字旧脱。

  〔11〕汉书李觅传云:“诸阘茸佞?,抱虚求进。”

  〔12〕旧脱“也”字,据何本补。治要载尹文子曰:“凡国之将存亡有六征。”韩非子亡征篇云:“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

  〔13〕否九五。(语出《周易•否》:“九五……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其”, 语辞;“亡”,危亡;“桑”为桑树,喻根深;“苞”是一根丛生的草,喻连合,此句意为念念不忘危亡,要象荀桑那样安固。九五爻处否塞之时而处柔,犹国君处顺境,必有高度危亡意识,方有苞桑之固。)

  〔14〕两“永”字有误。程本做“邦本永”。按“脉”字疑非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淮南子说山训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俞樾云:‘上“永”字不误,下“永”字乃“●”之误。●,古文“保”字,见说文。“身常安”与“国永保”,两文相对。

0
回帖

《潜夫论》卷8思贤诗解1亡乱国君好其所乱尊贤任能纳谏国安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