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帝王世系干收编年与公元编年换算表
黄帝创始干收编年,第一个甲子年是他称帝(癸亥年)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697年,过了十个甲子年为公元前2097年,再到夏禹即位的壬子年为公元前2049年,从禹即位到夏桀亡国的壬戌年即公元前1559年,夏后有国490年,历经四世十七帝,见下表:
序 号 帝王姓氏 在位年 干 收 年 起 行 公 元 纪 年 起 行
1 帝禹 8 壬子年——乙未年 前2049年——前2042年
丧期 3 庚申年——壬戌年 前2041年——前2039年
2 帝启 16 癸亥年——戊寅年 前2038年——前2023年
丧期 3 乙卯年——壬午年 前2022年——前2019年
3 太康 4 癸未年——丙戊年 前2018年——前2015年
丧期 3 甲申年——戊子年 前2014年——前2012年
4 仲康 7 乙丑年——乙未年 前2012年——前2006年
丧期 3 丙申年——戊戌年 前2005年——前2003年
5 帝相 28 戊戌年——乙丑年 前2003年——前1976年
冷浞乱夏 40 丙寅年——乙巳年 前1975年——前1936年
6 少康 21 丙戊年——丙寅年 前1935年——前1915年
丧期 3 丙寅年——戊辰年 前1915年——前1913年
7 帝杼 17 已巳年——乙酉年 前1912年——前1896年
丧期 3 乙酉年——丁亥年 前1896年——前1894年
8 帝芬(槐) 42 戊子年——已巳年 前1893年——前1852年
丧期 3 已巳年——辛未年 前1852年——前1850年
9 帝芒 58 壬申年——已巳年 前1849年——前1792年
丧期 3 已巳年——辛未年 前1792年——前1790年
10 帝泄 25 辛未年——乙未年 前1790 年——前1766年
丧期 3 乙未年——戊戌年 前1765年——前1763年
11 帝不降 59 已亥年——丁酉年 前1762年——前1704年
丧期 2 丁酉年——戊戌年 前1704年——前1703年
12 帝扃 18 戊戌年——丙辰年 前1703年——前1685年
丧期 3 丙辰年——戊午年 前1685年——前1683年
13 帝廑 8 已未年——丙寅年 前1682年——前1675年
丧期 3 丁卯年——已巳年 前1674年——前1672年
14 孔甲 31 已巳年——已亥年 前1672年——前1642年
丧期 3 已亥年——辛丑年 前1642年——前1640年
无王期间 37 壬寅年——已卯年 前1639年——前1602年
15 帝皋 3 庚辰年——壬午年 前1601年——前1599年
丧期 3 壬午年——甲申年 前1599年——前1597年
16 帝发 7 乙酉年——辛卯年 前1596年——前1590年
丧期 2 辛卯年——壬辰年 前1590年——前1589年
17 帝桀 31 壬辰年——壬戌年 前1589年——前1559年
从壬子年(公元前2049年)帝禹即位建国,到帝桀壬戌年(公元前1559年)
殷商灭夏,夏朝延续了四百九十年。
阐明:1、换算表中各帝王在位年数不成能是全年,丧期也不成能是全年。
2、夏公元前2049年立国到公元前1559年(壬子年到壬戌年)商灭夏,享国490年;公元前1558年到公元前1051年(癸亥年到庚寅年)商享国508年;西周公元前1051年灭商到公元前771年(庚寅年到庚午年)享国281年,恰好与公元前770年开国的东周元年相跟尾。公元前770年 以前部门是根据《竹书编年》所载干收编年推算所得,推算成果误差很小,契合逻辑,可信度高;公元前770年以后部门材料足够,年代了了,无需推演。3、《竹书编年》中孔甲即位是乙巳年,有误,改为“已巳年”。